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招商】南宁产投集团五象振邦产业园落户五象新区并开工建设
近日,南宁产投集团在南宁市五象新区布局的首个产业园区产投五象振邦产业园顺利开工。该项目作为南宁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是南宁产投集团在2021年度开工建设的第五个重大项目,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助力五象新区构建创新产业集群,为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定位契合区域发展战略。产投五象振邦产业园的落地,是南宁产投集团响应南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五象新区作为南宁市重点发展的新兴城区,聚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兴制造业、智慧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该产业园作为集团在五象新区的首个产业载体,将紧密结合新区产业定位,聚焦智慧型、创新型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准布局,打造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五象新区产业生态链条。 (二)功能布局构建多元产业生态。产业园在规划设计上注重多功能融合,致力于构建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空间。项目在满足智能化产品服务及生产需求的同时,兼顾学术科研、办公服务、展示交易服务等功能,同时配套生活服务与产业文旅设施,形成“生产+研发+服务+生活”的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这种布局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链条发展支持,也为产业人才创造了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助于吸引和集聚优质产业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三)运营规划助力产业能级提升。南宁产投集团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提升该园区的专业运营能力,通过整合内外产业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集团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园区创新能力。通过打造产投产业园区专业品牌,该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南宁市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为南宁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7-07
-
【台湾招商】国台办:支持台商台企投身社会公益 助力共同富裕
某年9月,国台办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台商关切的共同富裕及三次分配问题作出回应,明确支持台商台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言人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次分配以自愿为基础,国家将通过税收政策激励慈善捐赠,大陆也将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为台商台企发展与公益参与创造良好条件。 (一)共同富裕的政策内涵与三次分配的制度定位。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旨在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再分配通过税收、社保等手段调节;三次分配则依托社会力量,以慈善捐赠等自愿方式补充分配结构。这一制度设计并非“劫富济贫”,而是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先富带后富的良性循环。国家税收政策将对公益捐赠给予适当支持,为包括台商台企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三次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二)台商台企参与大陆公益事业的实践与价值。长期以来,台商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过程中,积极投身教育助学、扶贫济困、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公益领域。在苏州,台商投资建设多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助力当地产业人才培养;在厦门,台资企业连续多年参与“一对一帮扶”计划,为困难家庭提供生活资助与就业指导;在东莞,台商协会牵头成立慈善基金会,聚焦留守儿童教育与老人关爱服务。这些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华儿女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也加深了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结,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国台办对台商台企的公益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生动实践。 (三)支持台商参与公益的政策导向与发展展望。国台办表示,将持续为台商台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便利条件。一方面,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共享等方式,帮助台商台企了解大陆公益慈善领域的法律法规与激励措施,引导其合规、有序开展公益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地方政府与台商协会搭建公益合作平台,推动台商台企与大陆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精准对接,形成资源互补的公益合力。同时,大陆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惠台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在大陆稳定发展,为其参与公益事业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台商台企在公益领域的参与将更加广泛,为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25-07-07
-
【西藏招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参加北京科博会 展示特色成果促招商引资
2021年,第二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办,该展会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区内多家单位及企业参展,涵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通过展示特色科技成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一)参展领域广泛,凸显科技发展活力。西藏自治区此次参展单位涉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多种类型,覆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资源与环保、新材料、民族手工业、特色食饮品、新能源、大健康等多个领域。这些参展主体带来了体现西藏区域特色和科技水平的项目与产品,展现了西藏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发展成果。 (二)特色展厅吸睛,促进交流与合作。西藏自治区展厅融合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元素,在展示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向外界呈现了西藏的文化特色。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参观,同时受到媒体的关注,为西藏科技产品和产业项目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升西藏科技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三)科技中介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成果转化。西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此次参展过程中,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西藏科技创新发展进程,为本土创新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07-07
-
【咸阳招商】咸阳市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 部署四季度项目攻坚
2023年,咸阳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聚焦招商引资这一重要抓手,通报前三季度工作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听取各市区县、园区汇报,安排部署四季度工作,强调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招商工作共识。会议指出,招商引资是咸阳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抓好招商工作的信心决心。全市上下需统一思想,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市级统筹、区县主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强化项目落地,完善全链条推进机制。针对签约项目转化问题,会议明确要对现有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建立台账管理。聚焦土地供应、规划审批、环境评价等关键环节,成立专项工作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破解要素保障瓶颈。同时,细化项目落地引导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抓到底"的督办制度,定期开展调度会商,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三)创新招商方式,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会议强调要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理念,积极运用"投行思维"开展工作。围绕咸阳市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短板,精准绘制招商图谱,靶向对接目标企业。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合作,通过举办专场推介会、小分队招商等形式,提高招商针对性。同时,鼓励各市区县、园区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招商,形成错位发展、互补共进的招商格局。 (四)优化营商环境,筑牢服务保障基础。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建立健全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帮办代办。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减税降费、要素保障等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常态化开展"入企纾困"行动,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营造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区域投资吸引力。
2025-07-07
-
【宝鸡招商】宝鸡钢管跻身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成陕西唯一上榜企业
2022年,宝鸡市宝鸡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成为全国范围内遴选的示范企业中陕西省唯一入选企业。该企业以打造“专业化钢管服务商”为目标,坚持“四业并举”拓展全产业链服务,其转型实践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聚焦全产业链延伸,构建服务型制造核心能力。宝鸡钢管公司围绕输送管、专用管、连续管及服务业务“四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在钢管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售后服务及物流等全产业链环节持续发力。通过在行业内率先推行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产品从研发到报废的全过程跟踪与维护;强化供应链管理,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协同效率,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二)布局五大服务中心,打造区域协同服务网络。为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覆盖范围,宝鸡钢管公司按照产品展示、维修保障、检测评价、仓储配送、再制造和全产品营销等功能定位,在东部、西南、新疆、东北和中部地区构建“五大”支持服务中心。各中心立足区域市场特点,提供本地化服务支持,形成重点领域规模化服务与其他领域多点布局相结合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 (三)锚定行业前沿方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宝鸡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将持续创新并应用前沿技术,聚焦石油机械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构建全新行业生态,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转型,为行业服务型制造升级提供示范引领。
2025-07-07
-
【黑龙江招商】黑龙江自贸片区进口钾肥落地加工 保障春耕农资供应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依托对俄地缘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农资加工企业入驻,利用进口俄罗斯钾肥资源开展落地加工,年产氯化钾颗粒肥料销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为备春耕生产提供稳定农资保障。 (一)区位优势驱动产业集聚发展。绥芬河市作为中俄边境重要口岸城市,拥有中俄铁路宽标轨专用线等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为钾肥原料进口及成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自贸片区内企业通过铁路专线实现原料直达厂区,减少中间转运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当地推动进口资源加工产业升级,形成集原料进口、加工生产、成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吸引多家农资企业落地投产。 (二)生产效能提升春耕保障能力。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化肥生产黄金期,片区内企业保持高强度生产状态。生产车间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升级,确保钾肥成品稳定供应。加工后的氯化钾颗粒肥料主要供应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的农作物主产区,满足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春耕用肥需求,助力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三)防疫生产统筹筑牢安全防线。自贸片区严格执行国家进口环节防疫规定,结合涉外企业生产特点制定专项防疫方案。指导企业落实厂区日常消毒通风、员工健康监测、岗位安全监督等防疫措施,规范原料装卸、生产加工等环节的防疫流程。通过精准防控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企业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保持连续生产,春节期间亦正常运转,确保农资供应不中断。 (四)政策赋能深化开放型经济建设。自贸片区通过简化通关手续、优化监管模式等制度创新,提升钾肥原料进口通关效率。同时,落实税收优惠、物流补贴等招商引资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农资加工项目落地。进口钾肥落地加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延伸了对俄经贸合作产业链,还推动绥芬河从传统口岸城市向跨境资源加工基地转型,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
2025-07-07
-
【天津招商】中国·天津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探索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新路径
2023年,由天津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天津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论坛以“绿色·低碳·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与平行分论坛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吸引全国数百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为天津招商引资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一)论坛聚焦双碳战略与生态治理协同推进。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术交流载体,本次论坛围绕“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理念落地、新发展格局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议程设置涵盖“碳达峰碳中和”“土壤污染修复”两大平行分论坛,与会嘉宾结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就产业结构优化、能源体系转型、生态环境治理等关键领域交换见解,探索城市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论坛期间发布的多项研究成果,为天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二)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针对当前土壤环境评估与修复领域存在的产业规范不健全、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天津市土壤环境评估与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论坛上宣告成立。该联盟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数十家单位共同组建,旨在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立行业标准体系,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土壤生态治理产业链,为区域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协同平台。 (三)论坛助力天津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天津通过本次论坛加强与全国绿色低碳领域的交流合作,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与会专家建议,天津应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吸引绿色产业项目落地,强化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论坛达成的多项合作意向,将推动天津在生态治理、双碳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为美丽天津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5-07-07
-
【天津招商】天津财政36亿专项资金赋能交通建设 夯实区域发展基础
天津市财政部门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安排下达36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轨道交通、港口升级及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资金主要投向“轨道上的京津冀”、天津港智能码头及津石高速等关键工程,推动交通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合。 (一)助力“轨道上的京津冀”互联互通。为强化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支撑能力,天津市财政安排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京滨铁路、京唐铁路、津兴铁路建设。上述项目作为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3年资金保障下加速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京津冀主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协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高效交通保障。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资金精准对接工程进度需求,确保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环节有序推进,推动区域轨道交通从“互联互通”向“快联快通”升级。 (二)推动“一流港口”智能化升级。围绕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目标,市财政安排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天津港C段智能码头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基本完工,集成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码头技术,实现集装箱装卸、运输全流程智能化操作,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项目投用后,将显著提升天津港集装箱吞吐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对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注入新动能。财政资金通过专项债券方式投入,既保障了项目资金需求,又优化了债务结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完善高速公路骨干通道网络。针对区域路网互联互通需求,天津市财政通过一般债券安排资金支持津石高速天津西段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推进,财政部门根据协议给予建设期补助,保障项目在2023年顺利建成通车。该路段通车后,天津与石家庄之间实现3小时直达,结束了以往绕行保定或沧州的历史,优化了区域高速公路路网结构,提升了跨区域运输效率。作为连接天津港与雄安新区、冀中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津石高速天津西段的通车进一步完善了京津冀高速公路网,为区域产业转移、物流畅通和人员往来提供了便捷交通条件,助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25-07-07
-
【山东招商】山东首个海洋产业装配式建筑基地在海阳启动建设
二〇二三年,山东省首个海洋产业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北方蓝色海洋经济科研生产基地在海阳市留格庄镇启动建设。该项目是海阳市招商引资的重点成果,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2.3亿元,分三期推进,主要服务海洋及临海工程建设,投产后将成为区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重要载体,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定位。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实践,该基地的建设响应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山东省将海洋经济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海阳市凭借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以及拥有深水良港、广阔滩涂等资源禀赋,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中国铁建港航局作为驻鲁央企,长期深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港口工程、海洋工程、装配式建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此次投资建设北方蓝色海洋经济科研生产基地,是央企与地方协同推进海洋产业升级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升海洋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二)建设内容与功能布局。项目分三期组织实施,将逐步完善各类生产及配套设施。其中,生产加工区配备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装配式建筑模块的标准化制造;管桩及塔筒钢构件存储区依托临近码头的优势,便于大型构件的堆放与出运;混凝土生产区采用绿色环保生产工艺,保障预制构件的原材料供应;钢筋存放加工区实现钢筋材料的集中处理与加工,提升生产效率;试验材料区将开展原材料性能检测与构件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海洋工程高标准要求;技术研发区则聚焦海洋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码头和护岸建设将满足大型海洋工程构件的水上运输需求,进一步打通“生产-运输-安装”的全链条。 (三)发展意义与综合效益。该基地的建成投运,将有效填补山东省海洋产业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产能空白,推动海洋工程建设模式从传统现场浇筑向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转型。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可控、施工高效、绿色环保等优势,在海洋工程中应用可显著降低施工周期和成本,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达产后,将形成集研发、生产、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不仅为海上风电、跨海桥梁、港口码头等重大海洋工程提供关键装备支撑,还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海洋工程产业链。同时,基地建设将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升级,为海阳市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山东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2025-07-07
-
【孝南区招商】恒安集团两大产业园落地孝感孝南 助推千亿纸品产业集群建设
2022年,恒安集团卫生用品产业园与生活用纸产业园正式落子孝感市孝南区,这是当地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将助力孝南区加快从“中华纸都”向“中国卫生用品之都”转型,推动千亿级纸品产业集群建设。 (一)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恒安集团此次布局孝南区的两大产业园各具定位。卫生用品产业园规划用地规模较大,总投资金额可观,主要聚焦卫生护理用品、美妆用品及医疗器械用品的研发与生产;生活用纸产业园同样规划了较大用地面积,总投资规模与卫生用品产业园相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恒安集团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造纸基地。在此之前,恒安集团已在湖南、山东、福建、重庆、安徽、新疆等地布局多个造纸基地,年产能规模超过百万吨,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生产网络。此次落子孝南,是其完善产能布局、优化区域协同的重要举措。 (二)孝感市孝南区拥有深厚的纸品产业基础,是全国知名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已聚集恒安、维达、金红叶、中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纸品龙头企业,以及60余家关联配套企业,形成了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在生活用纸领域,孝南区的产能、产值及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首位,“中华纸都”的美誉由此而来。良好的产业生态、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成熟的人才储备,为恒安集团等企业的落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恒安集团两大产业园的落地,对孝南区纸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曾明确提出,支持孝南区建设“中国卫生用品之都”,打造千亿级纸品产业集群。目前,孝南区在建重点纸品项目数量较多,总投资规模较大,恒安集团两大产业园正是其中的关键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孝南区生活用纸产能将在全国占比中占据重要份额,卫生用品产能也将进入全国前列,实现从单一生活用纸优势向生活用纸与卫生用品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转变,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纸品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2025-07-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