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惠州招商】博罗县:破局要素瓶颈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博罗县:破局要素瓶颈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一、工业强县:智能装备与企业培育 博罗县以智能装备产业园为核心,2022 年计划引进智能装备企业 30 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10 家,推动 “小升规” 企业 50 家。园区规划面积 10 平方公里,配套建设研发中心、检测认证平台,已吸引深圳某机器人企业投资 12 亿元建设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超 20 亿元。同时,实施 “上市育苗” 工程,对进入辅导期的企业给予 200 万元补贴,2022 年目标新增上市企业 1 家。 二、工改攻坚:村级工业园升级路径 针对土地集约利用难题,博罗县推行 “政府引导 + 村企合作” 模式,2022 年启动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 20 个,计划拆除面积 5000 亩,重点打造石湾电子信息产业园、园洲智能装备产业园。例如,石湾镇某旧工业园改造后容积率从 0.6 提升至 2.5,吸引 10 家电子企业入驻,土地产出率提升 4 倍。 三、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型政府转型 建立 “企业服务官” 制度,县领导牵头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等问题,2021 年累计走访企业 300 家,解决诉求 200 余项。在政务服务方面,推行 “一窗通办” 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容缺受理” 率达 80%。同时,设立 5000 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对技改项目给予最高 300 万元补贴。 四、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 推进 “美丽圩镇” 建设,2022 年打造 10 个示范村,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依托罗浮山资源,开发 “旅游 + 康养” 线路,年接待游客目标超 500 万人次。在农业领域,建设丝苗米产业园,引进深加工企业 5 家,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 6000 元。
2022-01-14
-
【2022年汕头招商】汕头:千亿产业集群攻坚 特区经济再出发
汕头:千亿产业集群攻坚 特区经济再出发 一、培育计划:五年四千亿产业蓝图 汕头市连续 5 年每年安排 4 亿元,实施 “百亿企业、千亿产业” 培育计划,目标打造新能源(2000 亿)、新材料(1000 亿)、新一代电子信息(1000 亿)、纺织服装(2000 亿)四大千亿集群。2022 年,新能源领域重点推进南澳岛海上风电项目,新开工 100 万千瓦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 200 万千瓦,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基地。 二、产业进展:纺织服装率先破千亿 纺织服装产业 2021 年总产值达 1100 亿元,拥有规上企业 800 家,“潮牌” 服装占全国市场份额 8%。通过数字化改造,某龙头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 40%,跨境电商出口增长 60%。计划建设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中心,2022 年举办展会带动交易额超 200 亿元。 三、新材料与电子信息突破 新材料产业聚焦特种金属、高分子材料,引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团队,建设石墨烯研发中心,预计 2025 年相关产业产值超 500 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华侨试验区为载体,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开工,年产智能连接器 5 亿件,配套华为、苹果供应链,预计年产值超 200 亿元。 四、政策与创新支撑 设立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对入选企业给予最高 1000 万元奖励,对产学研项目给予 50% 经费补贴。2022 年,计划引进院士团队 5 个,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家,推动专利成果转化项目 50 个,助力产业向高端化升级。
2022-01-14
-
【2022年惠州招商】惠州冲刺 8000 亿 GDP:两大支柱产业迈向世界一流
惠州冲刺 8000 亿 GDP:两大支柱产业迈向世界一流 一、双万亿集群战略 惠州市以 “融深融湾” 为核心,瞄准 2026 年 GDP8000 亿元、工业总产值 1.6 万亿元目标,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2021 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 6100 亿元,TCL 华星光电 t7 项目实现满产,全球每 4 台 55 英寸以上高端电视面板中有 1 台产自惠州;石化产业产值突破 1300 亿元,中科炼化一期、巴斯夫一体化项目产能释放,预计 2025 年达 3000 亿元。 二、重大项目驱动 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投资超 1000 亿元,一期年产 160 万吨乙烯项目加速建设,配套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吸引 10 家世界 500 强供应商落户。电子信息领域,引进深圳某智能终端总部项目,投资 50 亿元建设研发生产基地,预计年产智能穿戴设备 1 亿台,70% 供应大湾区市场。 三、园区与交通支撑 规划建设 10 个万亩级产业园区,2022 年投入 120 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其中太平岭核电产业园引进核能装备企业 25 家,打造 “零碳产业示范园”。交通方面,深汕高铁、广汕高铁 2025 年通车后,惠州至深圳、广州通勤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惠州港吞吐量目标突破 1 亿吨,成为大湾区东部物流枢纽。
2022-01-14
-
【2022年南沙区招商】南沙自贸片区汽车出口创新高:单船 3507 辆 通关效率再提升
南沙自贸片区汽车出口创新高:单船 3507 辆 通关效率再提升 一、口岸枢纽效能凸显 2022 年 1 月,南沙自贸试验片区 “纳瓦多” 轮满载 3507 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驶往墨西哥,创单船滚装出口量历史新高。广州海关实施 “提前申报 + 船边直提” 模式,通关时间压缩至 4 小时,较传统流程缩短 70%,2021 年南沙汽车口岸出口量突破 25 万辆,同比增长 45%。 二、通关便利化创新 南沙海关建立 “一揽子” 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 24 小时预约通关、“零等待” 查验,对符合条件的出口车辆实施 “即靠即查、即查即放”。2021 年推出 “汽车出口智慧监管系统”,通过智能审图、风险预判,查验准确率提升 50%,单票通关成本降低 2000 元。 三、产业生态构建 依托南沙汽车产业基地,集聚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等企业,形成 “整车制造 + 零部件配套 + 出口服务” 全链条。2022 年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滚装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 50 万辆,配套建设充电桩、检测中心,目标成为华南最大汽车出口枢纽。
2022-01-14
-
【2022年惠州招商】惠州逐梦 8000 亿 GDP:两大万亿集群撑起发展骨架
惠州逐梦 8000 亿 GDP:两大万亿集群撑起发展骨架 一、目标解析:五年跨越的产业底气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6 年 GDP 瞄准 8000 亿元,核心支撑在于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2021 年,惠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9785.9 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 6000 亿元,TCL 华星光电、德赛西威等企业带动效应显著;石化产业产值突破 1200 亿元,中科炼化、巴斯夫项目产能释放,预计 2025 年达 3000 亿元。 二、产业布局:集群化与重大项目驱动 电子信息产业以仲恺高新区为核心,建设 “智能终端 + 半导体 + 超高清视频” 产业链,2022 年计划引进 10 亿元以上项目 15 个,重点布局芯片设计、智能穿戴等领域。石化产业聚焦大亚湾石化区,埃克森美孚项目一期加快建设,年产 160 万吨乙烯,配套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预计 2026 年石化产业产值达万亿级。 三、园区与交通支撑 惠州谋划建设 10 个万亩级产业园区,2022 年投入 100 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其中太平岭核电产业园引进核能装备企业 20 家,打造 “零碳产业园”。交通方面,深汕高铁、广汕高铁加快建设,2025 年通车后实现 1 小时直达广州、深圳,惠州港吞吐量目标突破 1 亿吨,成为大湾区东部物流枢纽。 四、创新与人才保障 实施 “东江学者计划”,2022 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10 个,建设惠州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年培养专业人才 3000 人。研发投入强度目标提升至 3.0%,建设中科院惠州新能源研究院等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攻关,力争 5 年内突破氢燃料电池、高端电子元器件等关键技术。
2022-01-14
-
【2022年惠阳区招商】惠阳区:双核驱动 打造大湾区产业竞争力新高地
惠阳区:双核驱动 打造大湾区产业竞争力新高地 一、产业定位:电子信息与石化延伸 惠阳区与大亚湾区协同发展,聚焦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2021 年,惠阳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2800 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比超 60%,伯恩光学、联想等企业带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大亚湾石化区年产值超 2000 亿元,中海油炼化、恒力石化等项目形成 “炼化 — 烯烃 — 新材料” 链条。 二、招引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攻坚 实施 “百亿企业培育计划”,2022 年目标招引高新技术企业 50 家,推动伯恩光学扩产项目投资 30 亿元,年产智能终端零部件 10 亿件。在石化新材料领域,引进深圳某高分子材料企业,投资 15 亿元建设生产线,配套大亚湾石化区产品深加工,预计年产值超 30 亿元。 三、园区与载体建设 建设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 50 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机器人、无人机等产业,2022 年首期启动区建成标准厂房 50 万平方米,引进项目 10 个。同时,推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与深圳坪山区共建产业协作区,探索 “研发在坪山、生产在惠阳” 模式,2022 年计划联合举办招商活动 5 场,引进跨境研发项目 20 个。 四、城市配套与民生保障 优化交通网络,深汕高速扩容工程竣工,实现 30 分钟直达深圳;建设人才住房 2000 套,引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提升教育配套。2022 年,惠阳区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打造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培育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3 个,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022-01-14
-
【2022年珠海招商】珠海:百亿资金池赋能 产业招商再提速
珠海:百亿资金池赋能 产业招商再提速 一、资金池启动:精准招商与产业聚焦 2022 年,珠海市组建 100 亿元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资金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谋划 100 个以上项目进入储备库。资金池重点用于项目落户奖励、研发补贴、设备购置等,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资金支持,目标年内引进超 10 亿元项目 20 个。 二、园区投入倍增:空间整备与配套升级 实施 “园区投入倍增” 工程,2022 年统筹 100 亿元建设资金,推进珠海高新区、金湾区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珠海高新区新建标准厂房 100 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人才公寓 3000 套,重点引进深圳科技企业转移项目;金湾区整备连片产业用地 5000 亩,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引进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目标 2025 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产业链招商策略 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 “补链招商”“以商引商”。例如,针对集成电路产业,引进深圳某芯片设计企业,投资 20 亿元建设研发中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在生物医药领域,依托珠海国际健康港,引进香港生物医药团队 10 个,落地创新药研发项目 15 个。 四、区域协同与政策创新 深化与澳门合作,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试点 “跨境研发、珠海转化” 模式,对跨境研发项目给予研发费用 30% 补贴。2022 年,计划举办珠澳产业对接会 5 场,推动 10 个跨境合作项目落地,助力澳门中医药科技成果在珠海产业化。
2022-01-14
-
【2022年新兴县招商】新兴县:重点项目超额完成 投资驱动县域经济跃升
新兴县:重点项目超额完成 投资驱动县域经济跃升 一、投资攻坚:省市重点项目双超额 2021 年,新兴县 70 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65.84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06.23%。其中,25 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50.75 亿元,超额 37.17%;10 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4.25 亿元,超额 36.24%。代表性项目包括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建设(完成投资 8 亿元)、新兴中药产业园二期(完成投资 5 亿元)等。 二、产业项目引领:制造业与文旅融合 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 30 亿元,占比 45.6%。某不锈钢企业投资 10 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年产高端餐具 5000 万件,70% 出口欧美;文旅项目方面,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升级工程完成投资 3 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 200 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 25%。 三、要素保障与机制创新 建立 “重点项目专班” 机制,县领导挂帅解决用地、资金问题,2021 年协调用地指标 2000 亩,争取专项债资金 15 亿元。在审批方面,推行 “并联审批 + 容缺受理”,某食品加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 7 个月,较常规流程缩短 50%。 四、未来展望:2022 年投资再提质 2022 年,新兴县计划安排重点项目 80 个,总投资 600 亿元,聚焦不锈钢、中医药、文旅等产业。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推动 GDP 增长 8% 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进一步巩固 “非珠” 地区经济强县地位。
2022-01-14
-
【2022年新兴县招商】广东贸易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双破三千亿 领航湾区数字贸易
广东贸易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双破三千亿 领航湾区数字贸易 一、逆势创新高:外贸韧性与转型升级 2021 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8.2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7%,其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均突破 3000 亿元,展现出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这一成绩得益于广东省出台的 “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10 条”“市场采购贸易创新发展 8 条” 等政策,推动梅州、惠州等 7 个综试区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形成 “线上 + 线下”“境内 + 境外” 的贸易新格局。 二、新业态动能释放 跨境电商领域,广东省培育出年交易额超百亿的龙头企业 15 家,广州、深圳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示范。2021 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3310 亿元,同比增长 26%,其中 9710 模式出口占比超 40%。市场采购贸易方面,佛山南海、广州花都等市场采购出口额达 3100 亿元,带动中小商户拓展 “一带一路” 市场,出口商品涵盖家居、建材、电子配件等品类,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速达 35%。 三、2022 年战略布局 2022 年,广东省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计划打造 10 个数字贸易平台,培育 50 家数字化示范企业。同时,举办 “粤贸全球”“粤贸全国” 系列活动各 100 场,重点拓展 RCEP 成员国市场,目标全年外贸进出口增长 5% 以上,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分别突破 4000 亿元。
2022-01-14
-
【2022年广东招商】佛山南海:百亿氢能项目落地 央企赋能绿色产业崛起
佛山南海:百亿氢能项目落地 央企赋能绿色产业崛起 一、项目奠基:氢能产业里程碑 2022 年 1 月,南海区政府与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签订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协议,总投资 100 亿元,选址丹灶镇,这是佛山首个百亿级氢能央企项目。一期投资 20 亿元,建设膜材料、碳纸、燃料电池等生产线及研发平台,预计 2023 年投产,年产值超 30 亿元,填补华南地区氢能核心零部件生产空白。 二、技术与产业链整合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依托 “容和一号” 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在南海构建 “制氢 — 储氢 — 用氢” 全链条。项目将引入院士团队 3 个,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目标 5 年内实现膜材料国产化率超 80%,降低燃料电池成本 30%。同时,带动丹灶镇现有氢能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以央企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预计 2025 年集群产值超 200 亿元。 三、区域产业协同 南海区将氢能产业作为 “两高四新” 战略重点,丹灶镇 “仙湖氢谷” 已集聚企业 30 家,涵盖燃料电池、加氢站建设等领域。项目落地后,将与佛山高新区、顺德氢能装备产业园形成 “一核两基地” 格局,2022 年计划联合举办氢能产业论坛,吸引上下游企业投资超 50 亿元。 四、政策与要素保障 南海区出台《氢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落户企业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设备补贴,对研发投入超 5000 万元的项目给予 30% 经费补助。在用地方面,丹灶镇预留连片产业用地 500 亩,配套建设人才公寓 1000 套,为项目提供 “定制化” 保障。2022 年,南海区氢能产业专项基金规模扩大至 20 亿元,重点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2022-01-1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