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长治招商】长治财政政策:精准滴灌 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长治财政政策:精准滴灌 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政策组合与资金支撑 长治市财政部门将促进市场主体倍增作为重点任务,通过减税降费、资金扶持、政府采购等政策组合,为企业减负增效。2022 年,全面落实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 50 亿元。 减税降费与纾困解难 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月销售额 15 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免征增值税,2022 年一季度惠及企业超 2 万户,减免税额超 3000 万元。 制造业缓税政策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 2022 年第一季度部分税费,缓税金额超 10 亿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留抵退税直达快享 建立 “政策找人” 机制,2022 年一季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留抵退税超 5 亿元,资金平均到账时间缩短至 2 个工作日。 产业扶持与创新驱动 设立 1 亿元市场主体倍增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 企业给予最高 50 万元奖励。2022 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超 1.5 万户,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提升至 18%,为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2022-05-26
-
【2022年云南招商】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集聚:打造高端制造新增长极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集聚:打造高端制造新增长极 战略定位与产业格局 天津锚定 “制造业立市” 战略,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目前已形成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运载火箭、卫星及超大型航天器 5 条子链协同发展的格局,聚集了空客、中国直升机科研院、航天科技集团等龙头企业,成为国内航空航天产业重要基地。 龙头项目与产业链协同 空客 A320 总装线 作为空客在欧洲以外的首个总装线,天津空客 A320 项目累计交付飞机超 600 架,带动形成涵盖航空制造、维修、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吸引全球 200 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天津港保税区。 直升机产业集群 中国直升机科研院(602 所)落户天津,建成亚洲最大的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自主研制的直 - 15、直 - 20 等型号直升机实现批量生产,2021 年直升机产业产值超 200 亿元。 商业航天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在津建设商业火箭生产基地,成功发射 “谷神星一号” 等固体运载火箭,2021 年商业航天订单额超 50 亿元,带动卫星通信、遥感应用等下游产业发展。 创新平台与政策支持 天津设立 10 亿元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5 个、院士工作站 3 个,在航空电子、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专利突破 200 余项。2021 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规模达 800 亿元,预计 2025 年突破 1500 亿元,成为继汽车、电子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2022-05-26
-
【2022年阳泉招商】阳泉 “春风融” 驿站:精准服务赋能企业退税增效
阳泉 “春风融” 驿站:精准服务赋能企业退税增效 驿站功能与服务机制 国家税务总局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设立 “春风融” 驿站,整合多部门资源,通过税收管理系统筛选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纳税人,实行 “微型优先、大中小增量齐头并进” 策略,确保退税政策精准落地。 精细化服务与流程优化 专家团队与流程再造 驿站组建由税政、征管、纳服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团队,对企业退税申请实行 “一企一策” 审核,压缩内部流转环节,将留抵退税平均办理时间从 5 个工作日缩短至 2 个工作日。2022 年一季度,为 120 余家企业办理退税超 5000 万元,其中小微企业退税占比达 60%。 多元化辅导与政策直达 通过 QQ 远程辅导、手机通话、无人车配送政策资料等方式,确保企业知晓政策细节。例如,利用无人车向园区企业配送《留抵退税操作指南》200 余份,覆盖 80% 以上纳税人;针对老年纳税人提供 “一键呼叫” 专属服务,解决操作难题 300 余次。 政策成效与长效机制 “春风融” 驿站通过 “退准、退稳、退好” 的服务理念,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某制造企业收到 1200 万元退税后,立即投入设备升级,产能提升 15%。未来,驿站将拓展至税收优惠申报、发票管理等全链条服务,计划 2022 年实现辖区企业政策知晓率 100%。
2022-05-26
-
【2022年应城市招商】应城市特色产业振兴之路:资源赋能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应城市特色产业振兴之路:资源赋能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产业布局与政策驱动 应城市立足资源禀赋,近年来大力发展小龙虾、甲鱼、粉笔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在粉笔产业领域,黄滩镇以刘垸村为核心,投资超 4.3 亿元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打造 “粉笔特色小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专业人才,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集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小龙虾与甲鱼产业:生态养殖与品牌升级 小龙虾产业集群 应城市依托河湖资源,推广 “稻虾共作” 生态养殖模式,2021 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 30 万亩,年产小龙虾 4.5 万吨,综合产值超 20 亿元。通过成立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引入湖北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支持,实现苗种繁育、养殖技术、加工流通的全链条升级。 甲鱼产业标准化发展 陈河镇建成省级甲鱼良种繁育基地,年出苗量达 5000 万尾,占全省市场份额的 30%。推行 “基地 + 农户 + 深加工” 模式,发展甲鱼深加工产品 20 余种,2021 年甲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 15 亿元,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粉笔小镇的创新突围 刘垸村作为 “中国粉笔之乡”,全镇粉笔企业达 120 家,年产粉笔超 10 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70%。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无尘粉笔、水溶性粉笔等环保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30 余项。2021 年,“粉笔特色小镇” 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年接待游客超 20 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增收超 5000 万元。 未来规划与乡村振兴 应城市计划到 2025 年,小龙虾养殖面积扩大至 50 万亩,甲鱼产业产值突破 30 亿元,粉笔产业向文创、教育装备等领域延伸,打造 “特色产业 + 文旅融合” 的乡村振兴样板。通过产业集聚与品牌建设,预计带动全市农民年人均增收超 8000 元,实现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的发展目标。
2022-05-26
-
【2022年太原招商】太原 36 条措施推动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太原 36 条措施推动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政策框架与核心目标 太原市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 6 个维度提出 36 条措施,旨在通过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范市场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 重点领域与创新举措 住房保障体系构建 保障性租赁住房:2022 年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2 万套,面向新市民、青年人提供租金低于市场 30% 的房源,配套建设地铁沿线、产业园区周边项目。 人才住房政策:实施 “新来免租金”(毕业 5 年内免租金住人才公寓)、“新就业低租金”(工作满 1 年租金减半)、“新购房有优惠”(首套房补贴 5 万元)组合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 改善型住房供给 支持出险企业利用存量城改土地建设高品质住宅,对容积率优化、车位配比等给予政策倾斜。2022 年首批推出 10 个改善型项目,涵盖大平层、叠拼别墅等业态,满足多样化需求。 风险防控与市场引导 建立 “白名单” 制度,对优质房企给予信贷支持;实行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动态监管,确保资金用于项目建设。2022 年一季度,太原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持平,二手房价跌幅收窄至 1.2%,市场预期逐步企稳。
2022-05-26
-
【2022年云南招商】云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领跑 结构优化
云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领跑 结构优化 产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2022 年一季度,云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599.69 亿元,同比增长 35.5%,增速较 2021 年提高 12.7 个百分点,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占比 66.5%,数字技术应用业占比 25.5%,成为产业增长的双引擎。 重点领域与创新突破 数字产品制造业 依托昆明、曲靖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聚集闻泰科技、京东方等企业,2021 年智能手机产量超 5000 万台,占西南地区产量的 60%。曲靖 “硅光伏” 产业集群形成 “多晶硅 — 硅片 — 电池片 — 组件” 全链条,2022 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80%。 数字技术应用业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引入华为、腾讯等企业,建设 “中国 — 东盟信息港”,2021 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 150 亿元。全省建成 5G 基站超 5 万个,实现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带动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落地。 政策支撑与未来展望 云南省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设立 50 亿元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平台建设。目标到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 3000 亿元,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2-05-26
-
【2022年湖州招商】湖州制造业全域技改:三年行动开启升级新篇
湖州制造业全域技改:三年行动开启升级新篇 行动目标与实施路径 湖州市近年启动制造业全域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围绕 “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 方向,每年实施 1000 项技改项目,诊断 500 家企业,遴选 50 个标杆项目。目标到 2024 年,规上企业技改全覆盖,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 2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5%。 重点领域与典型案例 数字化改造 某纺织企业引入智能纺纱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生产数据,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30%,用工成本降低 40%。2022 年,全市建成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 30 个,上云企业超 5000 家。 绿色化转型 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某钢企投资 10 亿元建设脱硫脱硝项目,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至 50mg/m³ 以下,优于国家标准。全市计划三年内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200 家,腾出用能空间 50 万吨标煤。 高端化提升 高端装备产业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某机床企业研发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精度达微米级,打破进口垄断,产品供不应求。 政策支持与成效显现 市财政设立 10 亿元技改专项资金,对标杆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2022 年一季度,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18%,高于工业投资增速 5 个百分点,技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60%。
2022-05-26
-
【2022年嘉兴招商】嘉兴桐乡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的 “桐乡样本”
嘉兴桐乡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的 “桐乡样本” 增长态势与产业支撑 工业是桐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压舱石”。2022 年 1 至 4 月,桐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744.1 亿元,同比增长 15.9%,增速居嘉兴前列。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 40%,带动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 25%,成为工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桐乡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 年,全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 200 余个,新增工业机器人 500 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 75%。桐昆集团通过 “5G + 智能制造” 项目,生产效率提升 20%,单位能耗降低 15%,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平台建设与招商成效 依托桐乡经济开发区、乌镇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35 个,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5 个,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等领域。2022 年新开工的某锂电池项目,总投资 50 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 100 亿元,将助力桐乡打造 “新能源产业高地”。
2022-05-26
-
【2022年孝义市招商】吕梁孝义市市场主体培育:量质齐升 激发创新活力
吕梁孝义市市场主体培育:量质齐升 激发创新活力 增长态势与政策激励 孝义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推动市场主体数量与质量双提升。截至近年,企业净增 804 户,同比增长 8.9%;个体工商户净增 4696 户,增长 14.67%,形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浓厚氛围。 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升级 政策激励与资金支持 严格落实《吕梁市知识产权奖励资助办法》,对授权发明专利每件奖励 1 万元,2021 年全市专利授权量增长 25%,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 1 万件。 地理标志培育 引导企业申报 “孝义火烧”“梧桐山药” 等地理标志,2021 年新增地理标志商标 2 件,带动特色农产品溢价率提升 20% 以上。 知识产权保护协作 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2021 年查处侵权案件 30 起,挽回经济损失超 500 万元,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营商环境优化与未来目标 推行 “一业一证” 改革,将 20 个行业审批事项整合为 1 张许可证,审批时限压缩 60%。计划到 2025 年,市场主体总量突破 10 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达 100 家,成为吕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2022-05-26
-
【2022年湖州招商】湖州市 “双进双产”:项目为王 激发工业新动能
湖州市 “双进双产”:项目为王 激发工业新动能 项目推进与投资成效 湖州市近年聚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扎实推进项目 “双进双产”(进项目、进资金,投产、达产)。2022 年一季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149 个、竣工 156 个,其中 3 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 46 个、竣工 35 个。列入省重大制造业项目计划 80 个,23 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 13 个,开工率 56.5%。 重大项目与产业集聚 新能源电池项目 总投资 200 亿元的某锂电池生产基地开工建设,规划产能 40GWh,吸引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预计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高端数控机床项目 引进德国某机床企业中国总部项目,总投资 30 亿元,建设五轴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填补国内高端机床领域空白,达产后年产能 5000 台。 智能汽车项目 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竣工投产,涵盖电机、电控、电池 Pack 等环节,为周边整车厂提供配套,年销售额超 50 亿元。 服务保障与长效机制 建立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 服务机制,为项目提供用地、用能、审批等全周期保障。2022 年,全市通过 “标准地” 供应土地 2000 亩,审批时限压缩 40%,确保项目 “拿地即开工”。下一步,将聚焦 “半年红” 目标,力争二季度再开工亿元项目 200 个,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2022-05-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