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招商】十堰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 绿色示范市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十堰市委召开五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奋力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目标。该市以绿水青山为基底,聚焦现代产业培育、科技创新驱动,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构建“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 十堰立足产业基础,以系统思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汽车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全省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发展壮大“三大”产业体系:以武当山为龙头,整合文旅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聚焦森林康养、现代中药、医疗保健等领域,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生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培育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加工、生态林业等产业,促进大生态产业突破性发展。此外,积极培育“五新”产业,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该市以“两山”实践创新先行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产业发展中,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要求,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样板。 (三)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动能 十堰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核心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围绕汽车、大健康、生态等重点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 十堰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围绕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积极参与“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市场一体、生态共建,打造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 十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重点产业产业链图谱,精准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落实惠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四上”企业、市场主体数量增长。坚持共建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通过一系列举措,十堰正以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为引领,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探索新路径,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2025-07-16
-
【武汉招商】303亿元11个项目集中签约 武汉经开区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2021年8月,武汉经开区举行“激昂金秋正奋进”经贸洽谈暨武汉市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1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总投资达303亿元。这些项目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总部经济、新零售、物联网、大健康等多个领域,将为武汉经开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签约项目覆盖多元领域构建现代产业矩阵 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在产业布局上呈现多领域协同发展特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项目聚焦车路协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总部经济板块,多家企业将区域总部落户武汉经开区,打造集研发、运营、结算于一体的功能中心;新零售与物联网项目着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及智能终端布局,大健康领域项目则围绕医疗技术创新与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展开。多元产业的集聚,将进一步完善武汉经开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重点项目引领产业升级凸显核心领域优势 在众多签约项目中,智能网联汽车和总部经济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其中,由中电海康旗下企业投资建设的华中区域总部项目,选址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专注于车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布局车路协同领域,定位为车端量产产品研发总部、华中地区数据运营服务总部,同时承担华中三省和西南五省的销售与结算功能。该项目依托企业在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服务、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将为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重点项目江河华中总部,规划建设幕墙产业基地与产业设计中心。幕墙产业基地将整合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精密制造、安装施工等全产业链环节,提供幕墙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产业设计中心以“创意设计+”为理念,导入建筑、装饰、工业等多领域设计资源,通过串联智能智造与设计产业生态圈,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型示范园区,助力武汉经开区总部经济与高端服务业发展。 三、区域发展优势显著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武汉经开区此次吸引大批项目落户,得益于其突出的产业基础与综合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武汉经开区拥有完备的产业链,2021年5月成功入选国家住建部、工信部“双智”试点城市,为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场景支撑。同时,武汉经开区正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全力建设“六高”体系,培育壮大“四新”经济,着力打造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与广阔空间。 四、招商引资成效亮眼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签约项目金额保持高位,位居武汉市前列,充分彰显了区域发展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此次303亿元项目的集中签约,是武汉经开区招商引资成果的又一体现,将进一步壮大区域产业规模,带动就业与技术创新,为武汉经开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武汉经开区将在智能网联汽车、总部经济等领域形成更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16
-
咸宁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三大领域项目集中落地
2021年初,咸宁市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显著成效。前两月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涵盖智能制造、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等领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产业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 咸宁市围绕特色产业布局,重点引进了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其中,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六成,某知名能源企业投资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成为年度最大单笔签约。同时,农业产业化领域取得突破,某跨国企业投资的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将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转型。 二、民生工程加速城市更新 在补齐城市短板方面,咸宁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医疗设施优化等32个民生项目。通过系统化推进,累计完成8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数万居民。卫生健康领域投入显著增加,多家三甲医院分院建设项目进入实质阶段,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三、基建升级强化区位优势 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咸宁市重点推进了高速公路、跨区域交通枢纽等11个基建项目。其中,咸宁至九江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打通鄂赣省际通道。生态文旅项目同步发力,投资超20亿元的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已初具规模,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基础。 四、服务机制保障项目落地 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咸宁市建立了重大项目专班服务制度,实施"一项目一方案"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重点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平均周期缩短30%,其中高新区8个签约项目均在60天内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树立了标杆。
2025-07-16
-
【广东招商】广东上半年GDP突破5.7万亿元 经济结构优化韧性增强
2021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达57226.31亿元,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5.0%。招商引资成果持续显现,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力,经济发展质量和韧性不断提升。 一、经济总体运行保持稳健态势。2021年上半年,广东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保持稳定,工业生产稳定恢复态势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活力逐步释放,线上消费、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重点领域投资拉动作用突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广东持续推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向高端化转型步伐加快。2021年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保持稳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反映出工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升级方面的成效。第三产业表现良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增长较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优化态势。 三、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1年上半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4.8%,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力度加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作用明显,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新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推动经济发展整体效率提升。 四、外贸进出口韧性支撑双循环。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外贸在2021年上半年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疫情下外贸较早恢复,有力支撑了全国外贸发展。依托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广东外贸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内外贸联动效应增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2025-07-16
-
海口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四大指标超额完成时序进度
2021年上半年,海口市通过“高质量”招大引强策略,推动“好大优”项目加速聚集,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通过举办多元活动、借力重大平台、深化产业链对接等方式,实现签意向金额、签实质合同金额、实际投资额、纳税额四项核心指标全面超时序进度,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多元活动构建招商新格局 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上半年累计参与举办17场招商活动,覆盖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通过精准推介吸引企业关注。同步组织25场市级会见活动,强化政企沟通效率。依托“蓝海汇”平台,开展4场招商培训及4场行业主题沙龙,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 二、重大平台撬动项目落地 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契机,海口市组织各单位对接42家参会企业,参与“世界侨商海南行”及央企座谈会等活动,挖掘合作潜力。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海口签约项目38个,其中游艇展区达成交易及意向投资约5亿元,率先实现自贸港游艇“零关税”政策应用突破。 三、集中签约凸显投资热度 2021年上半年,海口在省、市两级集中签约活动中共落地56个项目,总投资额超400亿元,涵盖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海口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形成项目储备梯队。 四、政策红利加速成果转化 海口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推动“零关税”等政策在游艇贸易、航空租赁等领域的首单突破。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实际投资额与纳税额等指标快速增长,反映项目实质性进展。 当前,海口正以产业链招商为抓手,持续扩大自贸港政策溢出效应,为全年招商引资目标奠定基础。
2025-07-16
-
【遂宁招商】遂宁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GDP突破700亿元
2021年上半年,遂宁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达718.16亿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工业、服务业、投资等领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三次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遂宁市第一产业增加值91.63亿元,同比增长8.7%,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第二产业增加值333.03亿元,增长9.6%,工业支撑作用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293.5亿元,增长13.5%,消费和服务业复苏势头强劲。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2%、46.4%和43.4%,呈现均衡发展格局。 二、工业生产持续领跑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速达7.7%。分经济类型看,大中型企业表现突出,增加值增长22.6%;分行业看,35个工业大类中24个实现正增长,五大优势产业增速达16.1%。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1.9%的稳步增长,显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 三、服务业成为增长新引擎 第三产业增速高于GDP整体水平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四成。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恢复,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基础设施、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加大,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四、高质量发展特征显现 遂宁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锂电、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6.1%,显示供需衔接良好。股份制企业(14.1%)与外资企业(14.9%)增速均高于私营企业(6.3%),反映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
2025-07-16
-
【襄阳招商】襄阳博亚精工精密装备智能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22年,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精密装备智能化项目开工仪式在襄阳举行。该项目是襄阳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将依托企业现有产业基础,建设智能化精密装备生产基地,聚焦核心零部件及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对推动区域高端装备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建设内容与定位:该项目在博亚精工现有设备与厂房基础上升级建设,总投资数亿元,规划建筑面积数万平方米。项目聚焦球笼式万向联轴器、轴承组元、轧辊组元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板带矫直类设备、剪切类设备、高精智能化辊涂机、高精度智能化精冲机(线)等高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打造智能化、专业化的精密装备制造基地。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充博亚精工的科研、生产及检验试验场所,拓展生产能力、产品种类与服务范围,显著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通过智能化生产体系建设,加速推动企业在智能精密装备领域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突破及掌控,促进产品技术、生产工艺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规模扩张,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作为襄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项目,该项目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将为当地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襄阳特种装备、汽车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07-16
-
【新疆招商】新疆统筹兵地纪检监察力量 联合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纪检监察系统力量,部署兵地联合督导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建立协同监督机制,以强监督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见效,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障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兵地协同监督合力。此次联合督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体现了新疆坚持“兵地一盘棋”的工作思路。自治区和兵团纪检监察机关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政治任务,兵地双方地域相连、人员交织,只有打破行政壁垒、统筹监督力量,才能形成防控工作的整体合力。通过召开联合督导工作会议,双方明确了职责分工、协作机制和工作目标,强调要把监督融入疫情防控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在兵地各级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联合督导工作紧盯疫情防控关键环节,重点围绕防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督导组深入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重点区域,对交通卡点管控、社区网格化管理、集中隔离点规范运行等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确保“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在患者救治方面,重点督导定点医院医疗资源调配、救治流程规范、医护人员防护等情况,保障医疗救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同时,针对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督导组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物流运输畅通、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推动解决疫情防控中影响招商引资环境的突出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三)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督导工作实效。为确保督导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联合督导组采取机动暗访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督导人员深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居民小区、乡村牧区等重点场所,通过实地查看、与群众交谈、查阅台账等方式,全面了解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真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清单,当场反馈给相关地方和部门单位,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同时,兵地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通报督导情况,对跨区域、跨领域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联合查办,形成监督闭环。 (四)严明纪律要求,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联合督导工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行为,以及贪污侵占挪用救援款物、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针对督导中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防控措施“一刀切”、数据报送不及时不准确、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切实为基层减负。在严格执纪问责的同时,联合督导组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将故意违纪违法与工作失误、无意过失区分开来,将主观故意与客观条件限制区分开来,既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实纪法监督保障。
2025-07-16
-
滨海新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获评创新示范班组 优化服务赋能招商引资
2023年,滨海新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在“滨海新区创新示范班组”现场展示评选活动中,凭借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规范的服务流程及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荣获创新示范班组荣誉称号。该中心通过打造功能完善的行政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为区域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优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构建高效服务架构。该中心以“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为核心,整合各部门审批职能,将分散的审批权限集中至统一平台,实现审批流程从“多头跑”向“一窗办”转变。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标准化服务规范,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有效减少审批环节冗余,提升审批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审批服务监督机制,定期开展流程自查与优化,确保审批过程规范透明,为企业群众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服务体验。 二、聚焦服务覆盖面,打造全周期服务平台。围绕企业群众多样化需求,该中心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受理事项涵盖行政许可、行政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覆盖企业开办、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等全周期的服务链条。针对企业设立环节,推出便利化联审服务,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部门资源,将原本需要多部门分别办理的事项整合为“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大幅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此外,中心还设立专项服务窗口,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三、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场景。为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该中心加速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建立行政服务微信公众号,开发集成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结果反馈、政策咨询等功能的移动服务平台,实现审批服务从“现场办”向“掌上办”“网上办”延伸。同时,优化PC端政务服务平台界面设计,简化操作流程,确保企业群众能够便捷完成事项办理,有效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度。 四、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此次获评创新示范班组后,该中心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建立企业群众需求反馈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现场走访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动态调整服务措施,针对性解决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努力将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展示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为滨海新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07-16
-
【沧州招商】沧州建投与永昌地产集团签约 携手推进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升级
2023年,沧州建投与永昌地产集团合资合作签约仪式在沧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沧州深化招商引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领导出席仪式,双方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在体育产业、城市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沧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此次合作是沧州立足城市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布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沧州近年来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永昌地产集团作为多元化、国际化企业集团,在地产开发、文体娱乐、金融投资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其旗下足球俱乐部更是河北足球史上的标杆力量。双方的携手,既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深度契合,也是沧州借助市场化力量推动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能级跃升的创新实践,将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合作内容与发展目标 根据合作规划,双方将以足球产业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沧州雄狮足球队的建设管理水平,推动球队竞技实力与品牌影响力双提升,助力球队实现更高水平联赛目标。同时,依托足球名片效应,整合文体娱乐、商业运营等资源,打造集赛事举办、青训培养、体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链,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在产业协同方面,合作将延伸至地产开发、生态农业等领域,通过产城融合模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升级,构建“体育+”多元产业发展格局,提升沧州在区域竞争中的综合优势。 (三)政企协同与未来展望 签约仪式上,常务副市长在致辞中强调,全市各级部门将为合作项目提供全流程优质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沧州拓展业务。永昌地产集团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国际化资源优势,深化与沧州在多领域的合作,探索足球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合作样板。此次合作的落地,标志着沧州在体育产业发展、城市品牌塑造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将通过政企协同、产融结合,推动沧州向足球活力之城、体育产业之城、特色IP之城、体教融合之城加速迈进,为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1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