“十三五”能源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成果综述
新能源产业
所属地区:信息补充中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国家能源局在部署"十三五"规划时强调,将通过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重点推进核电、特高压等优势技术参与全球能源基建。此次战略布局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旨在构建跨国能源互联体系,同时优化国内能源结构,推动清洁技术创新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一、国际能源合作纵深推进
通过构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我国已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建设第三代核电站,为南非提供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技术支持。特高压输电项目在巴西美丽山水电站二期工程中实现技术标准整体输出,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建成的直流换流站使东非清洁水电输送效率提升25%。东南亚区域合作方面,中老铁路配套供电工程采用我国特高压技术规范,老挝琅勃拉邦变电站成为区域电力枢纽核心节点。
二、清洁能源技术协同出海
"华龙一号"反应堆在阿根廷阿图查核电站三期工程完成模块化安装,配套国产核燃料组件实现首次商用。水电领域采用全产业链输出模式,缅甸密松水电站建设中应用我国智能大坝监测系统,水电装备制造基地落户印尼爪哇岛。火电升级方面,上海电气为迪拜哈斯彦电站提供的超超临界机组,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国际标准50%。
三、智慧能源系统全球示范
河北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成风光储输联合控制系统,其智能微网管理经验已应用于希腊克里特岛孤网改造。浙江嘉兴"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项目开发的虚拟电厂调度平台,正推广至泰国曼谷商业区需求侧管理系统。天然气调峰领域,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首创的储气库联动模式成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燃气应急储备建设范本。
四、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瓶颈
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形成"铜陵模式",其输配电价核算体系应用于菲律宾棉兰老岛电网特许经营。市场化机制创新方面,深圳前海推行的售电公司跨境交易规则成为中越电力交易协定范本。技术创新机制突破体现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实施的设备监理制度,推动我国核电安全标准被纳入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规范。
五、产能优化布局协同发展
煤炭清洁利用领域,宁夏宁东基地开发的煤制烯烃技术授权南非沙索集团使用。炼油产能调控方面,辽宁大连西中岛炼化基地通过产业链整合,石化产品能耗指标优于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基准。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体现在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实施的跨省电力交易机制,该模式已复制到哈萨克斯坦风力电场并网系统。
六、前沿技术攻关全球布局
钠冷快堆技术在中核集团霞浦示范工程完成工程验证,该技术路线纳入中俄核能合作框架。氢能领域突破体现在四川攀枝花钒钛基储氢材料中试项目,其材料专利已授权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广东南澳工程创造的多端协调控制算法正应用于葡萄牙海上风电并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