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800家加速产业创新

所属地区:信息补充中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
2021年,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布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标志着企业总数已超过1800家,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面成型。这一里程碑事件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吸引外部投资机会,推动全国招商引资策略深化实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新阶段。
(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中国中小企业中的先进力量,聚焦于细分市场领域,拥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这些企业作为产业排头兵,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工业化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过系统化评估体系,严格筛选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运营效益方面的表现,确保其具备填补产业链空白的潜力。在全球竞争加剧背景下,"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成为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举措之一,有效支撑供应链韧性建设。
(二)
工业化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实施梯度培育体系,覆盖从初创企业到行业龙头的全生命周期支持。政策框架包括多层次资金扶持、技术孵化平台搭建及产业链协同机制完善。例如,在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提供专项孵化空间,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上海市自贸区推行减税降费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通过全国性企业数据库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识别并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确保培育体系高效运转和产业生态优化。
(三)
"小巨人"企业的突出特征体现在高水平研发投入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平均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超过6%,平均专利持有量逾40项,涵盖发明专利比重较高。这些企业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持续攻关,实现关键产品国产化替代。例如,广东省深圳市的先进电子企业在传感器芯片领域打破国际垄断;四川省成都市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创新优势不仅提升企业全球站位,还为区域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四)
全国"小巨人"企业分布呈现区域集中性与行业多样性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如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山东省青岛市智能制造集群,它们集聚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带。工业化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推动在西部省份如陕西省西安市的装备制造项目均衡发展。企业布局优化通过招商引资机制吸引海外资本参与,例如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外企合资项目增强全球价值链协作。
(五)
国家层面对"小巨人"企业的政策支持覆盖金融信贷、市场准入和技术转移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简化上市通道便于企业快速融资。各地方政府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创试验区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技术转移中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些措施共同强化企业竞争壁垒,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六)
在经济发展层面,"小巨人"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显著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企业以高效益运营模式提升劳动生产率,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例如,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新能源设备项目不仅开拓海外市场,还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企业创新成果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填补国内技术空缺,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目标。
(七)
招商引资策略借力"小巨人"企业的示范效应,形成双向赋能格局。一方面,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优化本地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在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试点国际招商平台,将国内创新成果推介至全球市场。政府强化政策协同,例如在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建立跨国合作基金,吸引海外高科企业入驻,共同开发专利技术。
(八)
未来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挑战,中国将继续深化"小巨人"企业培育路径,强化政策连续性和行业规范建设。重点完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体系,拓展国际市场合作渠道,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长远来看,这一体系将为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提供坚实支撑,培育更多世界级领军企业。

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产业园区

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