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我国重点领域新材料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所属地区:信息补充中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重点领域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为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产业规模与应用领域持续拓展。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材料产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规模实现稳步扩张。“十二五”以来,产业总产值年均保持较高增速,较世界平均水平优势明显。进入“十三五”“十四五”时期,产业规模进一步突破,2023年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迈过十万亿元大关,覆盖化工、金属、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应用场景从传统工业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延伸,2022年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电池材料、光伏组件用特种材料等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有效满足了产业升级需求。
二、重点领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新材料自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化工新材料方面,通过技术攻关,2023年国内保障能力提升至65%以上,关键品种如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进口依赖度下降;钢铁材料领域,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2022年为汽车轻量化、电力设备升级提供了稳定供应。半导体材料领域加速追赶,2023年12英寸硅片、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国产化率突破30%,支撑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国家重大工程中,高速铁路用特种钢材、载人航天用复合材料、海洋工程用耐蚀材料等实现自主供应,2021年以来保障了多个国家级项目顺利实施。
三、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逐步完善。我国不断加强新材料领域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3年,全国已布局新材料产业基地超过60个,形成以上海、江苏、广东为核心的东部产业带,以湖北、湖南为重点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及成渝地区的西部特色基地。这些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022年基地内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达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前沿材料领域取得突破,超材料在2021年实现国防领域应用,石墨烯材料2023年在柔性显示、储能领域启动商业化试点,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研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四、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尽管成绩显著,我国新材料产业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产品供给有限、人才短缺等问题。2023年行业调研显示,高端材料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部分企业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现象,导致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衔接不畅;高端人才缺口超过10万人,尤其缺乏材料科学与工程交叉领域专家。针对这些短板,“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聚焦关键材料品种,实施“揭榜挂帅”机制突破核心技术,2024年计划启动国家级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办学,预计到2025年,新材料领域研发人员数量将增长30%,助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产业园区

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