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

所属地区:信息补充中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2日
2024年伊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聚焦培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等创新举措,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报告强调扩大国家级和省级培育规模,着力化解研发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以全方位培育机制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定位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显著突出。报告将支持中小企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明确提出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加3000家的目标,并带动省级企业增加50000家。这一定位源自“十四五”规划中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的重视,国家层面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优化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例如,工信部主导的专项行动已将“专精特新”纳入优先扶持范畴,各省份如广东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整合资源,上海市依托自贸区试点推进入库评估机制,确保培育对象精准聚焦高附加值行业。该政策旨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避免单纯追求数量,强调以质量驱动发展,助力企业成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点。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亟待系统化解。研发投入不足问题长期存在,部分企业受限于资金约束,难以支撑核心技术突破,影响创新活力;国际化水平不高则表现为出口占比偏低和市场拓展滞后,在国际贸易环境下加剧竞争压力;数字化转型滞后成为瓶颈,多数企业缺乏数字基础设施与应用能力,阻碍智能化生产。2024年调研显示,这些挑战在制造业密集型地区如浙江省尤为突出,企业反馈集中指向技术与人才缺口。国家通过第三方平台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监测数据,揭示出区域不均衡性——例如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群虽有优势,但郊区企业数字化渗透率不足20%,凸显政策需精准发力。整体上,这些障碍若不及时解决,会削弱“专精特新”培育效果,亟须整合财税、金融工具构建全方位扶持生态。
三、全方位培育工作机制正加速落地。针对企业痛点,2024年政策强化创新支持体系:国家级专项资金向研发倾斜,如税收减免扩大至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国际化方面推动“走出去”战略,商务部组织国际展会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数字化转型上,工信部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出低成本解决方案,山东省在青岛设立示范园区推广云平台应用。地方政府协同发力,江苏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设立合资基金,配套技术转移服务;天津市依托滨海新区打造“专精特新”产业联盟,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国家明确要求省级层面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广东省试点“包保服务”专员制度,确保企业问题一企一策解决。所有措施均强化源头监管,杜绝数据造假,确保培育公平透明,助推企业从“小而美”迈向“强而精”。
四、未来培育工作的战略导向将以可持续性为核心。2024年目标强调规模增长同时,工信部将健全监测体系,评估企业创新能力与市场影响力,避免盲目扩张。中央政府敦促地方政府深化协同,如浙江省联合高校设立产学研基地,提升人才培养适配性;湖北省依托长江经济带优化金融支持机制,防范风险叠加。长期来看,培育工作将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通过招商外资增强技术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这不仅能巩固中国制造优势,还为经济韧性与创新驱动提供坚实基石。

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产业园区

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