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招商】线上海丝博览会融合数字科技与两岸经贸
第三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以线上形式开幕,通过3D虚拟展馆和直播带货等创新模式,搭建全球化招商引资平台。本届展会聚焦"拓展海丝合作、深化两岸融合"主题,结合"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实现线上线下双轨联动,吸引80余国企业参展,推动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一、数字技术重构展会新形态 受疫情影响,原定春季举办的博览会创新采用云端模式,运用VR全景技术构建四大主题展馆。海丝精品馆集中展示沿线国家特色商品,海峡特色馆突出两岸产业合作成果,福建·福州馆呈现本土企业创新产品,友好协作城市馆则展现国际经贸合作案例。技术团队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实体展陈效果,嵌入实时洽谈系统,实现展商与采购商的数字化对接。 二、直播经济激活贸易新动能 展会首创"海丝直播节"品牌活动,设置五大主题专场。其中跨境电商专场通过1688平台实现B2B对接,县市招商专场以视频推介投资环境,青年创业专场展示两岸创新项目。据主办方透露,超千场直播活动将不间断呈现,形成"展销一体"的数字化贸易生态,预计带动相关产业链超亿元交易规模。 三、线下活动深化消费促进 配合线上展会,福州同步启动"惠聚榕城"购物嘉年华,在严格防疫基础上设置七大体验区。海丝进口商品区汇集50余国跨境商品,两岸美食区推出百种特色餐饮,自贸区展销保税商品。活动整合电子消费券与商家折扣,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消费闭环,助力福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四、长效机制培育经贸平台 主办方表示,线上展会将形成常态化运营机制,打造"永不落幕"的经贸合作平台。通过建立数字展商数据库、优化智能匹配系统、完善跨境支付功能,持续提升展会实效。未来将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双线会展"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2025-07-18
-
【成都招商】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蓉启幕深化全球绿色发展合作
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于2019年7月中旬在成都成功举办,聚焦“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主题,吸引全球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与,通过探讨都市圈发展、城乡融合等关键领域,为成都市的招商引资注入新动力,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全球合作路径的实质性进展。 一、论坛背景与核心主题。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以及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搭建国际对话平台。在2017年首次举办的基础上,本届会议延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精神,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主题设定为“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创新机制促进全球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参会者来自多个国家,围绕都市圈一体化、城乡融合、公园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韧性城市以及绿色技术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分享先进经验并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二、核心讨论领域与亮点。聚焦六大重点领域,涵盖都市圈发展战略、城乡协同发展模式、生态公园城市实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绿色能源应用以及城市韧性提升计划。其中,城乡融合议题涉及如何通过政策整合解决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儿童友好城市领域则强调了城市规划中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性;韧性城市建设讨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具体策略。与会代表分享了各国最佳实践案例,例如部分欧洲城市在绿色交通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创新成果。讨论成果强调了政策协作与技术共享在实现联合国2030议程中的关键作用,为全球城市提供可推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三、同期关键活动与平台搭建。论坛期间,同步召开了“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首次圆桌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与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亚太区、欧洲城市联盟等机构共同组织,目的是建立促进“一带一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会议主题为探讨共享经验的有效机制,倡导绿色城市规划标准,并搭建城市政府与企业间的对接平台。通过案例分析和圆桌对话,参会代表强调了开放合作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经济竞争力中的重要性。该平台旨在促进不同规模城市间的经验互鉴,减少发展差距,增强全球城市网络协同性。 四、重要成果发布与实践推广。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导则》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评估报告,旨在为地方政府提供实操性指南,强调生态保护、社会融合与经济转型的融合路径。同时,《次级城市体系之互联互通》中文译本面世,为中小城市在全球互联互通中的角色提供理论支持。这些成果根植于2017年以来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作为首批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成都的案例强化了区域示范效应。发布内容聚焦可量化指标弱化,突出通用性原则,确保其他城市可灵活适应本国条件进行应用。 五、历史脉络与深远影响。自2017年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办以来,2018年第二届活动已积累全球认可,进一步巩固了成都作为试点城市的地位。2019年论坛延续了这一传统,深化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机制,促进了全球城市共同向绿色发展方向迈进。长期来看,论坛成果预计将通过招商引资优化,吸引国际投资流入绿色技术和城市基建项目,提升成都经济活力。展望未来,主办方计划推动更多区域合作项目落地,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30年前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构建全球绿色城市共同体奠定基础。
2025-07-18
-
【雄安新区招商】雄安新区工业设计周签约项目助推产业升级
第三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主会场活动取得显著成果,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成功推动招商引资与产业创新。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涵盖工业设计、特色产业升级、国际教育合作等领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300余项,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多领域合作深化设计赋能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与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签署工业设计创新合作协议,聚焦设计研发与成果转化。容城县服装商会、毛绒玩具协会联合设计研究院启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品牌化转型。捷克皮尔森西波西米亚大学与沧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达成教育合作,促进国际设计资源对接。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扩容 天津市创业孵化协会与定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共建京津冀设计服务平台,强化区域创新要素流动。河北科信博机械制造、衡水中铁建等企业与专业设计机构签约,通过定制化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体现工业设计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三、线上线下融合扩大影响力 活动期间主展馆接待线下参观近3万人次,线上参与突破900万人次,形成“云生态+实体展”双轮驱动模式。金芦苇工业设计奖与设计周形成“周+赛”联动,吸引全球设计机构关注雄安新区,推动设计理念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四、打造开放型国际合作窗口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国际化项目签约与产学研协同,加速了雄安新区与全球设计资源的互联互通。未来将依托工业设计周平台,持续引进高端创新要素,助力河北产业升级与开放型经济发展。
2025-07-18
-
【南京招商】南京软博会签约86个项目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成投资热点
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圆满闭幕,现场达成86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348亿元,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招商引资平台。本届展会吸引超12万观众参与,其中专业观众占比超八成,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成果。 一、重大项目聚焦数字经济核心领域 签约项目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其中,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占比达35%,包括智能算法研发、机器视觉应用等方向;工业互联网项目涉及5G+工业场景融合解决方案;智能制造类项目重点布局智能工厂和数字孪生技术。多个国际头部企业宣布在南京建立区域研发中心,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 二、本土创新成果与国际技术同台竞技 展会期间发布的十大创新产品中,南京企业表现亮眼。某零售巨头推出的无人店系统实现两秒生物识别与四秒无感支付;某机器人企业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教学软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某科技公司发布的3D体感交互设备突破混合现实技术瓶颈。同期有61家企业发布新产品,其中国际企业占比四成,中外技术交流活跃。 三、产业集聚效应助推万亿规模突破 江苏省经信部门数据显示,南京作为软件名城已集聚软件企业超5600家,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本次签约项目中有七成将落地南京江北新区和江宁开发区,预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超百亿元。行业专家分析,江苏软件产业年收入有望在年内突破万亿元,其中南京贡献率将超过45%。 四、国际化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历经14年发展,南京软博会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届以"数字世界、智领未来"为主题,设置国际展区面积较往届扩大20%,举办跨国技术对接会30余场。数据显示,展会期间达成的技术合作意向中,涉及跨境合作的占比达38%,主要分布在云计算和区块链领域。主办方表示,将持续优化展会平台功能,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2025-07-18
-
【深圳招商】全球供应链盛会汇聚深圳 近2000家企业展示物流创新成果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会成为全球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展会聚焦供应链主题,吸引近20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物流服务、港航运营、智慧技术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同期举办70余场专业论坛活动,全面推动行业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 一、展会规模与主题创新 本届博览会首次以"供应链"作为核心主题,展览面积达7万平方米,设立14个专业展区。作为全球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标志性展会,国际参展商比例突破30%,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重点打造的供应链服务展区汇聚行业龙头企业,系统展示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配送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反映中国供应链体系日趋成熟的整体态势。 二、智慧物流技术集中亮相 在智慧物流与智能仓储展区,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成为展示重点。多家科技企业展出自动化分拣系统、无人仓配解决方案、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等创新成果,其中基于物联网的全程可视化管理系统引发行业关注。配套技术论坛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路径,为传统物流企业升级提供实践参考。 三、国际港航集群深度参与 港航展区汇集欧洲主要贸易枢纽港口代表,包括鹿特丹港、汉堡港等国际知名港口运营商。深圳本地港口集团首次展示"组合港"运营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作业。展区特设国际海运航线洽谈专区,促成中外企业在航线开辟、多式联运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四、产业链全维度展示 快递物流展区呈现智能化末端配送体系,多家企业展出无人机、无人车等新型配送装备。在跨境电商供应链板块,重点展示"海外仓+中欧班列"的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同期举办的供应链金融论坛探讨产融结合新模式,发布行业首份《供应链金融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配套活动促进产业对接 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邀请国际组织代表探讨贸易新格局下的供应链重构。专业买家对接会吸引超百家采购商参与,涉及电子、汽车、医药等重点行业。组委会特别设置"创新项目路演"环节,30余个智慧物流初创项目获得资本关注。 本届博览会通过展览展示、论坛研讨、商务对接等多元形式,构建起全球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展商结构国际化、展品技术前沿化、配套活动专业化等特点,彰显中国物流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态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18
-
上海国际工业智能展聚焦智慧工厂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现代工业智能装备展览会于2018年春季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吸引了全球1300余家展商参与,集中展示工业4.0背景下智慧工厂的前沿技术解决方案。本届展会通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AGV小车等五大主题展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上海市招商引资注入强劲动能。 一、全球技术汇聚探索工业4.0落地路径 展览会现场,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展示了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成果。其中,丹麦企业推出的自主移动机器人采用突破性2D雷达导航技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准避障与路径规划,较传统磁钉导航AGV显著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德国展团则带来模块化生产系统,支持客户根据需求自由组合单元设备,体现工业4.0可重构制造理念。 二、机器人技术突破重构生产流程 在机器人展区,协作机械臂与柔性夹具的组合引发广泛关注。通过力控传感器与视觉引导系统的配合,机械臂可完成精密电子元件的无损抓取,误差控制在0.02毫米内。某国产机器人品牌推出的包装产线解决方案,集成视觉识别、自动折盒、智能码垛等功能,单台设备可替代传统流水线上4个工位的人力操作,包装效率提升300%。 三、智能物流装备加速产业升级 AGV与无人仓储系统成为展会亮点。多款新型无人搬运车突破传统磁轨限制,采用激光SLAM技术实现动态路径规划,负载能力覆盖50公斤至2吨。某物流设备制造商展示的智能分拣系统,通过3D视觉扫描实现每分钟120件货物的高速分拣,准确率达99.97%,已在国内多个电商仓储中心投入应用。 四、产学研协同推动技术转化 展会期间举办的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者指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加强核心零部件研发与标准体系建设。上海市经信部门透露,将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高精度减速器等关键技术攻关,计划三年内培育3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本届展会共达成意向交易额超百亿元,反映出全球制造业对智能化改造的旺盛需求。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工业智能装备展,其成功举办不仅助力长三角地区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圈,更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与合作平台。
2025-07-18
-
中小企业博览会助力全球产业合作与招商引资新机遇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将于近期在广东省广州市和佛山市举办,为全球中小企业搭建招商引资与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博览会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通过主题展与专业展相结合的模式,聚焦家具、家电等优势产业,并邀请国际组织参与,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升级与跨境合作。 一、展会架构与主题亮点 本届博览会采取"一展双区"模式,主题展聚焦中小企业全产业链生态,涵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专业展分设家具、家电两大板块,分别于年中不同时段在佛山市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宾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将带来中东市场合作机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则将分享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经验。 二、专业化服务升级创新 组委会强调本届展会将强化供需精准对接功能,设置跨境采购洽谈区、产学研合作专区等特色板块。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展前匹配、展中对接、展后跟踪的全流程服务,并引入行业权威机构开展质量认证、知识产权等专项服务,提升参展实效性。 三、重要配套活动安排 除展览展示外,将举办包括全球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内的20余场专题活动。论坛将探讨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等热点议题,发布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报告。同期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路演、国际采购商大会等配套活动,促进资本与产业深度对接。 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选择在珠三角地区举办,旨在发挥广东省制造业集群优势。广州市作为主会场将展示产业升级成果,佛山市则依托家电、家具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呈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家居转型的完整产业链。组委会表示,这种区域联动模式有助于形成产业互补效应。 五、国际经贸合作深化 本届展会特别增设"一带一路"合作展区,已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确认参展。通过主宾国机制强化与中东市场的对接,并组织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相关方表示,这将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新通道。 本届博览会预计吸引超过40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实现更广范围的资源对接。作为国家级经贸平台,其举办将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内外循环联动产生积极作用。
2025-07-18
-
【娄底招商】娄底举办第十届湘博会推动产业合作与创新
第十届"湘博会"在娄底市隆重开幕,聚焦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和电子陶瓷三大领域,搭建产业合作与招商引资平台。本届展会以"新产业新合作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业参展,预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70亿元。 一、展会规模与主题展区设置 本届展会在娄底市设立六大主题展馆,展览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湘非经贸合作馆重点展示中非经贸合作成果;智能制造馆集中呈现先进制造技术;电子陶瓷馆突出娄底特色产业优势;文印产业馆展现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馆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名优特产品综合馆推广地方优质商品。 二、配套活动与专业交流 展会期间将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和技术交流会。全国电子陶瓷制造和陶瓷金属封装技术交流会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新材料·新未来"产业技术发展高峰论坛聚焦绿色创新发展;中国文印产业高峰论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机产销对接会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三、政策支持与惠民措施 娄底市延续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实施市级累加补贴。双峰县在省市补贴基础上追加县级补贴,形成三级补贴联动机制。这一政策既惠及本地农户,又支持区域农机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参展企业与预期成果 本届展会吸引境内外企业500余家,其中包含40多家境外企业。预计将有60余个招商引资项目现场签约,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展会将为参展企业提供产品展示、技术交流和商贸洽谈的一站式平台。 五、区域特色与产业优势 娄底市作为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在机械制造、电子陶瓷等领域具有明显产业优势。通过举办专业展会,将进一步巩固区域产业地位,推动"湘字号"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展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力促进娄底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5-07-18
-
【广州招商】粤企亮相APEC技展会促跨区域合作 哈瓦航空创新成果获国际认可
第十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近日在沈阳圆满落幕,广东省组织18家优质企业参展,通过举办粤黑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深化跨省合作,同步推动招商引资与国际技术交流。深圳哈瓦国际航空有限公司凭借工业无人机领域突破性创新,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大会"最佳创新实践奖"的企业,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家级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重要国际经贸活动,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已连续举办十届。2024年展会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吸引21个APEC经济体参与。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精选广州、珠海、佛山、肇庆等地企业的18个合作项目参展,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这一国家级平台对接亚太市场资源。 二、粤黑合作机制激活南北产业协同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对口合作的决策部署,广东省与黑龙江省在展会期间联合举办中小企业对接会。两地自2017年签署框架协议以来,已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本次参展的广东企业带来智能家居、精密仪器等项目,与黑龙江的农业深加工、冰雪装备等产业形成互补,现场达成多项技术转移与供应链合作意向,推动"南技北用"模式落地。 三、创新标杆企业引领产业升级 在大会发布的权威评选中,深圳哈瓦国际航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8旋翼工业无人机系统,以其在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场景的突破性应用,荣获"最佳创新实践奖"。该企业拥有200余项国际专利,其产品已服务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广东智造走向国际市场的典型代表。 四、多元载体构建开放型经济生态 广东省代表团除参与主论坛外,还组织了技术路演、园区考察等配套活动。珠海某生物科技企业展示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佛山某机器人企业的协作机械臂等项目,引发多国采购商关注。通过"展会+对接+评优"三位一体模式,广东中小企业有效拓展了APEC区域合作网络,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累实践经验。 本届展会成果显示,广东省中小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双轮驱动,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相关参与企业表示,将借助此类国际性平台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与亚太经济体在技术标准、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2025-07-18
-
【广州招商】广州国际生物论坛启幕在即 生物产业聚势赋能新格局
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即将在广州举行,这一国际性盛会将为全球生物技术交流与合作搭建重要平台。作为生物产业招商引资的重要契机,广州市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持续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地位。 一、国际级盛会落地广州打造产业新高地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将于近期迎来生物产业领域的重磅活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历经九届积淀,首次与官洲国际生物论坛联合举办,凸显广州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该区域已集聚超过500家生物技术企业及科研机构,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体系。 二、十年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容 自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广州生物产业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速。在"十二五"期间,当地生物医药工业规模突破千亿级门槛,形成涵盖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产业集群。根据最新发展规划,当地正加速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枢纽,通过构建"三中心一高地"产业布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三、政策赋能构建全周期产业生态 广州市近年出台系列专项政策,从研发资助、产业化配套、市场准入等多维度支持生物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的国际生物岛已建成超过80万平方米的专业载体,配套设立总规模百亿元的产业基金。在监管创新方面,当地率先试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四、全球合作拓展产业新空间 本届大会将吸引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机构参与,设置创新成果展、投融资对接等特色板块。广州国际生物岛作为永久会址,未来将定期举办国际学术峰会和技术交易活动。产业分析显示,当地在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户数量居全国前列。 五、产城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生物产业作为广州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深度融入城市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构建"一岛多区"空间格局,形成基础研究在高校、技术转化在园区、临床应用在医院的协同网络。数据显示,生物医药领域发明专利年均增长超过20%,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2025-07-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