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招商】四川省大数据发展联盟引领数字四川新纪元 推动创新发展协作共赢
2023年10月,四川省大数据发展联盟在成都市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四川省在大数据领域的关键进展,有望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数据资源整合及产业升级,为数字四川建设注入新动能。该事件凸显了四川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战略布局,通过联盟机制聚合多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联盟成立背景与关键进程在2023年,四川省基于国家数字中国政策指引,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启动了联盟筹备工作。历经半年多的精心准备,数十家国内领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联合推进,确保成立过程合法合规。联盟从发起阶段聚焦技术链和产业链融合,通过专业委员会的设立,为后续行动奠定权威框架,强化全链条协作。 二、组织结构和核心目标该联盟成立后选举出明确领导机制: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担任理事长单位,并协同四川省大数据发展研究会等机构主导日常工作。13家副理事长单位包括四川发展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21家理事单位覆盖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体现出多元化成员体系。核心宗旨是以资源共享和集成发展方式,构建“政产学研用融”联动,推动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产业应用,服务四川省整体大数据生态。 三、实际功能与社会作用联盟成立后,致力于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桥梁纽带作用则促进产学研深入对接,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效率;资源富集作用吸引更多优势主体加盟,目前已汇聚65家大数据领域领先单位。这些功能不仅驱动技术创新,还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助力四川提升竞争力和智慧城市建设。 四、未来愿景与行动计划基于“开放、共享、诚信、合作、发展”理念,联盟计划促进成员间数据资源共享,深化业务交流合作,例如推动试点项目在城市管理中的落地。展望下阶段,工作焦点包括强化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示范应用,力求加速成果转化,为四川省招商引资创造新机遇,并实现可持续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数据战略。
2025-07-17
-
【徐州招商】徐州市苏州商会成立 搭建跨省合作平台赋能区域共同繁荣
2023年10月,徐州市苏州商会正式成立,这一平台旨在深化徐州与苏州两地的交流合作,为苏州籍人士在徐州的投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招商引资与资源整合,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繁荣。 一、历史渊源与当代发展的深厚积淀。徐州与苏州的商贸往来有着悠久历史,早在1716年,徐州便出现了苏州商帮的联络机构“徐州洞庭东山会馆”,该会馆作为在徐苏州商人的重要聚会场所,曾在促进徐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优化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苏州籍人士前来创业兴业,目前在徐州注册登记的苏州企业已达数百家,为两地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当代基础。 二、商会的组织定位与多元构成。徐州市苏州商会是经徐州相关部门正式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法人团体,现有百余家会员单位,业务范围广泛覆盖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金融服务、工程设计等多个领域。商会立足徐州发展实际,以“建苏商平台,聚吴地资源,树姑苏形象,求合作共赢”为宗旨,秉持“和谐、友善、共享、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团结在徐苏商力量,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三、桥梁纽带作用的多维度发挥。作为连接会员企业与政府部门的重要桥梁,商会将重点加强会员与政府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协助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同时,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搭建合作平台,不断增强商会内部的凝聚力,扩大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此外,商会还将积极讲好苏州商业文化故事,促进两地企业相互学习借鉴,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四、赋能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徐州市苏州商会的成立,是两地经济联系深化的重要标志。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苏州则以开放型经济和创新活力著称,两地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商会将通过整合两地资源,引导苏州企业深度参与徐州建设,同时推动徐州优势产业与苏州市场对接,为两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2025-07-17
-
【唐山招商】第三届中国工业旅游大会唐山开幕 共促城市更新绿色发展
2023年10月,以“工业旅游:城市更新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在唐山开幕。来自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成员单位及相关文化旅游机构、工业和信息化机构等约400名代表参会,大会发布《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唐山共识》,签订《腾讯助力中国工业旅游品牌计划战略协议》,为唐山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区域招商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 (一)大会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凝聚工业旅游发展合力。作为中国工业旅游领域的重要交流机制,本届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具体承办。会议期间,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成员单位代表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旅游产品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进一步强化了“以旅兴工、以工促旅”的产业协同理念。目前,该联合体成员单位已达70余家,涵盖工业企业、文旅机构、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形成了跨领域、多层次的产业协作网络。 (二)唐山依托工业遗产资源,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唐山留存了丰富的工业遗迹、遗址和工业文化元素,为工业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唐山聚焦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先后打造了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陶瓷博物馆、金达纪念馆、汉斯·昆德故居、培仁教育记忆馆等文化场馆,建成唐山花海、南湖灯光水舞秀、“那年芳华”沉浸式实景演出、中国唐山皮影主题乐园等体验项目,形成了集工业历史展示、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品集群。目前,唐山已拥有多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和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三)创新合作机制释放发展动能,数字化赋能品牌建设。大会发布的《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唐山共识》,明确了坚持保护优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将工业旅游打造为传承工业文化、促进城市更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腾讯助力中国工业旅游品牌计划战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工业旅游产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新步伐。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品牌推广、智慧旅游建设、线上线下体验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工业旅游的吸引力和服务效能,助力优质工业旅游资源实现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四)多方协同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本届大会的举办,既是对唐山工业旅游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支持唐山深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推动工业旅游与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唐山市人民政府则明确,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工业旅游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通过工业旅游带动就业增收、促进生态修复,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
2025-07-17
-
【杭州招商】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齐聚杭州未来科技城共商创新发展
2023年10月,长三角地区25个双创示范基地代表齐聚杭州未来科技城,围绕创新创业生态建设、资源共享及招商引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做实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打造更富活力的创业创新系统。 一、此次活动是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成立后的重要举措。该联盟于2023年4月在上海成立,得到国家和相关省市部门的支持,由25个不同类别的双创示范基地组成,涵盖区域、企业、高校、央企等多种类型,包括杭州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万象集团、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等,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双创资源的整合与协同。 二、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联盟成员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该科技城围绕双创过程中的人才、资金、市场等关键问题,通过搭建各类平台、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为不同业态和人群提供适宜的发展氛围。政府部门则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政策与服务,并通过公共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产业支撑,助力企业成长。经过多年发展,该区域已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众多企业入驻,地方税收实现显著增长,培育了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以及上市培育企业。 三、会上,各示范基地代表基于现有合作基础,就多个具体领域展开了深入研商。其中包括推动区域间创新券的通兑通用,以促进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与共享;探讨入股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旨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研究产业联盟及相关基金的建立,以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这些具体项目的研商,为联盟后续的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四、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的成立与此次杭州未来科技城会议的召开,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通过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各示范基地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共同优化区域双创生态系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和水平,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各项合作举措的逐步落地,长三角地区有望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双创格局。
2025-07-17
-
【南昌招商】中国联通全国唯一VR/AR基地落户南昌 助力打造世界级VR中心
2023年10月,中国联通虚拟现实VR/AR基地在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落户。作为中国联通集团在全国布局的唯一VR/AR研究基地,该项目的落地是南昌强化招商引资、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支撑南昌建设“世界级VR中心”,为江西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战略定位:构建全国领先的VR/AR创新高地 该基地以创建国家级VR创新中心为核心目标,聚焦“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整合产业研究、软硬件开发、内容制作运营、产品孵化等全链条资源。作为中国联通在VR/AR领域的战略支点,基地将依托集团在网络通信、数据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平台,推动VR/AR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为全国VR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二)核心任务:深化多领域融合应用与平台建设 基地重点推进数据中心与应用平台支撑能力建设,运用VR、AR、MR、全息等前沿技术,在智能制造、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开发典型示范应用。通过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加速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探索虚拟工厂、远程运维等场景应用;在医疗领域推动远程诊疗、手术模拟等创新实践;在教育领域开发沉浸式教学内容,提升教学体验;在文旅领域打造虚拟景区、数字文创产品,拓展文化传播新路径。 (三)产业生态:汇聚资源打造协同发展格局 基地发挥平台聚合效应,积极引导VR产业上下游企业及人才向江西集聚。通过与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企业建立合作,构建涵盖硬件研发、内容生产、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基地将依托中国联通“一点接入、服务全国”的网络优势,为全国联通用户提供VR/AR相关服务,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潜力,推动产业规模扩张与生态完善。 (四)政企协同:共推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 落户当天,中国联通江西分公司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就“5G新型智慧城市及数字经济发展建设”达成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5G网络建设、智慧城市应用、数字产业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VR/AR技术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此次合作不仅为基地发展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也为南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江西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联通VR/AR基地的落地将进一步巩固南昌在VR产业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应用拓展的良性循环。未来,基地将持续强化创新能力,深化跨领域合作,为打造“世界级VR中心”、促进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7-17
-
【天津招商】1-10月滨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稳中有进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23年1-10月,滨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3.0%。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韧性持续显现。2023年1-10月,滨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影响,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增加值实现3.0%的同比增幅。作为工业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通过强化生产调度、优化要素配置,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工业生产韧性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工业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滨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9%,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2%,较2022年同期提高25.6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5.6%,同比增长3.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5.3%,较2022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 三、招商引资落地见效,项目建设注入动能。2023年以来,滨海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投产,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有效提升了规模以上工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同时,现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 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态势稳固。从数据调查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确保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23年1-10月的数据显示,滨海市工业经济不仅实现了总量的稳定增长,更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上取得积极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双轮驱动,标志着工业经济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全市实现全年工业发展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各项稳增长、促转型政策的持续落地见效,滨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5-07-17
-
南京出台专项方案 全面推进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与招商引资
2023年1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南京市推进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创新赋能、理顺管理体制等举措,全面提升高新园区发展能级,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2.0版提供核心支撑,同时将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锚定世界一流目标,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南京将以跻身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为总体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在空间布局上,重点构建"一圈双核三城多园"的总体格局。其中,"一圈"指整合都市圈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发展圈,"双核"以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三城"聚焦紫东科创城、江宁大学城、仙林科学城等创新节点,"多园"推动各专业园区差异化发展,形成错位竞争、互补协同的空间体系。 二、实施四大赋能工程,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 围绕提升园区综合实力,方案部署企业培育、产业升级、人才引育和金融支持四大赋能工程。在企业培育方面,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升级方面,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人才引育方面,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金融支持方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模式。 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园区治理效能 为破解园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方案确立"1+N"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将成立南京高新区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实体化运作的办公室,对全市15个高新园区实施统一品牌化管理,对外统称"南京高新区"。这一改革将实现政策、资源、服务的统筹配置,同时保留各园区差异化发展自主权,形成"统一品牌、分级管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品牌影响力。 四、强化系统保障措施,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方案从四个维度构建保障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园区下放部分市级审批权限,推行"一业一证"等改革举措。建设高水平创新服务平台,布局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创新格局,推动园区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完善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在土地供应、财政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作为南京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高新园区将通过此次改革实现资源整合与能级跃升。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注入强劲动力。
2025-07-17
-
【山东招商】山东实施省属企业分类授权放权 激发改革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山东出台省属企业《授权放权清单》,明确31项分类授权放权事项,这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的重点改革举措,旨在激发省属企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改革背景与战略定位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拥有数量众多的省属企业,这些企业在能源、交通、金融、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传统管理模式下审批流程繁琐、企业自主决策空间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企业市场响应速度和创新活力。为此,省委、省政府将省属企业授权放权改革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牛鼻子”工程,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推动省属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转型,为全省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二、授权放权的核心内容与分类创新 《授权放权清单》聚焦与出资人权益密切相关的关键领域,涵盖企业改制及产权管理、规划投资与主业管理、负责人薪酬与中长期激励、财务监管、担保及上市公司相关事项等五大类。与以往“一刀切”的放权方式不同,此次改革突出“分类实施”和“一企一策”,根据省属企业功能定位、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将授权事项细分为四类:适用于所有省属企业的基础事项24项,为企业普遍松绑;适用于鲁商集团等10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及山东重工、水发集团的专项事项4项,强化资本运作能力;适用于全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共性事项1项,统一规范资本管理;适用于“双百企业”“示范工程”企业等特定企业的创新事项2项,鼓励改革先行先试。这种精准分类模式,既保障了改革的覆盖面,又提升了政策的针对性。 三、问题导向与改革实践优化 回顾2015年,山东曾下放主业管理和投资项目审批权以激发企业活力,但部分企业因治理能力不足出现“接不住”权力、盲目多元化投资等问题。针对这一教训,2023年山东开展省属企业主业重新确认工作,通过全面梳理企业业务板块,明确各企业核心发展方向,并推进非主业资产清理退出。同时,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引导资源向主业集中。截至2023年底,省属企业97%的投资已投向核定主业,有效避免了资源分散,提升了产业链聚焦度和核心竞争力。例如,部分省属制造企业退出房地产、贸易等非主业领域后,将资金集中投入高端装备研发,推动了关键技术突破。 四、放管结合的监管保障机制 为确保放权不跑偏、改革见实效,山东构建了“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的闭环机制。在放权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授权放权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制度,结合企业经营业绩、风险控制等指标,动态调整授权事项和范围;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搭建监管平台,实时监测企业授权事项运行情况;要求省属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决策流程和风险防控措施。通过这些举措,既赋予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又防范了“一放就乱”的风险,为改革平稳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此次分类授权放权改革,是山东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探索,通过精准放权、分类施策、放管结合,将进一步激发省属企业内生动力,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注入更强动能。
2025-07-17
-
【西安招商】西安签约华润中兴腾讯重点项目 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2023年12月,西安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与华润、中兴、腾讯等企业集中签约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此次招商引资活动是西安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将通过深化地企合作,加速产业集群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西安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叠加多重政策机遇,发展潜力持续释放。近年来,西安聚焦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以“重商亲商爱商扶商”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吸引了众多领军企业深耕布局。 二、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均来自世界500强企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科技、云计算等多个领域,与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推动西安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在具体项目中,华润集团聚焦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总部及研发中心,重点孵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优质项目,后续还将打造智慧科技生态园,布局IT技术研发等核心板块;中兴通讯围绕生态链产业园建设,聚焦智能终端制造、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助力西安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腾讯则将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云计算研发中心及集团核心研发机构,重点吸纳本地研发人才,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四、此次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将有效带动西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未来,西安将持续深化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以优质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实现地企共赢,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17
-
【衢州招商】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21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举行四季度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此次集中签约涵盖21个优质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8.5亿元,涉及高端制造、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将为衢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一、聚焦主导产业,强化集群发展优势。此次签约项目紧密围绕园区重点培育的五大“500亿产业”展开布局,在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上呈现显著特点。从项目构成看,20个正式协议项目与1个框架协议项目协同推进,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超八成,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进一步巩固了主导产业的核心地位。高端锂电正极材料、有机硅系列产品等项目的落地,将推动相关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二、瞄准科技前沿,培育新质生产力动能。签约项目中,多个属于高成长性、高科技性产业范畴,展现出鲜明的创新导向。物联网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聚焦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与应用,致力于构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新型环保制冷剂项目则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其技术路线符合国家“双碳”战略要求,市场前景广阔。这些项目的引入,将助力园区在新兴产业赛道抢占技术制高点,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三、存量企业发力,激发产业链协同活力。投资主体中,既有国内知名上市公司,也有行业领军企业,其中部分项目为园区存量企业的产业链延伸或扩产升级。广东迈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高端锂电正极材料项目,与园区现有锂电产业形成互补;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投资的电子特气、纳米硅粉及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将填补锂电产业链在负极材料环节的关键空白。两者协同发力,推动园区锂电产业链从“单点突破”向“全链协同”迈进,提升整体竞争力。 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项目落地保障效能。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简化审批流程、提供精准政策支持等举措,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针对此次签约项目,园区建立了“一对一”服务专班,从项目立项、用地保障到投产运营提供全周期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这种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不仅加速了项目落地进程,也增强了市场主体对衢州投资环境的信心。 此次集中签约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通过聚焦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激发企业活力、优化服务保障,持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这批项目的逐步落地投产,将进一步壮大园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为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5-07-1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