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措并举筑牢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基石
所属地区:信息补充中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2日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及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紧张等挑战,中国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与系统施策。商务部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积极行动,通过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及扩大招商引资等多维举措,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提升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
一、强化产业链协同韧性,构建多元稳定供应体系。为应对原材料供应风险,相关部门指导企业拓展进口渠道,鼓励从东盟、中亚、南美等多个区域进口大宗商品及关键零部件,降低单一市场依赖。同时,支持企业加强与海外供应商的长期合作,通过签订框架协议、建立联合采购平台等方式稳定货源。在产业链协作方面,推动制造业企业与物流、金融等配套企业联动,如浙江宁波依托港口优势,搭建“外贸企业+物流园区+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帮助企业缩短交货周期、降低综合成本。此外,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吸引外资参与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供应链本地化配套能力。
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活力,落实惠企政策降本增效。围绕企业发展痛点,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通关、退税等政务流程。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单一窗口”全流程通关模式,压缩货物通关时间;税务部门加快出口退税办理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周转顺畅。在降费减负方面,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物流、检验检测等领域不合理收费,2023年以来,全国已累计为外贸企业减免各类费用数百亿元。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外贸企业信用体系,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
三、深化自贸协定赋能,拓展国际市场合作空间。充分发挥自贸协定制度优势,我国与自贸伙伴的经贸联系不断紧密。通过优化原产地规则实施、提升协定利用率,帮助企业享受关税减免、市场准入等便利。山东青岛、福建厦门等沿海城市利用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通道,扩大农产品、机电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同时,依托自贸协定吸引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提升,为外贸增长提供稳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