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招商】华滋能源斩获奉贤海上风电塔筒订单 夯实新能源装备实力
2023年,华滋能源与中国电建上海电力机械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上海奉贤海上风电项目塔筒采购分包合同,标志着该公司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作为上海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华滋能源此次承接的风机塔筒制造任务,涵盖采购、制作、涂装等全流程环节,首批钢材已陆续到货并即将全面开工,将为华东地区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项目实施方面,该项目涉及16台风机塔筒的配套供应,主要服务于明阳6.45MW机型。塔筒采用二锥二直的结构形式,具备直径范围广、单套重量大等特点,在海洋环境适应性、结构稳定性等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目前,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钢材等核心原材料陆续进场,生产线调试有序推进,预计将按计划节点完成制造交付,助力上海奉贤海上风电项目早日实现并网发电。 (二)技术实力层面,华滋能源长期致力于油气储运解决方案及大型特种装备设计制造,在LNG/LEG/LPG液罐、压力容器、港口机械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工程经验。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将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优势延伸至新能源装备制造,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风电塔筒、海工平台等产品上实现突破,形成了覆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安装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可靠性的装备解决方案。 (三)产业意义角度,海上风电是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上海奉贤作为华东地区海上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此次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当地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华滋能源凭借在大型装备制造领域的综合实力承接该订单,不仅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也是上海招商引资工作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具体体现,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同时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企业力量。
2025-07-10
-
【清徐县招商】山西清徐焦化改造开启新篇章 智能化焦炉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从山西清徐县政府获悉,当地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的山西美锦华盛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焦化技改升级项目核心工程投产,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清徐县焦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项目技术水平与行业引领地位。该项目于2023年完成建设并投入生产,其7.65米顶装焦炉是国内第三家、山西首家投产的同类型焦炉,代表了当前国内焦化行业的领先水平。项目在工艺设备选型方面实现高端化,生产过程达成智能化,工艺流程体现绿色化,装备系统形成集成化,整体技术指标处于行业前列。 (二)智能化生产与绿色发展实践。项目焦炉采用JNX3-7.65-18型炭化室顶装焦炉,配套西门子、ABB、施耐德等国际企业的电气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同时,项目专门增设环境治理设施,在提升焦炭质量的同时实现能量回收,形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格局。 (三)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作为清徐县焦化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该技改工程的投产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示范意义。项目通过技术革新和绿色改造,不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清徐县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提供了实践经验,助力区域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2025-07-10
-
【江苏招商】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合肥成立 共推智能产业创新与生态构建
2023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在合肥正式成立。该联盟旨在加速人工智能场景落地与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吸纳长三角地区优质企业及学术单位,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一)联盟成立的背景与战略意义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由国家工信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声谷”,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中成效显著,为区域产业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通过先行先试机制推动智能化场景规模化落地,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竞争力,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二)联盟组织架构与覆盖领域 联盟已吸纳四十余家长三角地区的优质企业及学术单位,构建起涵盖芯片算力、核心算法、智能场景、产业生态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协作网络。成员单位包括从事底层技术研发的科技企业、聚焦行业应用的实体企业以及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具有优势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盟将通过开放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平台,促进成员间资源共享与技术协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重点任务与发展方向 联盟将围绕建言献策、产业赋能、培育生态三大方向开展工作。在场景创新方面,联盟成员将共同推进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评选,聚焦制造、医疗、交通、教育等重点领域,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在产业赋能方面,联盟将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打造一批示范创新应用案例。在生态培育方面,联盟将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同时通过组织技术交流、产业对接等活动,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助力长三角地区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2025-07-10
-
【广东招商】广东金融业增加值近万亿 招商引资与改革创新双驱动
2020年,广东金融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不利影响,实现增加值9907亿元,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金融服务,推动资本市场融资达1.2万亿元,保险资金入粤投资1.1万亿元,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金融总量稳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2020年,广东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放力度,通过实施系列金融暖企政策,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金融机构围绕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广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粤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 (二)双区建设引领,金融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广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在跨境金融方面,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支持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筹备工作,促进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在金融创新方面,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化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优化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同时,粤澳深度合作试验区金融合作持续深化,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探索创新路径,为全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经验借鉴。 (三)风险防控筑牢底线,金融生态持续优化。2020年,广东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落实风险处置责任,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稳妥处置,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完成P2P网贷机构全面清退,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确保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强化金融监管协同,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谋划未来发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围绕更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目标,广东将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体系,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推动金融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巩固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支撑。
2025-07-10
-
【牡丹江招商】牡丹江市一季度新设立企业超千户 招商引资活力持续释放
2023年一季度,牡丹江市(含县区)新设立企业1249户,同比增长51%,招商引资和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成效显著。随着防疫进入常态化,市场回暖带动创业需求快速回升,加之当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投资创业活力有效激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市场主体规模稳步扩大,新设企业实现快速增长。截至3月底,牡丹江市(含县区、开发区)共有市场主体188414户,其中企业38371户,市场主体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分月度看,新设企业数量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尤其在2月份,受春节后创业热潮及政策红利释放影响,当月新设企业同比增幅达200%,反映出市场信心持续恢复,投资创业意愿不断增强。从增长动能看,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各类市场主体经营预期改善,叠加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显效,共同推动新设企业数量快速恢复并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二)行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发展态势良好。从行业分布来看,牡丹江市新设企业投资方向与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前五大投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制造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作为传统优势行业,凭借牡丹江地处区域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新设企业数量占比位居首位,彰显出消费品市场活力持续复苏;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新设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出生产性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业和制造业新设企业保持稳定增长,体现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行业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三)营商环境优化激发活力,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牡丹江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企业开办环节,全面推行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企业注册100%电子化办理,线下办理业务清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大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2023年,当地进一步推进审批流程再造,通过压减办理要件、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实现办理要件、环节和时限再精简压缩10%,政务服务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这些举措为市场主体设立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成为推动新设企业数量增长的重要支撑。
2025-07-10
-
【京山县招商】中国智慧供销产业园落户京山 构建区域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023年,中国京山智慧供销产业园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正式落地京山市。该项目由中宏三农(北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选址新市街道,采用整体规划、一次性取得项目土地、整体建设的推进方式,定位为区域性骨干市场,将进一步完善京山市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规划与建设布局 中国京山智慧供销产业园项目聚焦农产品流通全链条升级,规划建设涵盖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仓储、电子商务平台等多功能板块。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板块作为核心功能区,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将打造集交易、仓储、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遵循整体规划要求,确保各功能板块协同联动,形成“产、储、运、销”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二)建设背景与区位优势 该项目的落地是响应湖北省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和冷链物流基地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京山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京山市积极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多家新型经营主体新建了一定数量的冷库,新增仓储容量显著,通过冷库储藏延长果蔬保鲜时间实现错季销售,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保障了农户增收。2023年,京山市在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视频会议上就相关经验作了交流发言。 (三)项目发展意义与预期效益 中国京山智慧供销产业园项目的建设运营,将进一步提升京山市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区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区域性骨干市场,项目不仅服务京山市农业生产,还将辐射周边地区,促进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同时,项目将推动传统农产品市场向智慧化、现代化转型,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供需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持续增收。
2025-07-10
-
【襄阳招商】东风咨询集团落户襄阳 赋能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东风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筹)创立大会暨入驻襄阳签约仪式举行,这是襄阳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作为东风公司子公司,该企业业务涵盖多个行业,拥有国家级甲级资质及全国性分支机构,其落户对完善襄阳服务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实力与区域发展的契合。东风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东风公司旗下专业咨询机构,业务范围涉及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多个领域,具备深厚的行业积累和专业技术优势。襄阳作为东风公司重要的产业基地,长期以来与东风公司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此次企业选择落户襄阳,既是对襄阳投资环境的认可,也是双方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强化襄阳在汽车产业及相关服务业领域的集聚效应。 (二)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深远影响。该企业的落户,将为襄阳服务业注入新的活力。其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优化襄阳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在推动“一极两中心”建设过程中,优质的咨询服务能够为当地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支持,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同时,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服务业的提质升级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为建成汉江流域服务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政企协同共促发展的良好愿景。襄阳始终坚持“服务东风优先”的理念,致力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一流环境。在此次合作中,当地政府明确表示将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当好企业发展的“保姆”,为企业在项目审批、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也期待东风公司能进一步加大在襄阳的产业布局和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共同推动东风襄阳板块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提升的良性互动。
2025-07-10
-
【河北招商】我国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筑牢产业发展屏障
我国正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通过完善制度标准、强化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生态等举措,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同时营造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助力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基石。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实体经济安全。近年来,工业控制系统、生产数据等逐步向开放互联环境迁移,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渗透到生产制造各环节,对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构成挑战。相关部门此前发布的研究显示,工业信息安全事件呈现出攻击手段复杂化、影响范围扩大化的特点,亟需构建全链条安全保障体系。 (二)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2023年,相关部门明确将工业互联网安全纳入国家网络安全工作重点,推动出台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围绕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加快制定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核心要素的安全要求。同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推动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 (三)技术保障能力持续强化。国家层面正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对重点行业、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支持安全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专用安全产品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工业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场景的应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已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验证平台,为企业提供安全检测、漏洞挖掘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四)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完善。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我国正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形成涵盖安全咨询、产品研发、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工业互联网安全“卡脖子”技术。广东、浙江等地通过举办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搭建产业对接平台等方式,促进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吸引优质安全企业落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五)地方协同治理深入开展。各地结合产业特色推进安全保障实践,山东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湖北围绕汽车、光电子等优势产业,开展企业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四川针对中小微企业安全基础薄弱问题,推出“安全服务包”,提供低成本、模块化的安全解决方案。这些地方实践有效衔接国家战略部署,形成上下联动的安全治理格局,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已进入系统推进阶段。随着制度标准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日益健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坚实的安全支撑,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10
-
【云南招商】云南加速构建“云品入沪”新平台 深化沪滇协作拓展消费市场
2023年,云南省为积极对接上海及长三角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消费大市场,加快形成条块衔接、点面结合、联动共享的“云品入沪”大格局,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在上海举办加速构建“云品入沪”新平台现场推进会,通过搭建合作桥梁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云南特色产品进一步融入上海市场。 (一)聚焦平台搭建,激活协作动能。此次推进会以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云品上海中心”建设现场、上海“云南名品”销售专柜、“品为保山”直播中心及上海桓润农副产品公司“云品”消费扶贫生活馆,全面了解云南特色产品在上海的展示、销售及数字化营销情况。座谈会上,云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经济协作处,大理、保山、普洱、西双版纳4个州(市)驻沪联络处,以及上海市云南商会、上海第一食品公司、云南炬龙科技公司、上海桓润农副产品公司、上海云沪食品贸易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围绕“云品入沪”工作的成效、挑战及下一步计划展开深入交流。会议还向6家在对口帮扶和“云品入沪”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企业颁授“对口帮扶‘云品入沪’示范单位”牌匾,旨在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合作深化。 (二)立足资源禀赋,深化市场对接。近年来,“云品入沪”工作依托云南优质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逐步构建起多元化销售渠道。上海“云南名品”销售专柜已覆盖多家大型商超,“云品上海中心”作为集展示、交易、物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正在加速建设中,未来将成为云南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窗口。“品为保山”直播中心等数字化营销模式的探索,有效拓宽了线上销售路径,推动云南咖啡、茶叶、坚果等产品触达更广泛的上海消费群体。不过,交流中也反映出当前存在物流成本较高、部分产品标准化程度不足、品牌市场认知度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加以解决。 (三)聚力长效机制,拓展合作空间。为进一步推动“云品入沪”走深走实,云南省将重点从三方面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一是强化平台功能升级,加快“云品上海中心”建设进度,完善展示交易、仓储物流、品牌孵化等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云品”在沪一站式服务枢纽。二是深化供应链协同,推动云南产地与上海市场在冷链物流、质量溯源等方面加强合作,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创新营销模式,鼓励企业运用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结合上海消费市场特点开展精准营销,同时支持上海市云南商会等社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政企对接与资源共享。通过系列举措,云南省将持续优化“云品入沪”生态,推动更多优质云南产品进入上海及长三角市场,助力沪滇协作在消费帮扶、产业合作领域取得更大成效。
2025-07-10
-
【江西招商】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深圳开幕 八大领域引领产业新方向
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开幕,以“创新驱动发展、智慧赋能未来”为主题,聚焦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车联网、5G和物联网、集成电路八大专业领域。江西17家来自南昌、吉安、赣州、九江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的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产业发展成果,为区域招商引资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一)数字家庭领域,博览会重点展示了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技术与应用生态。通过AIoT技术整合,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环境监测等设备实现跨品牌协同控制,形成覆盖家庭生活全场景的智慧解决方案。南昌企业展出的智能控制器产品,凭借低功耗芯片与稳定通信协议,成为多个智能家居品牌的核心配套组件,展现了区域产业链的协同能力。 (二)智能终端展区汇集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AR/VR等多形态产品。折叠屏手机、柔性智能手表等创新形态产品集中亮相,屏幕显示、续航能力、交互体验等关键技术指标实现突破。吉安企业带来的智能穿戴核心传感器,通过高精度运动监测与健康数据分析功能,为终端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体现了细分领域的技术实力。 (三)新型显示技术成为博览会亮点,OLED、柔性显示、MiniLED等技术成果密集呈现。超高清显示面板、透明显示屏幕、车载显示模组等产品,在分辨率、刷新率、能耗控制等方面实现升级,满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公共显示等多领域需求。赣州企业在显示材料领域的研发成果,为新型显示面板提供了高耐久性光学膜材,助力显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四)人工智能领域展示了AI芯片、机器学习平台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在金融客服、智能家居场景的落地案例,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业质检、安防监控中的应用成果,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实效。九江企业开发的工业AI检测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产品缺陷的快速识别,提升了电子制造业的质量管控效率。 (五)智能制造展区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呈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协作机器人与工人协同作业、智能仓储系统无人化管理、生产数据实时分析等场景,直观展示了智能制造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南昌产业聚集区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通过工业软件与硬件设备的深度集成,构建了电子信息产品柔性生产体系。 (六)车联网领域聚焦V2X通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及车路协同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感知设备、车规级通信模块等产品,结合5G网络低时延特性,推动汽车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吉安企业展出的车联网通信终端,通过高可靠通信协议与抗干扰设计,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通信需求。 (七)5G和物联网展区展示了5G基站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融合应用案例。5G在智慧交通、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逐步落地,物联网传感器在环境监测、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规模化部署。赣州企业的物联网终端产品,采用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拓展了物联网的应用边界。 (八)集成电路展区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环节。自主可控CPU、功率半导体、MEMS传感器等产品集中亮相,展现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九江企业在芯片封测环节的先进工艺,通过高密度封装技术提升了芯片性能,为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提供了可靠的芯片产品支持。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展示与交流平台,本届博览会通过八大专业领域的成果展示,不仅呈现了智能时代产业发展趋势,也为参展企业搭建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接的桥梁,助力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07-1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