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9万亿元成稳增长关键

所属地区:信息补充中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30日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8.6%,增速达到同期GDP增速的三倍以上,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此过程中,数字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吸引大量资金与项目落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整体规模扩张与经济贡献凸显
202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凭借其韧性与活力,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从构成来看,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比超过八成,深度融合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加速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推动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服务业领域,电子商务、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有效对冲了部分行业因疫情带来的冲击。数字产业化则为数字经济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核心产业保持稳健增长,全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为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奠定基础。
(二)地方发展呈现梯队格局与特色路径
地方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头部引领、多点跟进”的格局。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构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广东依托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江苏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数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全国领先;山东立足农业和海洋经济特色,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智慧海洋等业态,推动数字技术向特色产业渗透。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两地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50%。北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企业;上海则在数字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形成优势,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国际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
(三)基础设施与政策协同筑牢发展根基
2020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技术创新的突破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新型基础设施方面,5G网络建设实现规模商用,截至2020年底基站数量超过7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及部分重点县城;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全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技术创新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政策层面,国家出台多项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地方政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招商引资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领域,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这些要素协同发力,为数字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产业园区

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