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招商】天津推出系列举措提振消费稳定外贸 激发市场活力
2023年,天津市围绕促消费稳外贸推出系统性举措,通过发放消费券、开展主题促销、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激活消费潜力,同时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强化服务保障稳定外贸发展,助力招商引资和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多维度激活消费市场。天津将2023年二季度确定为消费促进季,自4月下旬至7月底开展以“购天津·春风行动”为主题的十大促消费行动,聚焦商场、超市、餐饮、汽车、家电、百货零售、家居建材等重点消费领域,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商家广泛参与模式,多角度激活消费市场、补齐消费短板。在消费券发放方面,部分区通过主流支付平台向市场投放消费券,累计安排资金超6000万元,已投放部分资金用于帮助实体商业引流、促进消费回补。汽车消费领域,相关协会组织多个汽车品牌推出系列促销活动,同时联合汽车后市场会员单位开展优惠活动,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二、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为推动消费模式创新,天津支持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对在主流电商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或专卖店的企业,在平台使用年费、交易佣金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同时,鼓励企业利用短视频平台拓展品牌营销渠道,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在便利消费布局方面,天津计划2023年底前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200个,优化社区消费服务网络,提升居民消费便利性。 三、强化外贸稳增长支撑。天津着力促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业务,联合保险机构探索创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跨境电商业务的融合发展模式,加强跨境电商海外仓产品创新和承保服务,降低企业海外运营风险。同时,扩大与全球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合作,为外贸企业搭建更广阔的线上交易平台,拓宽出口渠道,稳定外贸增长。 四、优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为提升外贸企业发展能力,天津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服务企业选聘专业人员,组建外贸政策和外贸实务导师队伍,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实操技巧辅导,帮助企业提升业务能力。针对因疫情影响出口受阻的企业,天津积极引导和支持其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力外贸企业稳健发展。
2025-07-16
-
【南开招商】天津市领导深入经开区调研 赋能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3年,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深入天津经开区开展实地调研,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就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高质量招商引资为抓手,推动经开区实现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筑牢常态化防控与安全生产双防线。调研中指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境外输入和国内反弹风险仍需警惕。要持续巩固网格化管理成果,依托经开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等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精准防控能力,确保防控措施科学高效。同时,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在周大福金融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保障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调研中汇报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二)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明确要提供覆盖企业注册、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等全流程的服务保障。在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情况,强调要搭建创新要素对接平台,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针对经开区发展实际,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放权赋能,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举措,一季度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实现稳步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以“二次创业”精神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调研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发展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工作高效益目标。天津茱莉亚学院等文化项目的建设运营,体现了经开区在城市功能完善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的努力。要发扬“二次创业”的奋斗精神,锤炼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推动经开区在产业升级、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经开区要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标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兵、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16
-
【西青区招商】西青区集中签约高端制造业项目 总投资规模超145亿元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举行高端制造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引入31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45.96亿元。这些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签约项目呈现规模与质量双优特征 本次集中签约项目中,现场签约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48.33亿元。从投资规模看,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投资超十亿元的项目有4个,合计计划投资91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142.17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97.4%。在产业类型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聚集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等龙头项目,汽车及配套产业引入一汽丰田发动机等关键配套企业,大健康领域签约华润联通医药、国药控股等知名企业,新材料领域则吸引了日本岛津液压、美国科尔摩根伺服电机等外资优质项目。 二、产业布局凸显高端化与国际化特色 西青区此次签约项目重点聚焦实体经济,特别是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世界500强企业的集中入驻,体现了区域投资环境的国际认可度。其中,一汽丰田发动机项目将提升汽车制造产业链的本地化配套能力,中车青岛四方机车项目有望带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日本岛津液压、美国科尔摩根伺服电机等外资项目的落地,不仅带来先进生产技术,还将促进本地企业与国际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助力西青区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招商引资机制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 2023年以来,西青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产业化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对接目标企业;推行市场化招商模式,发挥专业招商团队作用,提升项目对接效率;强化专业化服务,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流程保障。一系列举措促使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加速聚集,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此次签约的项目普遍具有技术领先、附加值高的特点,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规划 西青区明确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产业链招商,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着力引进补链强链项目;二是优化营商服务环境,落实落细惠企政策,简化审批流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西青区力争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2025-07-16
-
【西青区招商】翰沃互联网双创产业基地落户杨柳青 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与翰沃投资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翰沃互联网双创产业基地项目成功落户。作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该项目将助力镇南现代产业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地标和增长极,为全镇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签约:区域发展战略与企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近年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镇南现代产业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亟需引入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项目。翰沃互联网双创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正是杨柳青镇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关键举措,将有效填补当地互联网双创领域的空白,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二、企业实力与项目规划:构建多功能双创生态平台。翰沃投资集团是一家以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并营的大型综合性民营独资企业,业务布局涵盖地产开发、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具备丰富的产业运营经验与资源整合能力。此次规划建设的互联网双创产业基地,选址于镇南产业园整合地块,规划占地面积近百亩,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项目将建设现代精装办公楼宇、多功能创客中心、专业会议中心、配套创客公寓及完善的服务设施,重点引进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创客空间等相关产业及平台,总投资规模达15亿元,致力于打造集创业孵化、产业培育、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双创生态平台。 三、拟入驻企业与产业协同:打造多元产业集聚高地。项目在招商阶段已吸引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意向入驻,包括红星美凯龙星易家网上购物平台、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货易帮物流、德邦物流等。这些企业涵盖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将形成“电商+物流+配套服务”的产业协同链条。其中,电商平台的引入将带动区域数字商贸发展,物流企业的入驻将完善供应链体系,为周边产业提供高效物流支撑,进一步强化杨柳青镇在区域经济中的产业枢纽地位。 四、建设周期与发展前景: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该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两年,计划于第三年正式投入运营。根据规划,项目运营后年纳税额将达1亿元以上,不仅能为地方财政贡献稳定收入,还将带动大量就业岗位,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作为镇南现代产业区的新地标,项目建成后将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内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成为杨柳青镇乃至天津市西青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5-07-16
-
【天津招商】天津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 共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2023年,天津市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天津共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这一招商引资重大成果,旨在加速鲲鹏计算产业规划布局与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天津打造国内领先的鲲鹏计算产业示范区。 一、战略协议签署与多方协同推进。此次合作中,天津市政府与华为不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为还与滨海新区、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签订五方合作协议,通过多方协同机制确保框架协议相关项目高效落地。作为合作的技术基础,华为在2022年下半年已陆续发布面向人工智能场景的昇腾处理器、面向通用计算场景的鲲鹏处理器及TaiShan服务器,为构建全栈IT基础设施体系奠定了关键技术支撑。 二、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建设规划。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天津滨海高新区重点建设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目标定位为国内领先的鲲鹏生态新产品与应用孵化创新支撑平台。该中心将整合测试平台及工具、人才培养、开发者社区、开源社区建设、培训认证、解决方案孵化等多元功能,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周期创新支持。同时,双方将同步打造鲲鹏创新展示中心,集中展示鲲鹏产业新技术、生态建设成果及实践案例,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流门户,为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与学习平台。 三、计算基础设施升级与产业高地打造。合作将聚焦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基于鲲鹏的计算平面、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超算中心建设,并规划建设全国性鲲鹏产业认证检测天津中心。其中,华为将协助天津超算中心完成基于鲲鹏和昇腾处理器的产品升级,提升其运算能力与技术水平,助力天津超算中心打造国内信息化基础设施高地和国内外重要的鲲鹏研发基地,为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四、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为夯实产业发展人才基础,华为将与天津本地院校深化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实施鲲鹏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及专业人才培训认证,加快培养一批掌握鲲鹏计算技术的创新人才,促进高端人才在天津聚集,为鲲鹏计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首批应用场景落地与产业生态拓展。为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华为在签署框架协议的同时,分别与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市气象局、天津移动、天津师范大学、天津银行、天津滨海农商行、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首批鲲鹏生态应用场景。这些场景覆盖政务服务、气象服务、通信网络、高等教育、金融服务、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将通过试点示范效应,逐步构建覆盖全行业的鲲鹏产业生态体系。 此次天津与华为的战略合作,是双方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共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及系列配套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在计算产业领域的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提升区域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为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注入新动能。
2025-07-16
-
天津打造投资新高地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动能
2023年,天津市政府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深化招商引资促进重大项目落地,未来五年在津投资规模将不少于2000亿元,涵盖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强化交通网络建设,夯实协同发展基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天津市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根据协议,中国中铁将积极参与天津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和市域铁路、跨座式单轨交通等项目投资建设,进一步织密区域交通网络。此前,该企业已广泛参与天津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项目建设,相关重点项目累计投资超过360亿元,为提升天津与北京市、河北省的通勤效率和物流通达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天津形成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助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协同发展引擎。围绕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中国中铁将在工业制造领域深化布局。协议明确,将扩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盾构机制造基地,并对在津既有预制装配式工厂进行升级改造。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将带动京津冀地区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共筑协同发展屏障。立足京津冀生态共建共享要求,中国中铁将发挥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优势,参与天津市生态治理修复、渤海湾海岸线水源治理、绿色生态屏障等项目投资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天津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渤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为京津冀地区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此外,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环保水务、污水处理、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天津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拓展协同发展空间。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城市更新、产业园区、港口码头、机场建设等领域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在城市更新方面,通过对老旧片区的改造提升,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产业园区建设将聚焦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平台;港口码头和机场建设的升级改造,将增强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枢纽功能,提升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这些合作将推动天津实现城市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载体。 (五)完善合作保障机制,提升协同发展效能。为确保合作项目高质量落地,双方将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在咨询设计、金融服务等领域深化协作。通过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形成项目推进的合力。天津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在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中国中铁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政企协同的合作模式,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效能不断提升。 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天津市深化招商引资、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与中国中铁的全面合作,天津将进一步强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环境共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16
-
太原晋源区文旅招商推介会签约近500亿元 旅游大厦同步揭牌
2023年,太原市晋源区举行文化旅游招商推介会,通过集中展示文旅发展成果、开展项目签约等活动,实现招商引资重大突破,签约金额近500亿元。同日,全省首家区级旅游大厦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晋源区在构建区域旅游总部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一)文旅资源禀赋与发展成果集中呈现 晋源区作为太原市历史文化核心区域,拥有晋祠、晋阳湖等丰富文旅资源。推介会上,晋源风筝、剪纸、晋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实物展示、技艺演示等形式,展现了区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玉露香梨、晋祠大米等特色农产品与鱼菜混养生态项目,体现了"文旅+农业"融合发展成果,吸引参会嘉宾广泛关注。这些展示不仅彰显了晋源区在文化传承与生态农业领域的独特优势,也为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多元合作项目签约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介会现场,晋源区政府与山西省旅游协会、华旅信用、阳光财险等机构达成合作,在旅游市场规范、信用体系建设、风险保障等领域形成联动;与平遥古城、皇城相府景区、乔家大院等省内知名景区及山西携程等旅游平台签署协议,推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客源共享。同时,万国中央公园、复星晋阳湖旅游蜂巢、保利·汾河屿湖等新兴产业项目的签约,涵盖了文旅综合体、智慧旅游、高端度假等多个领域,为晋源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助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旅游大厦启用打造总部经济服务平台 作为晋源区重点打造的区域旅游总部经济载体,旅游大厦集旅游服务、综合调度、信息发布功能于一体,是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实体支撑。大厦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并推出税收减免、3年免租金等优惠政策,目前已吸引旅行社、旅游科技、旅游交通、文旅创新类企业及旅游协会等50余家机构入驻。该平台的启动运营,不仅整合了旅游产业链资源,还通过集聚效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晋源区培育文旅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四)改革创新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晋源区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为发展理念,通过本次招商推介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政策层面,该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文旅企业推出定制化扶持措施;在产业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文旅+科技""文旅+生态""文旅+康养"等新业态,推动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变。旅游大厦的运营与重大项目的落地,正是晋源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的具体实践,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文旅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此次招商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晋源区文旅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区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突破。随着签约项目的逐步落地和旅游大厦功能的持续完善,晋源区将进一步释放文旅资源优势,加速构建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7-16
-
【南京招商】腾讯全国首个实体文创基地落地南京秦淮 金陵文创添新地标
2023年,腾讯文创基地(南京)开幕仪式暨“聚有料”腾讯新文创快闪展在南京秦淮区银都·锦创广场举行。作为腾讯在全国落地的首个实体文创基地,该项目是南京秦淮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将依托腾讯新文创资源与生态优势,推动区域文创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为金陵文创领域注入新活力。 一、项目定位:全国首个实体基地的战略意义 腾讯方面表示,多年来持续深耕新文创领域,此次落地的南京文创基地是集团在实体文创空间布局的首次探索。基地将聚焦文化产业供给侧优化,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驱动力,整合腾讯内容生态及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推动秦淮区文创、科技企业集聚发展。通过构建数字内容产业生态体系,助力秦淮区打造全国文创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地,为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开幕活动:多元对话与沉浸体验共绘文创图景 开幕仪式期间,活动邀请文化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多元对话,围绕新文创产业发展趋势、新文创与城市融合路径等议题深入探讨,为秦淮文创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现场设置多个互动体验区域,展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成果:盘子女人坊与腾讯天天P图合作打造的“一秒穿越”换妆体验,让参与者通过技术手段感受传统服饰与妆容的魅力;非遗技艺“福柏花丝”的匠人现场展示,结合数字书法互动装置,呈现国风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融合;文创展示区集中陈列腾讯旗下及南京本地特色文创产品,涵盖IP衍生品、非遗手作等品类,吸引众多与会者驻足体验。 三、快闪展创新:一站式数字文化创作空间落地 此次同步启动的“聚有料”腾讯新文创快闪展系首次落地南京,通过整合腾讯及合作伙伴的前沿科技与文创资源,构建文化与娱乐深度融合的多元化互动场景。该快闪展以“挖掘创意、赋能创作”为目标,打造集展示、体验、交流于一体的一站式数字文化内容创作平台,为本地文创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近距离接触前沿文创理念与技术的机会,推动创意灵感转化为实际成果。 四、区域协同:助力秦淮构建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南京秦淮区相关部门表示,当前区域正处于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创新名城示范区”的关键阶段,将文创、科技等创新业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腾讯文创基地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秦淮区文创产业生态链条,通过腾讯的资源与技术赋能,提升区域文创产业的专业化、精品化水平。双方将深化交流协作,在资源共享、项目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秦淮区文创产业向生态化方向迈进,助力金陵文化名片焕发新光彩。
2025-07-16
-
【成都招商】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构建特色产业生态圈赋能区域发展
2023年,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围绕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等核心领域,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强化项目落地等举措,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为成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锚定产业方向,构建特色生态体系 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强链、补链、延链”发展路径。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以闭环产业链为目标,推动锂电池材料研发、生产及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协同发展,形成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生态;在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领域,重点布局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材料生产,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联动,提升产业集群效应。通过精准定位,产业园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强化项目引领,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近年来,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其中,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龙头项目,通过整合研发、生产、回收等资源,推动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闭环;针对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项目,着力建设先进生产线,提升关键零部件产能,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项目的落地建设,不仅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生态圈的构成,为产业园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优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为保障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保障。在空间保障方面,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公共楼宇等设施,为企业提供快速入驻条件,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在资源整合方面,积极对接市场资源,推动“资源换项目”,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在规划设计方面,注重提升投资质量,确保引入项目符合产业生态发展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产业园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稳定发展。 四、深化政策赋能,激发生态发展活力 依托成都在抓项目、抓投资方面的“六个强化”工作要求,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强化以项目为中心的经济工作思维,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生态圈发展的核心抓手;强化生态圈培育比较优势思维,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强化以能力建设提升招商水平思维,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精准对接优质项目。这些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为产业园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产业生态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未来,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将继续聚焦核心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生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和政策赋能的协同发力,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努力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典范。
2025-07-16
-
【武清区招商】天津武清国际健康产业示范区揭牌 构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2023年,天津(武清)国际健康产业示范区正式揭牌。该示范区由武清区政府、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投资促进办公室合作共建,旨在通过招商引资与资源整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聚集、创新平台搭建及高端人才汇聚,助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京津冀地区富有竞争力的健康产业示范区。 一、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区域产业新标杆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地区在医疗资源、科研实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产业协同发展需求迫切。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是连接两大直辖市的重要节点,具备承接京津创新资源的区位条件。此次共建的国际健康产业示范区,正是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依托武清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打造的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平台。示范区将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京津两地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武清集聚,推动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武清”的产业协作模式,助力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二、构建“一园一院”核心载体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示范区以武清开发区为核心基地,近期重点规划建设国际健康产业园和国际健康产业研究院两大功能载体。国际健康产业园将提供专业化的GMP车间定制服务,满足生物医药企业从研发到中试、生产的全流程需求,降低企业落地运营成本。国际健康产业研究院则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速实验室技术向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同时,示范区还将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检验检测、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支持,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能力。 三、创新运营保障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为确保示范区高效运营,武清开发区组建了专门的运营管理团队,负责产业规划实施、企业服务对接及资源整合协调。在资金支持方面,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项目和成长型企业,缓解企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资金压力。在人才保障方面,出台专项人才政策,围绕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环节,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子女教育配套等多元化服务,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专业团队+资金支持+人才政策”的组合拳,示范区着力构建“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产业生态,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迈向千亿级产业链目标 武清开发区近年来已在生物医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集聚了一批涵盖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雏形。国际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揭牌,将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未来,示范区将重点围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促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通过项目聚集、平台支撑和人才驱动,示范区力争在未来几年内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逐步实现千亿级产业链目标,成为引领京津冀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作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天津(武清)国际健康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注入新动能。
2025-07-1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