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我国加速布局"互联网+"智慧能源新生态 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所属地区:信息补充中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
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互联网+"智慧能源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通过智能化改造和跨领域融合,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这一战略不仅为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也为各地招商引资提供了新机遇,吸引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投身能源互联网建设。
一、能源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全面启动
规划要求对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各环节实施智能化升级。在发电领域,重点推进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等设施的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系统建设;在电网环节,加快智能变电站和智能调度系统普及,预计到规划期末将建成覆盖主要城市群的智能电网骨干网架。
电力计量领域迎来技术革新,智能电表安装率已超过90%,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应用具备双向通信功能的下一代智能计量装置。这些设备不仅能实时采集用电数据,还可支持分布式能源并网和需求响应,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技术支撑。
二、多能互补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基础
能源互联网建设突出系统集成理念,重点打通电、热、气等多种能源形式的转换通道。在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已建成区域级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实现不同能源网络的协同调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大规模储能设施陆续投运,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
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取得进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基本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部分城市开展车网互动试点,探索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资源的应用模式。
三、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赋能能源系统。云计算平台支撑省级电力调度中心实现毫秒级响应;物联网技术使千万级设备接入能源管理系统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交易、碳资产管理等领域展开应用验证。
材料科学突破带来设备升级,高温超导电缆在部分城市示范运行,输电能力提升5倍以上。生物质能与现代工业技术结合,形成"种植-收集-转化-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在农业大省建成多个生物质能源基地。
四、体制机制创新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配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扩大至十余个省份,辅助服务市场规则陆续出台。标准化工作加快推进,已发布智能电网、微电网等领域国家标准30余项。
监管模式持续创新,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评估体系,开发覆盖全产业链的网络安全防护平台。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健全,多所高校设立能源互联网交叉学科,为企业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智能化、融合化新阶段,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产业园区

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