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远招商】18.5万吨日用化工新材料项目落户清远佛冈产业园
2023年,清远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8.5万吨日用化工新材料项目奠基典礼在广佛(佛冈)产业园举行。这是佛冈县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当地在全面融湾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也彰显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广清一体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 (一)项目落地:广清协同发展的产业实践 广佛(佛冈)产业园作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的核心板块,是清远承接广州产业延伸、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此次落户的日用化工新材料项目由广州天赐投资建设,选址汤塘镇园区内,是广清两地产业优势互补的具体体现。项目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产品方向契合日用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完善清远化工产业体系,为佛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 (二)营商环境:改革赋能发展的坚实基础 佛冈县近年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广清一体化为契机,着力构建与大湾区接轨的营商环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当地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提供全周期服务等举措,为企业落地建设创造便利条件。此次项目的顺利奠基,正是佛冈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例证,也为后续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三)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24亩,将建设包含厂房、仓库、环保处理装置等在内的现代化综合厂区,总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聚焦日用化工新材料生产,建设周期计划为12个月,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8.5万吨的产能规模。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实现可观的年产值,还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为清远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绿色发展:践行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 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融入绿色发展理念,配套建设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保设施,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这一举措既响应了国家关于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责任担当,为区域内化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 作为佛冈县融湾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该日用化工新材料项目的落地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清远在大湾区精细化工产业布局中的地位,推动广清产业协同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2025-07-04
-
【陕西招商】陕西跨境电商迎井喷式增长 枢纽优势驱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陕西跨境电商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依托航空枢纽功能与临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持续招商引资吸引大批优质企业落户,形成集物流、仓储、通关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2023年9月投入运营的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物流综合服务园区,与同年11月落地的菜鸟跨境电商西北区域保税仓项目共同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一)航空枢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空港新城凭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航空枢纽功能,构建起连接全球的物流网络。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持续拓展国际航线,2023年开通多条跨境电商专线,提升货物中转效率。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投入运营后,聚焦跨境电商直邮进出口与国际快件业务,通过整合仓储、分拣、通关等环节,实现物流链路一体化运作。该园区依托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效应,吸引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配套企业入驻,形成“航空运输+地面服务+跨境电商”的产业协同模式,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二)政策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陕西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出台系列支持政策。西安海关推行“两步申报”“汇总申报”等监管模式,简化通关流程,压缩货物通关时间。综保区内实施“保税仓储+线上销售”模式,允许企业将进口商品存入保税仓库,根据订单实时清关发货,降低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针对跨境电商企业,陕西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融资支持等方面推出举措,鼓励企业开展海外仓建设与国际市场拓展。2019年4月,陕西完成首单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产业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发展。 (三)产业集聚拓展内外循环通道 随着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不断完善,陕西跨境电商吸引众多企业布局。菜鸟跨境电商西北区域保税仓项目落地后,依托综保区保税仓库打造面向西北、辐射中亚及欧洲的跨境电商分拨中心,通过智能化仓储系统实现商品快速分拣与区域配送。除菜鸟外,多家国内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及物流企业在空港新城设立区域总部或运营中心,形成涵盖平台、物流、支付、清关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业务范围从传统B2C直邮拓展至B2B出口、海外仓备货等模式,商品品类涵盖母婴用品、美妆、电子产品等,既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又推动本地特色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 (四)区域辐射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 陕西跨境电商产业的增长不仅带动本地外贸结构优化,更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辐射中亚、欧洲市场。依托中欧班列与航空货运的联动优势,跨境电商货物可通过“陆空联运”方式快速抵达中亚及欧洲国家,降低物流成本。空港新城通过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与海外分拨中心,提升对欧洲市场的配送效率,推动陕西从内陆腹地转变为对外开放前沿。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跨境电商带动仓储、物流、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04
-
【长春招商】宽城区深化三项机制 优化项目服务助推招商引资
2024年,长春市宽城区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疫情防控与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通过建立任务包保、服务保障、问题导向“三项机制”,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同时聚焦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 (一)完善任务包保机制,构建项目推进责任体系。长春市宽城区建立重点产业项目专班推进制度,由区级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包保责任分工,形成“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各专班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对照项目建设时间表、路线图,逐项压实任务目标,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包保领导带队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实地了解施工进度、要素保障等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通过层级化责任落实和常态化调度机制,有效提升了项目推进效率。 (二)优化服务保障机制,提升项目服务精准度。长春市宽城区围绕项目建设全周期需求,系统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及项目审批要件办理流程,形成政策清单和服务指南,为项目单位提供政策解读和流程指引。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帮助项目单位加快手续办理进度。同时,建立项目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项目配备专属服务专员,提供从项目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切实提高项目落地效率。通过政策集成和流程优化,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强化问题导向机制,破解项目建设实际难题。长春市宽城区各项目专班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增加对项目单位的调度走访频次,主动了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困难。对收集到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针对部分项目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争取信贷支持;针对用工需求,联合人社部门开展专场招聘,为项目建设提供人力保障。通过精准对接需求、靶向解决问题,有效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 为增强发展后劲,长春市宽城区立足汽车、轨道客车等优势产业基础,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建立“宽城商务”微信公众号、编制电子招商手册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区域投资环境和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谋划包装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洽谈,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优化招商服务流程,对意向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04
-
【青岛招商】青岛西海岸新区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七位 山东首位
2021年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在青岛举办,会上发布《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青岛西海岸新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位列全国第七、山东省第一。论坛首次发布的《中国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中,新区“前瞻布局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示范应用撬动数字赋能”模式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同期,新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等领域深化合作,为区域招商引资和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坚实工业根基筑牢百强地位。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山东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多年来聚焦实体经济,以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为方向,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依托海洋经济优势,新区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相互促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并位居前列,正是对新区工业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权威认可。 (二)数字经济模式树立转型标杆。青岛西海岸新区入选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其在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前瞻性布局和实践成效。新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5G基站、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覆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聚焦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通过示范应用项目撬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家电、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生产流程优化、运营效率提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同时,新区积极培育数字产业生态,吸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落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基础设施+转型应用+产业培育”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为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三)智库合作赋能高质量发展新生态。青岛西海岸新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合作,是国家智库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方面,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图谱绘制、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提升产业布局科学性和精准性;在制造业集群培育上,聚焦产业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数字化赋能方面,依托信通院在数字技术、标准规范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新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解决方案定制等服务,加速产业数字化进程;在平台化治理和低碳转型领域,探索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和低碳产业发展,共同构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将为新区引入高端智力资源,还将通过政策研究、项目对接等方式促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集聚,推动新区工业经济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025-07-04
-
【保康县招商】保康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 多元领域投资注入发展动能
2020年,保康县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仪式在寺坪镇举行。此次活动通过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涵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医疗卫生、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规模达十多亿元,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项目布局凸显多元协同发展理念。此次集中推进的16个项目,聚焦保康县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形成签约、开工、竣工梯次推进格局。乡村振兴领域项目注重盘活农村特色资源,生态环保项目强化绿色发展底色,医疗卫生项目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各类项目相互支撑、互补共进,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发展支撑体系,助力保康县构建现代化产业格局。 (二)签约项目搭建区域合作桥梁。仪式上,保康县多个乡镇与外地企业达成合作共识。寺坪镇与义乌市企业签约的五金模具冲压件厂项目,将引入先进制造技术,填补当地精密制造产业空白;过渡湾镇与广州市企业合作的今生茶园项目,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发展茶旅融合产业,推动农产品向生态旅游产品转化;城关镇与武汉市企业签约的百草堂医疗用品生产项目,聚焦医用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产业配套水平。这些跨区域合作项目的落地,为保康县引入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三)开工竣工项目夯实发展基础。此次开工的9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年度投资计划有序推进,将逐步释放投资拉动效应。竣工的4个项目涵盖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方面,项目投用后将直接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例如,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竣工项目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生态环保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开工与竣工项目的同步推进,实现了“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四)项目推进彰显高效服务保障。保康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在项目前期阶段,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简化审批流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统筹协调,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此次集中活动的举办,既是对前期招商引资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当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狠抓项目建设的具体体现,为后续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积累了经验、营造了氛围。 此次16个重点项目的集中推进,是保康县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项目的逐步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当地经济发展后劲,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025-07-04
-
【上海招商】前2月规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增29% 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新动能
2021年1至2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实现同比29%的增长,平台服务、数据服务等核心领域表现突出,手机App数量结束连续下降趋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带动可穿戴设备等关联产业加速发展,展现互联网行业在经济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平台经济成为增长核心引擎。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实现大幅提升,其中网络销售平台依托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业务规模稳步扩大;面向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与生产物流平台加速渗透,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效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平台经济的多元发展不仅拓宽了服务场景,还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 (二)数据服务与应用生态双提升。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政务、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同时,国内市场手机App数量在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回升,应用商店生态逐步恢复活力,教育、健康、办公等领域App供给持续优化,满足了用户多样化需求。 (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态势明显。数字经济的活跃带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产业快速成长,我国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深圳、北京、杭州等城市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些企业在智能手表、健康监测设备等领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推动消费电子与健康管理、体育健身等场景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四)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东部地区互联网产业保持领先优势,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凭借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集聚了大量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超过七成。中西部地区依托产业转移和政策支持,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地生活服务、数字内容等领域企业加快成长,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 (五)政策环境助力行业稳健发展。相关部门持续优化互联网行业发展环境,在数据安全、平台经济规范等领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既保障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又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明确指引。各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互联网企业落地,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形成“政策+载体+服务”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为互联网企业持续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业务收入的增长上,更在于其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预计未来互联网行业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5-07-04
-
【北辰区招商】北辰区以创新驱动激发科技动能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天津市北辰区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创新集群生态、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等举措,结合招商引资工作,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有效激发区域科技发展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2023年,天津市北辰区着力激发主体创新活力,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区域内优质科技企业资源,构建“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求,提供精准培育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雏鹰企业培育方面,通过完善评价标准、优化入库流程,全年完成雏鹰企业评价入库工作,数量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科技企业梯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2023年,天津市北辰区积极营造创新集群生态,重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创新载体,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三)2023年,天津市北辰区聚焦人才智力支撑,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通过提升各类创新载体的服务功能和运营水平,为科技人才创业提供从项目孵化到成果产业化的全流程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创新载体的人才聚集能力,为区域科技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储备。 (四)2023年,天津市北辰区充分发挥政府服务效能,针对科技企业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定期组织科技政策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向企业解读创新扶持政策,累计服务企业数百余家次。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为多家企业申请研发后补助资金,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档”滚动管理模式,动态掌握企业发展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2025-07-04
-
【新疆招商】一季度新疆快递业务量首破3000万件 创同期历史新高
2024年第一季度,新疆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3000万件大关,创历史同期最高值。新疆邮政管理局公布的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3078.67万件,业务收入7.73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区域经济活力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显现及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新疆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业务结构呈现“异地为主、多元增长”特征。从业务构成看,异地快递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累计业务量达2424.28万件,占全疆快递业务总量的近八成,反映出新疆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商品流通规模持续扩大,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达635.7万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体现城市内生产生活物资配送需求日益旺盛,城市快递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达18.69万件,虽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在新疆的逐步发展,国际快递服务潜力正逐步释放,为外贸增长提供了物流支撑。 (二)区域发展格局凸显“核心引领、多点协同”态势。从城市快递服务发展情况看,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阿克苏市快递业务量位居全疆前三,分别达到1973.8万件、191.3万件和131.3万件。其中,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凭借区位优势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成为全疆快递网络的核心枢纽,业务量占全疆总量的六成以上;昌吉市依托与乌鲁木齐的同城化发展效应及工业园区、农业产业集群优势,快递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阿克苏市作为南疆重要节点城市,特色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产品上行”快递需求,成为南疆快递业务增长的重要力量。三地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快递分拨中心、区域总部等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快递服务节点功能,推动形成“核心引领、周边协同”的区域快递发展格局。 (三)多重支撑因素推动行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政策引导方面,新疆持续落实国家邮政局关于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推进“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工程,优化快递服务网络布局。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疆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达较高水平,农村地区快递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喀什经济特区等物流枢纽项目加快推进,快递分拨中心、智能仓储等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了快递集散和运输效率。产业协同方面,新疆特色农产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疆果东输”“西域优品”等项目带动红枣、核桃、苹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快递网络销往全国,形成“农产品上行快递增长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招商引资方面,多家全国性快递企业加大在疆投资力度,通过设立区域总部、优化分拨路由、升级运输装备等方式,提升了快递服务时效和覆盖范围,为快递业务量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07-04
-
【辽宁招商】辽宁强化政策引育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壮大
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辽宁近年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通过政策扶持、专家赋能、招商引资等综合举措,系统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工作。2023年,辽宁省科技厅组织召开全省“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工作推进会”,邀请国内权威机构专家开展专题辅导,为企业发展和区域创新注入动能。 (一)构建政策体系夯实培育基础。辽宁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从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周期保障。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合作,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下沉,引导企业完善专利布局和成果转化机制。同时,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助力企业从初创期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升级,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的发展格局。 (二)专家智库赋能提升发展质效。依托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启迪控股等专业机构资源,辽宁常态化开展专家辅导和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围绕科技企业孵化模式、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内容,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实践指导。相关活动聚焦企业痛点,在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产学研合作对接等方面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创新生态促进集群发展。辽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吸引科技型项目落地,推动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完善“孵化-加速-产业化”服务链条,为中小企业提供场地支持、技术研发、融资对接等一体化服务。同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实现量质齐升。
2025-07-04
-
【山西招商】清徐经济开发区深化入企服务 推动美锦钢铁项目建设与发展
2023年,清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带队赴山西美锦钢铁有限公司开展入企服务,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与企业负责人就废旧钢材综合利用、环保提标改造等项目入统事宜进行深度对接,通过座谈交流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及发展需求,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项目建设,夯实入统基础。入统工作是反映项目建设成效、支撑经济数据统计的重要基础。此次入企服务中,服务团队重点围绕山西美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旧钢材综合利用项目、美锦钢铁环保提标改造项目的入统工作开展对接。通过现场查看项目规划资料、听取企业进展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项目备案、投资额度、建设周期等关键信息,指导企业按照统计规范要求梳理完善入统材料,确保项目及时、准确纳入统计范围,为后续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统计口径疑问,服务团队现场进行政策解读,帮助企业明晰入统流程和标准,推动项目建设与统计工作无缝衔接。 (二)深化政企座谈,精准破解难题。服务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围绕经营状况、发展规划等内容开展座谈交流。在听取企业关于生产经营、产值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介绍后,重点关注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包括原材料供应、环保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问题。企业负责人表示,废旧钢材综合利用项目作为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在资源回收利用、降低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环评编制报审环节仍需专业指导;环保提标改造项目则面临设备更新与生产衔接的挑战。服务团队认真记录企业诉求,逐一回应相关疑问,并表示将协调开发区相关部门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持续跟踪解决,切实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三)优化服务机制,提升保障效能。为推动服务工作走深走实,服务团队强调要树牢“企业至上、服务优先”理念,持续强化服务保障措施。一方面,充分发挥开发区环保管家优势,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为废旧钢材综合利用项目提供环评编制全流程指导,协助企业对接环评审批部门,加快报审进度,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推进。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通过定期走访、专题座谈、线上反馈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进展,对企业提出的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办理”。同时,鼓励开发区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将政策宣传、要素协调等服务融入项目建设各环节,不断提升入企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25-07-0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