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规上工业利润稳健增长 招商引资成效显现
今年以来,安徽省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实现质量双升。上半年数据显示,全省工业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行业表现亮眼,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工业利润增速领跑中部地区 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半年利润总额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中部六省中增速排名第一,凸显区域工业竞争优势。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贡献突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采矿业利润增幅显著,反映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成效。 二、重点行业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 在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超六成行业实现利润正增长。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细分领域增速尤为显著,部分行业受市场需求影响出现短期波动。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电力等基础保障行业利润提升明显,表明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 三、企业经营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稳步提升,成本控制取得实效,利润率同比提高。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资产规模扩大同时负债率下降,显示财务健康状况改善。6月单月利润增速较上月明显加快,预示下半年复苏动能增强。 四、区域协调发展特征显现 皖北地区资源型产业与皖江城市带制造业形成协同发展格局。部分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利润回升,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下快速成长。这种多元化产业结构有助于抵御外部风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安徽省正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工业经济运行有望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2025-07-20
-
【安徽招商】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安徽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要素保障等举措,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最新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区域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但工业投资等领域仍存在结构性压力。 一、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1月至8月,安徽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8%,增速显著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交通、水利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特别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5G基站、数据中心等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边际改善 前8个月,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前7个月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占比超六成。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施工面积保持增长,显示房地产供给端逐步修复。部分城市通过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政策,推动在建项目加速交付,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三、区域投资活力显著增强 铜陵、马鞍山等沿江城市投资增速较前7个月扩大2个百分点以上,芜湖市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宣城市光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皖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12%,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持续深化。 四、工业投资仍待政策发力 尽管整体投资回暖,但制造业投资尚未扭转下滑态势,部分行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延缓扩产计划。当前安徽省正通过技术改造专项贷款等工具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预计随着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将逐步企稳回升。 下一步,安徽省将重点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需求,完善银企对接机制破解融资难题,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同时加强民间投资服务保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2025-07-20
-
安徽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招商引资助力有效投资扩大
今年以来,安徽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超时序进度,14个地市投资进度领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安徽省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加速态势,前4个月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200亿元,占全年目标的37.7%,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显示,4月完成投资近14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3%,反映出项目建设节奏明显加快。与2016年同期相比,当前投资规模增幅达15.4%,显示出更强的投资拉动效应。 二、项目开工效率提升 全省新开工项目数量达1674个,完成年度计划的67.9%,开工率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蚌埠、宣城、马鞍山等14个地市表现突出,投资进度均超过预期时序。竣工项目133个,虽占比11.2%,但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 三、区域协同发展显著 皖北地区依托产业转移政策,在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集群效应;皖江城市带发挥区位优势,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密集落地;皖南生态区聚焦文旅康养产业,实现绿色项目占比提升。这种差异化发展格局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四、重点领域突破明显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项目投资占比达42%。基础设施领域,合肥都市圈轨道交通、引江济淮二期等工程加速推进。民生类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和医疗教育设施建设进度均超去年同期水平。 当前,安徽省正通过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和问题协调,确保全年重点项目投资目标顺利完成。省级相关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20
-
宝坻区工业经济强劲开局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宝坻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企业服务等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首季度多项核心指标增幅超预期,规模以上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为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宝坻区聚焦重点产业链,通过精准调度和靶向施策,工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同比增速达17.7%。工业增加值增长20.83%,显著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表现尤为亮眼,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分别达23.47%和27.87%,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在“抓运行提质量”思路指导下,宝坻区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提升至3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15%。政策扶持方面,累计落实市级专项资金超5亿元,惠及企业80余家。 三、服务机制持续优化 建立“一企一策”帮扶体系,通过专班对接解决用地、融资等难题200余项。同步兑现区级技改补贴、研发奖励等政策资金3.2亿元,助力企业扩产增效。某生物医药企业获扶持后产能提升40%,典型案例获省级部门推广。 四、载体能级不断增强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平台新增签约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逾90亿元。配套建成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吸引6家产业链龙头入驻。宝坻区通过“园区+街镇”联动模式,推动项目落地周期缩短30%。 五、全年目标稳步推进 当前,宝坻区正实施“智造强区”三年行动,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第二季度计划开工重点项目45个,预计带动工业产值再增12%。分析指出,区域工业韧性与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2025-07-20
-
【天津招商】北辰区以重大项目为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北辰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实施"大项目引领+技改赋能"双轮驱动战略,推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42个重点项目落地,同步完成32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构建起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锚定产业链布局强化项目支撑 聚焦先进制造业关键领域,北辰区重点推进雾化合金属粉末生产基地等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项目集群建设。公开资料显示,该基地采用国际领先的雾化制备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同期启动的天汽模志通车身零部件项目,将填补天津市在轻量化汽车部件领域的产能空白。通过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机制,目前已有19个项目进入施工阶段,部分厂房主体结构已完工。 二、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 在技术改造方面,久跃科技通过建设数字化注塑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金锚集团申报的智能制造标准化项目,其高空作业装备生产线已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区域内企业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自动化升级,其中沃德传动的智能运维系统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案例。 三、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北辰区成立专项工作组,从项目审批到投产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在土地供给环节创新"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金融服务方面,推动银企对接签约金额超20亿元,为重点项目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 四、培育创新生态激发内生动力 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新材料产业园引进7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与高校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已孵化3项专利技术。下一步将重点打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两大创新联盟,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 当前,北辰区正以重点项目为支点撬动产业能级提升,通过强化要素保障与技术创新双轨并行,为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5-07-20
-
北辰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大项目与服务产业双轮驱动
今年以来,北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规模持续扩大,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天津市前列,呈现出大项目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同深化等特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招商引资规模与进度双突破 上半年,北辰区实际到位国内招商引资资金同比增长显著,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贡献突出,41个签约项目带动资金集聚效应明显。服务业领域表现尤为亮眼,202个落地项目占比超七成,现代金融、科技研发等高端业态加速布局。 二、重点领域引资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现。来自北京方向的产业转移项目达85个,涵盖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协同创新链条持续完善。二是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外地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数量与到位资金占比均超九成,显示市场信心持续回升。三是资本市场培育成果丰硕,全区上市企业数量稳居全市第一梯队,6家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流程,直接融资能力显著提升。 三、产业升级路径清晰 通过建立"链长制"招商机制,北辰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某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从对接洽谈到落地仅用3个月,体现行政审批改革成效。同时,设立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配套人才公寓等政策,形成"资本+服务"双保障体系。 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推行"一网通办"极简审批模式,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等诉求300余项。在近期第三方评估中,北辰区政务服务水平满意度达98.6%,较上年提升5.2个百分点。 当前,北辰区正加快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下半年将重点推进30个投资超5亿元的重大项目落地。通过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创新方式,持续提升引资质量与效益,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20
-
【北辰区招商】北辰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北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创新主体双轮驱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该区科技工作多项核心指标已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企业培育和知识产权建设成效尤为突出,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一、科技型企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辰区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上半年新认定科技型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在环城四区中,该区科技型企业和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均位居首位,反映出区域创新活力的持续增强。通过建立五大培育信息库,形成从初创到上市的梯度培育体系,有效促进科技型企业集群式发展。 二、知识产权建设迈上新台阶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公示的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北辰区表现亮眼。在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专利密集产品和专利导航等领域,多个项目获得重点支持,资助总额位居全市前列。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三、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北辰区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通过整合政策、金融、技术等要素资源,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支持机制。 四、产业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北辰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标杆。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北辰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多项便企利民措施,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科技项目申报、人才落户、金融支持等方面,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营造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当前,北辰区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未来,该区将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2025-07-20
-
【天津招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住宅投资成主力支撑
今年以来,北京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1-10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0.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两成,其中住宅投资贡献显著,商业地产持续调整,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总体保持稳定 北京市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达2013.76亿元,同比微增0.3%,增速较前三季度略有回升。这一数据表明,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和供需调节,实现了基本面的稳定。从占比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18.6%,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住宅投资韧性凸显支撑市场基本面 住宅投资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主力板块,1-10月累计完成1406.07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整体水平。这一表现与北京市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刚需和改善性住房供应密切相关。部分区域通过优化土地出让条件,吸引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巩固了住宅市场的稳定态势。 三、商业地产持续调整供需关系重构 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均呈现两位数下滑,其中办公楼投资81.52亿元,同比下降2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73.91亿元,下降24.7%。这一趋势反映出商业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受远程办公普及和线上消费分流影响,企业对办公空间的需求减弱,商业业态加速向体验式、复合型转型。 四、其他开发投资增速亮眼多元化趋势显现 非传统领域开发投资增长显著,1-10月完成352.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4%。这部分投资涵盖产业园区、长租公寓、公共服务设施等方向,表明房地产企业正积极拓展新赛道,响应城市更新、产城融合等政策导向。 五、调查方法科学全面数据来源权威可靠 北京市统计部门采用月度全面调查方式,覆盖辖区内所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确保数据真实反映市场动态。调查指标严格遵循国家统一标准,涵盖土地购置、房屋建设、配套设施等全链条投入,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依据。 当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住宅投资的稳健表现与商业地产的主动调整形成鲜明对比。未来,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和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加大,市场有望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07-20
-
【天津招商】民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多领域增速领跑全市
今年以来,北京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工业、消费、投资等领域贡献突出,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民营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 2月份,北京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达9676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的98.5%,其中民营企业4434户。从行业分布看,批发和零售业、科技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民营资本集中进入的领域,反映出服务业对民营经济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二、民营工业增长势头强劲 1-2月,北京市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46%。这一表现表明,民营工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三、消费市场活力显著提升 同期,北京市民营商品销售额增长17.4%,增速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高出10.8个百分点,占全市限上销售额的比重达43.3%。消费数据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民营企业在拓展市场、优化供给方面的竞争优势。 四、民间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1-2月,北京市民间投资总额为657.13亿元,同比增长0.9%,占全市投资的58.8%。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仍是民间投资的重点,占比分别为38.5%和17.5%。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占比稳步提高,显示民间资本正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布局。 当前,北京市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营经济有望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07-20
-
【天津招商】中小企业活力增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北京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全市中小企业市场主体数量、注册资本金及税收贡献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力量。 一、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8月末,北京市中小企业总量突破45万户大关,较上年同期增长超16%。其中新注册主体达6万余户,显示出市场投资信心持续恢复。值得关注的是,工业领域中小企业表现尤为突出,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全市半壁江山。 二、资本投入呈现加速态势 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突破7万亿元大关,同比增幅达31%,新增资本规模超7000亿元。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政策组合拳作用下,社会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意愿显著增强。特别是在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中小企业正成为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参与者。 三、税收贡献作用更加凸显 1-8月全市中小企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3%,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82%。分析认为,这既得益于企业数量的扩容,也源于经营质量的提升。以经开区为例,通过产业链招商引入的配套型中小企业,已形成对重点产业的强力支撑。 四、区域协同发展特征明显 从空间分布看,海淀区、朝阳区等科技创新集聚区的中小企业注册量增速领先全市。同时,城市副中心通过专项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绿色能源、数字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落户。这种梯度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全市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北京市正实施新一轮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重点加强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支持。随着"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的完善,中小企业有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07-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