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县招商】磁县政协联合多部门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共促发展
2023年,磁县政协联合县统战部、县工商联召开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座谈会,旨在倾听企业心声、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升区域招商引资吸引力,为磁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会上,企业负责人、协会代表及政协委员围绕发展痛点建言献策,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回应并明确改进方向。 (一)聚焦企业发展诉求,精准梳理痛点难点 与会企业代表结合实际经营情况,集中反映了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在人才保障方面,部分制造型企业提出,高端技术人才引育难、普通技能工人流动性大,影响生产效率提升;服务业企业则希望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资金融通方面,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渠道单一、信贷审批周期长、担保门槛高等问题,部分科技型企业提出研发投入大但回报周期长,希望获得更多政策性金融支持。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有项目单位反映,部分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项目落地后的用水、用电、排污等基础设施衔接不够顺畅;同时,土地规划调整与项目建设进度匹配度有待提升。环保治理方面,传统产业企业表示,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环保设备升级成本较高,希望政府能出台针对性补贴政策,并提供环保技术指导。政策扶持与政企沟通方面,企业普遍希望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同时建议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企业诉求并推动解决。 (二)部门协同联动,现场回应破解难题 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磁县相关职能部门逐一作出回应。在人才服务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表示,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扩大技能培训覆盖面,联合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同时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将推动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简化审批流程,扩大“信易贷”“政银担”等融资模式覆盖面,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畅通融资渠道。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表示,将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土地审批流程,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同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项目建设的统筹衔接。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将建立环保技术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指导,并落实环保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政务服务部门表示,将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推送,同时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解决。 (三)凝聚多方合力,夯实营商环境优化根基 会议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需要政企协同、多方联动。各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政策落实、服务效能、要素保障等方面下真功夫,把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磁县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组织政协委员围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视察调研,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形成高质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县工商联要当好政企沟通的“桥梁纽带”,及时收集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会议指出,通过此次座谈会,进一步凝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共识,下一步将建立问题台账和跟踪督办机制,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磁县招商引资竞争力,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09
-
【山东招商】滨州升级专利奖励政策 最高单项奖金达20万元
滨州市通过发布新版《滨州市专利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当地招商引资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该政策在优化奖项结构、提升奖励效能等方面实现突破,旨在引导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应用。 (一)政策修订的背景与总体方向。2023年,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介绍《滨州市专利奖励办法》修订内容。此次修订是滨州市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及山东省相关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针对原有2014版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奖项覆盖面过宽、激励精准度不足等问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进行优化调整。新办法聚焦高价值专利培育,通过"压数量、提质量、增额度"的方式,推动专利奖励从"普惠式"向"标杆式"转变,引导创新资源向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集聚。 (二)奖项设置与激励标准的优化。新办法明确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50项,较2014版减少20项,通过压缩数量提升奖项含金量。在奖金额度方面,市专利奖分设一、二、三等奖,对应奖金标准进行了调整;首次设立重大专利奖,单项奖金设定为20万元,重点奖励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专利成果。获奖项目将纳入滨州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库,在申报国家专利奖、省专利奖时获得优先推荐资格,并可享受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配套服务支持。 (三)评审机制与实施保障措施。为确保评选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新办法规定建立由技术专家、经济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审工作。评审指标重点关注专利的创造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突出对产业带动作用的考量。滨州市财政部门将专利奖励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加强对获奖项目的跟踪管理,定期评估专利实施效果,形成"奖励-转化-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四)政策实施的预期成效。该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滨州市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对高价值专利的重点奖励,有望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同时,完善的专利奖励体系将增强城市创新吸引力,为招商引资提供政策支撑,助力滨州市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政策实施后,预计将有更多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成果在本地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025-07-09
-
【日照招商】日照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长14% 招商引资与结构优化双驱动
2023年上半年,日照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93.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201.8亿元,进口291.4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当地持续深化招商引资、优化外贸结构、提升港口效能,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优化筑牢增长根基。日照市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一批外贸型项目落地投产。当地海关部门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同时,商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外贸信贷专项产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营造稳定透明的外贸发展环境。 (二)民营经济成为外贸发展主力军。2023年上半年,日照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值304.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1.8%,同比增长13.2%。民营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领域保持稳定出口,同时加大对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的投入,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三)主要贸易伙伴合作持续深化。韩国、东盟、澳大利亚作为日照市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对韩贸易以电子元件、化工产品为主,东盟市场聚焦农产品和轻工产品贸易,自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煤炭等资源型产品保障了本地工业生产需求。此外,日照市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对中东、非洲等地区进出口额实现较快增长。 (四)港口枢纽功能支撑作用凸显。日照港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优化航线布局,新增多条外贸集装箱航线,提升货物集散能力。岚山港作为重要木材进口口岸,通过完善木材加工园区配套设施,吸引木材加工企业集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产业链。港口智能化改造加速推进,无人集装箱码头、智能堆场等新技术应用,提高了货物周转效率。 (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日照市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培育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推动传统外贸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效显著,有效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挥政策优势,为企业提供保税仓储、简单加工等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六)政策组合拳激发外贸活力。日照市出台稳外贸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通关、物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设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拓新兴市场给予补贴。开展外贸企业"一对一"帮扶行动,解决企业在订单对接、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助力企业稳住国际市场份额。 (七)产业升级带动出口提质增效。日照市推动钢铁、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 (八)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循环畅通。大宗商品进口保障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工业生产需求,木材、大豆、铁矿石等进口量保持稳定。依托进口资源,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内需和外需良性互动。 (九)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外贸韧性。日照市加强与鲁南经济圈城市的合作,共建外贸产业园区,共享港口资源。推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对接,吸引外向型企业转移落户。通过区域协同,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外贸发展格局,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十)开放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日照综合保税区优化监管模式,拓展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新兴业务。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引进外资项目,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各类开放平台通过政策创新和功能提升,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2025-07-09
-
【恩施招商】新型环保骨料加工项目落户湖北咸丰 总投资超十亿元
近日,湖北咸丰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与浙江日昌升集团签订协议。该集团将投资超十亿元建设新型环保优质骨料加工项目,年产500万吨高品质机制骨料,应用于高铁、地铁等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当年5月进驻忠堡镇,力争次年4月投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落地的战略背景与资源优势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对高品质建筑骨料需求日益增长,新型环保骨料作为绿色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广阔。咸丰县境内石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为骨料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此次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是咸丰县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不仅填补了当地高端骨料生产的空白,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新平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建材行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将助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二)技术创新驱动环保生产模式 该项目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制造工艺和水循环处理系统,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通过先进的破碎、筛分和整形技术,可生产出粒形优异、级配合理的精品砂,满足重点工程对骨料强度、稳定性的严苛要求。水循环处理系统实现生产用水百分之百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此外,项目还将配套建设粉尘收集和噪声控制设施,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维带动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直接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增收。同时,项目建设将拉动矿山开采、物流运输、机械维修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高品质骨料的本地化生产,还将降低周边地区重点工程的建材运输成本,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作为咸丰县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其示范效应将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驻,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从资源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政企协同推进项目高效实施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咸丰县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浙江日昌升集团凭借在骨料加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管理经验,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计划,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在绿色建材领域的合作,共同将项目打造成环保达标、技术领先、效益显著的示范工程,为咸丰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25-07-09
-
【天津招商】广交会三期首日天津交易团成交破千万美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第12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三期展会开幕首日,天津交易团凭借优质展品和精准对接实现成交超千万美元,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本次展会中,天津企业在食品加工、纺织轻工、家居用品等领域展现出较强市场竞争力,通过集群化参展和品牌化运营,与多国客户达成合作意向,为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2019年举办的第126届广交会三期展会聚焦纺织服装、家居用品、食品等民生消费类商品,天津交易团组织多家重点企业参展,涵盖农产品加工、纺织制造、地毯工艺等特色产业。开幕首日,交易团整体成交结构呈现"传统优势产品稳中有升、创新产品备受青睐"的特点,除食品和纺织品类订单外,家居装饰、轻工制品等产品也实现初步意向成交,展现出天津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多元化竞争力。 (二)天津威晟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此次携多款番茄罐头产品亮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工艺,吸引非洲客户深度洽谈。该企业与科特迪瓦、几内亚客户达成的合作,不仅体现了天津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非洲市场的深耕成果,也为区域特色农产品出口开辟了新渠道。天津纺织集团针对国际市场消费趋势,推出的环保型床上用品和功能性塑胶鞋产品,以绿色设计和高性价比获得客户认可,订单涉及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地区。 (三)天津地毯企业以产业集群形式参展,集中展示手工打结地毯、机织地毯等系列产品,通过统一品牌形象、共享客户资源提升整体议价能力。集群参展模式有效整合了区域产业优势,开幕首日即实现批量订单成交,凸显出天津传统工艺制品在国际高端市场的持续吸引力。这种抱团发展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参展成本,更通过集体展示增强了"天津制造"的国际辨识度。 (四)为提升参展成效,天津商务部门前期组织企业开展市场调研,根据不同区域客户需求优化展品结构,并提供政策解读、外贸服务等配套支持。展会期间,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新品发布会等活动,帮助企业精准对接目标客户,推动成交意向向实际订单转化。此次首日成交成果,是天津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推动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也为后续展会期间深化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天津企业搭建了对接全球市场的优质平台。此次天津交易团首日成交超千万美元,不仅反映出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市场的主动作为,也体现了国际市场对天津制造产品的认可。随着展会的深入推进,天津企业将进一步利用广交会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合作,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为稳住外贸基本盘、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7-09
-
【永定区招商】龙岩永定区举办对接活动 加速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进程
龙岩市永定区举办“智慧永定·云启未来”上云上平台对接交流活动,旨在加快推动全区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强化招商引资,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活动吸引数十家工业企业代表参与,多家企业现场达成合作意向,为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驱动下的战略布局。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深入推进,龙岩市永定区积极响应福建省关于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部署要求,将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永定区立足当地工业基础,针对传统制造业存在的生产效率不高、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等举措,鼓励企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该区先后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从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上云提供支持,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服务商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二)搭建对接平台汇聚专家智慧。本次对接交流活动聚焦企业上云上平台实际需求,邀请云计算、自动化领域专家围绕行业趋势、实施路径、产品服务等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专家团队结合国内外先进案例,系统分析了工业企业上云在降本增效、数据驱动决策、智能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详细介绍了企业上云的分阶段实施步骤、平台选型要点及安全保障措施。活动现场设置互动交流环节,企业代表就云平台部署、数据迁移、技术适配等问题与专家展开深入探讨,服务商同步展示了面向不同行业的云解决方案,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等,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三)企业积极响应共促转型实效。参与活动的企业涵盖永定区建材、电子、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代表普遍认为上云上平台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现场对接,多家企业与云服务商就合作模式、技术方案等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在生产流程优化、设备远程监控、供应链协同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永定区相关部门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企业上云服务专班,跟踪对接签约项目进展,帮助企业解决上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案例推广、经验交流等活动,持续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能力,推动更多企业借助云服务实现提质增效。 (四)深化数字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下阶段,永定区将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在工业园区的覆盖应用,为企业上云提供网络支撑。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云服务商、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示范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企业上云上平台成效纳入招商引资评价体系,吸引更多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地,推动永定区工业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07-09
-
【安徽招商】安庆市领导赴北京招商引资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合作
2023年5月中旬,安庆市领导赴北京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聚焦医药健康、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先后考察对接多家企业及项目,拜访重点企业负责人,就深化合作、推动项目落地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取得积极成果,为安庆市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聚焦产业方向精准对接优质项目。此次招商活动围绕安庆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瞄准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领域。在北京赛德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团详细了解临床试验平台项目的技术优势、运营模式及市场前景,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涵盖临床试验设计、数据管理、生物统计等全流程服务,与安庆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在北京锐业制药有限公司,粉液双室袋大输液项目作为新型高端输液产品,采用无菌分装技术,可减少临床配液污染风险,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符合国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在河北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空气净化设备项目展现出在环保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其研发的高效过滤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等洁净场所,与安庆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北京京北华燕节能环保玻璃项目则在节能建材研发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Low-E中空玻璃产品节能性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对安庆市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考察团与企业就项目合作细节、落地条件等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企业交流拓展合作空间。考察期间,安庆市领导专程拜访四环集团,与企业负责人就北京锐业制药粉液双室袋大输液项目推进情况及特医食品等新合作领域进行座谈。双方回顾了前期合作历程,对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等进展给予肯定,并就加快项目审批、完善配套设施等具体问题达成共识。四环集团表示,安庆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务实举措,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在安庆的投资布局,依托现有合作基础,拓展特医食品等新兴产业合作,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基地。考察团强调,安庆市将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双方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此次拜访不仅巩固了既有合作成果,也为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创造了条件。 (三)狠抓项目落地夯实发展支撑。经过多轮沟通洽谈,北京锐业制药粉液双室袋大输液项目初步确定签约时间及落户具体安排,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该项目总投资规模较大,建成后将填补皖西南地区高端输液产品生产空白,预计年产值可达数亿元,带动就业岗位数百个。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安庆市将成立专项工作专班,由发改、经信、招商等部门组成,统筹协调土地供应、政策支持、手续办理等事宜,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全力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针对此次考察对接的其他项目,安庆市将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定期调度进展,推动项目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和发展成果。近年来,安庆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效能等举措,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此次北京招商引资活动是安庆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行动,通过精准对接、深化合作,将有效吸引优质资源要素集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25-07-09
-
【雅安招商】雅安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2019年,雅安市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强化招商举措、优化服务保障,一批投资规模较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成功落地,项目履约率和开工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招商工作新格局。雅安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一把手"带头招商工作机制。各县(区)、经开区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外出开展招商活动,通过实地拜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与多家企业就项目合作进行深入洽谈,有效提升了项目对接成功率。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招商工作氛围,为项目签约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产业导向,提升签约项目质量。雅安市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新签约的亿元以上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其中既有投资规模较大的龙头项目,也有补链强链的配套项目。5-10亿元(不含10亿元)项目和10亿元及以上项目占一定比例,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优化雅安市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快落地早见效。雅安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签约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全程跟进,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强化要素保障、落实惠企政策,有力促进了项目履约开工,目前多数签约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呈现出良好的推进态势。 (四)加强后续跟进,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雅安市高度重视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和建设进度,建立健全项目推进督导机制。定期对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政策指导。通过加强调度、强化考核,推动项目资金按计划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09
-
【海口招商】海口复兴城园区集聚效应凸显 771家企业入驻打造互联网产业高地
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作为海南省重点打造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精准招商引资,已吸引771家企业注册入驻,形成以总部经济、国际创新机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成为推动海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园区区位优势与产业定位 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面朝海口湾,背倚世纪大桥,兼具生态景观与城市核心资源。园区定位为“互联网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数字贸易、金融科技、国际离岸创新等产业。海南省将园区纳入自贸港建设重点载体,通过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公开资料显示,园区内孵化区、加速区、引领区及国际离岸区功能互补,形成全链条企业成长空间。 二、头部企业带动与产业集群效应 园区已入驻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普华永道、爱奇艺、今日头条等头部企业,其总部型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强辐射。以蚂蚁金服为例,其海南分公司落地后推动了本地金融科技生态建设;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设立分支机构,为自贸港企业提供跨境服务。中小型企业则围绕云计算、跨境电商等领域形成细分赛道,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据海口市相关部门统计,园区企业年营收规模超百亿元,贡献税收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三、政策赋能与企业增长动能 海南省出台的《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园区建设,包括租金补贴、研发奖励等举措。海口市同步简化企业注册流程,试点“极简审批”模式,企业入驻效率提升60%以上。政策驱动下,园区新增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仅某一自然年上半年即新增100家,其中30%为国际离岸创新企业,凸显自贸港政策吸引力。 四、未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海口复兴城计划扩容国际离岸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吸引更多东南亚创新机构入驻。园区管理层表示,将强化与海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实训基地,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此外,园区二期工程规划建设智慧办公载体,进一步升级硬件配套。分析指出,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海口复兴城有望成为国际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首站”平台。
2025-07-09
-
【襄阳招商】襄阳(深圳)投资环境说明会签约11项目 揽资56亿元
2023年,襄阳市在深圳市举办襄阳(深圳)投资环境说明会暨枣阳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介会,现场签约11个项目,涉及智能装备、供应链科技、智能家居等领域,总投资56亿元。此次活动是襄阳市深化招商引资、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实践,通过全面展示当地发展优势,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布局,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活动背景与区域合作定位 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立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资源,此次推介会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活动聚焦枣阳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旨在通过精准对接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先进制造业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枣阳作为襄阳下辖县级市,近年来在新能源电池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基础,此次专场推介进一步明确了其在襄阳产业布局中的功能定位。 (二)签约项目的产业导向与发展潜力 此次签约的11个项目涵盖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建设、智能家居系统集成等多个细分领域,与襄阳市“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高度契合。其中,智能装备类项目将聚焦工业机器人、精密仪器等领域,助力当地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供应链科技项目计划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提升汉江流域物流效率;智能家居项目则围绕绿色建材、智能控制系统展开,推动消费领域产业升级。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襄阳产业链条,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三)襄阳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解析 推介会从多维度展示了襄阳的发展优势。在产业基础方面,襄阳已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载体平台。配套设施方面,襄阳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完善,物流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当地持续推进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发展环境方面,襄阳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政务服务模式,出台系列惠企政策,营商环境评价位居湖北省前列。 (四)合作展望与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参会企业代表表示,襄阳的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和政策环境具有显著吸引力,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加快项目落地进程,并积极带动产业链关联企业考察投资。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襄阳引入资金和技术,更搭建了两地产业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襄阳可进一步融入全国产业链分工体系,而深圳企业也能借助襄阳辐射中西部市场的区位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东部技术+中部制造”的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0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