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城沃土育新枝 科技创新擎动能
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龙江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一)顶层设计引领,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黑龙江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省政府高位部署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系统擘画科技强省建设蓝图。重磅出台《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措施》等核心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政策支撑体系。同时,科学编制并发布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与实施路径。这些举措从战略布局、资源配置、制度保障等多维度发力,致力于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了有利于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政策环境与制度生态,为激发全省雄厚的科教资源潜能奠定了坚实根基。 (二)研发动能增强,提升源头供给能力 黑龙江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引导全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黑龙江省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显著增长,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增速在全国处于较前位置。这种持续强劲的投入增长态势,有力保障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攻关实施以及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创新主体,在政策激励下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日趋活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重要科研成果,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供了坚实的源头技术支撑。 (三)成果转化提速,链接产业赋能经济 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是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着力点。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创新转化模式(如技术许可、作价入股、自行投资等),以及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黑龙江积极破解转化难题。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攀升,突破高位水平,体现了技术要素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与科技成果供给的高质量。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数量增长势头迅猛,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实现显著净增长。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引领黑龙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例如,依托省内大院大所大厂,在大豆精深加工、智能农机装备、石墨新材料、寒地医学、网络安全等特色优势领域形成了一批高水平转化案例,显著提升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四)开放协同创新,打造区域战略支点 黑龙江立足东北亚区域优势,深化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的联动协作,承接科技成果溢出,吸引发达地区资本参与龙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同时,依托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平台,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参与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服务等领域合作。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及聚焦科技创新方向的精准招商引资策略,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科技型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在黑龙江落地生根、发展壮大。通过建设重大科技合作平台、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方式,在生命健康、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等领域深入开展国际联合研发与技术转移。这种开放式创新格局有效拓展了黑龙江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范围,将黑龙江打造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科技创新合作枢纽。
2025-07-01
-
雪峰湖度假区盛装启绘新篇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在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升级中迎来关键里程碑,"两山一湖"项目的雪峰湖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奠基,此举是当地深化招商引资、转化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动能的重大举措。该项目依托云台山、九龙池和雪峰湖三大核心景区,分三期建设,总投资规模可观,旨在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全部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为湖南省益阳市注入发展新活力。 (一)"两山一湖"项目作为安化县旅游开发的旗舰工程,其战略定位明确,覆盖了柘溪库区的马路镇、柘溪镇和南金乡,核心目标在于整合自然山水资源与文化遗产。项目布局以云台山风景区为起点,分期推进雪峰湖和九龙池景区的开发,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带。安化县地处湖南省益阳市,作为传统茶叶之乡,该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雪峰湖周边水域清澈、山峦叠翠,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项目规划注重生态优先原则,严格遵循国家关于库区环境保护的规定,避免对柘溪水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通过科学分区控制建设强度,确保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协同,成功引入多方资本参与,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风险共担。 (二)雪峰湖旅游度假区作为第二期建设重点,其开工标志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度假区选址于南金乡宝塔山村周边,涵盖水上娱乐、休闲住宿及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目标是打造高品质的湖滨度假目的地。具体规划包括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环湖步道、生态码头和特色民宿集群,强化与云台山风景区的联动。安化县在资源整合中突出地方特色,例如融入安化黑茶文化元素,开发主题旅游线路,提升游客体验。技术层面,度假区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障旅游活动与自然和谐共存。前期筹备已取得实质进展,包括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勘察,项目团队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优化设计和运营模式。 (三)项目分期建设进程稳步推进,第一期云台山风景区自2015年启动后,已于2017年投入营运,目前接近收官阶段,工程量完成度较高,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期雪峰湖度假区的开工填补了中游景区空白,预计在2025年完成全部建设。第三期九龙池景区以山水探险为特色,将衔接前两期形成闭环体验。整体实施中注重时序安排,避免资源重叠和游客流动瓶颈。预期效益方面,项目营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旅游规模,创造稳定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如农业和手工艺发展。安化县作为湖南省益阳市的旅游重点区域,该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其在全国生态旅游格局中的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多元化提供支撑。 (四)开工奠基仪式体现了整体项目进入加速期,未来将聚焦工程质量和市场导向。雪峰湖度假区的启动不仅激活地方投资热情,更通过招商引资汇聚了产业、技术和人才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展望后续,安化县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团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以确保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游客需求。该项目的成功将辐射周边县域,推动湖南省益阳市形成协同发展的旅游走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而言,"两山一湖"项目代表了安化县在生态资源转化上的创新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地方样本。
2025-07-01
-
云南中老铁路物流机遇推介强引资
在2023年,云南省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老铁路沿线物流产业投资合作的线上推介会,旨在深化招商引资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会议重点展示了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同时探讨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投资契机。通过各方互动交流,多家企业表现出强烈参与意愿,将进一步强化对接合作,助力云南物流产业升级。 (一)推介会背景与目标 此次线上推介会作为云南省推动国际物流走廊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中老铁路带来的战略机遇。会议以线上形式广泛邀请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旨在打造一个高效的招商引资平台。云南省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枢纽,依托中老铁路联通优势,推动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强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投资环境,云南将为参与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政策支撑。目标是将云南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跨境贸易和产业集聚,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 (二)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优势 云南省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拥有显著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优势。地处中国西南部,与缅甸、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接壤,天然具备跨境物流的便利性。此外,云南省已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机场和多式联运体系,形成了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政策层面上,云南省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推出多维度政策支持,包括优先审批流程和财政激励措施。这些优势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环境,尤其适合物流仓储、智慧供应链等项目的投资落地,进一步强化了云南作为物流产业新高地的吸引力。 (三)中老铁路开通的投资机遇 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为云南省带来重大投资机遇。这条跨境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不仅缩短了物流运输时间,还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显著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度。铁路沿线将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链,如冷链物流、跨境电商和货物中转中心建设等。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可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机遇,参与中老贸易走廊的布局。云南省借此机遇,重点打造物流园区带,鼓励企业投资铁路沿线基础设施、多式联运节点等,以实现物流网络的整体优化和产业升级。 (四)重点推介内容与区域合作 在推介会上,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介绍了该区域的发展规划和招商项目,重点围绕边境物流枢纽和跨境经济区建设,吸引企业参与合作开发。普洱市投资促进局则聚焦当地物流产业规划,推介普洱物流园区项目,提供土地优惠和便捷通关服务,以提升投资回报率。云南省国际班列服务贸易有限公司详细阐述了中老班列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愿景,包括货运路线优化和国际货物集散中心开发。三方机构共同强调了投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和一站式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坚实保障,推动物流产业项目的快速落地。 (五)企业参与与未来合作动向 推介会期间,参会各方就物流产业细节进行了深入互动,多家物流和贸易企业高度关注推介内容,现场表达参与云南中老铁路沿线布局的积极意向。部分企业明确计划强化与云南省的对接,探讨物流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合作机会。这些企业将安排赴昆明市、普洱市等州市开展实地考察和洽谈行动,旨在锁定具体投资项目。这种务实合作姿态,标志着推介会成功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望带动区域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和扩展,为后续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 (六)产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本次推介会对云南省物流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强化了中老铁路沿线经济的联动性,还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交流。长远看,云南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将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贸易效率。未来,云南省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企业深耕物流领域,共同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物流网络。这类合作将加速云南的物流产业升级,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01
-
山东推进百项科创攻关强化招商引资新动能
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山东省启动每年百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关键领域,通过"揭榜制""组阁制"机制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加速创新链短板攻坚。该项目紧扣产业升级需求,为招商引资注入强劲科技支撑,目标至"十四五"末培育150项重大科研成果,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50%,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 2021年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首次明确"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将其纳入新旧动能转换核心任务。规划指出,重点面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十大高成长产业领域,布局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及成果转化三类项目。山东省同步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对重大科技项目给予配套支持,形成"科技攻关—产业应用—集群培育"闭环体系。 (二)核心技术攻坚机制创新 山东省建立"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攻关模式。2022年,在高端服务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端医用器械等35个"卡脖子"领域发布首批技术需求榜单,吸引国内62家顶尖科研团队揭榜。典型案例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牵头深海极地装备研发,烟台万华化学联合中科院开展高性能树脂材料攻关,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率提升19个百分点。 (三)产业协同与载体赋能 依托济南科创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平台,构建区域联动创新网络。2023年数据显示,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增至32家,其中16家直接参与重大项目实施。在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淄博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国家级载体中,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创新协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连续三年高于规上工业6个百分点。 (四)阶段成效与目标推进 统计监测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03%,较项目启动前提高2.57个百分点,较2020年提升5.3个百分点。首批项目已突破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48项关键技术,形成1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按当前进度,"十四五"末达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0%、培育150项标志性成果的核心目标具备坚实基础,为打造黄河流域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核心驱动力。
2025-07-01
-
安顺民生实事项目投入稳步推进
安顺市在民生实事项目中注重招商引资协同发力,确保资金有效使用,2024年累计完成投资14.42亿元,推动27项重点工程覆盖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领域,增强市民福祉,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 (一)安顺市在2024年实施了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总体投资额累计达到14.42亿元。项目设计源于全市发展规划,强调聚焦群众迫切需求,涵盖义务教育体系完善、城市断头路改造、老年人及环卫工人健康关怀、创业就业扶持和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等多个维度。这体现了地方政府在统筹民生工程中的系统性和持续性,确保每个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通过招标和监管机制避免资源浪费。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还带动了基层社区的积极性,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展现出安顺在改善民生上的坚定决心。 (二)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关键领域取得稳步进展。教育层面侧重于义务教育设施的更新和扩展,例如学校教室修缮和课程资源补充,惠及中小学生群体,提升学习环境质量。医疗领域主要涉及为弱势群体提供体检服务,同时强化乡镇卫生站的建设,确保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在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中,断头路疏通工程显著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市民出行便捷度。创业就业项目则通过培训和政策补贴,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展,激发创新创业动能。这些进展综合形成多维度受益网络,虽然投资数据较为稳定,但成效显现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社区参与度增强,有效减少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三)资金来源安排上,招商引资在支撑项目中起到协同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整体投入强调效益导向,避免盲目扩资,确保资金用于实处,例如部分项目融合了企业合作模式,增强了可持续性。投资分布显示,义务教育等十项重点工程占比较高,其余用于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领域,这反映出政策优先级分配。其社会影响表现为市民获得感提升,例如免费体检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减少了健康风险;交通改善降低了物流成本。经济效益则间接促进区域产业联动,但核心目标始终指向公众满意度,没有夸大进展。 (四)民生实事项目的持续落实强化了城市治理能力,未来规划将延续现有模式,深化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地方政府计划基于反馈机制调整项目内容,例如扩展数字医疗和环保设施,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这种以市民需求为驱动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吸引更多外部投资。展望后续,安顺将保持民生工程的透明度和问责制,确保每一分资金都发挥最大价值,推动城市迈向更高水平发展。
2025-07-01
-
成渝双城启动首工联网产业基金
2021年,在工业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重庆市和成都市联合推出了首只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标志着成渝地区招商引资战略的重大突破,旨在吸引外部资本助力双城经济圈内企业升级转型、提升产业链价值,推动区域工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 (一)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代表,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其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2020年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多项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突破及企业应用示范,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持。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成渝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强化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为基金的设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引擎,依托重庆市的制造业基础和成都市的创新生态,共同探索以工业互联网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20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重庆市和成都市通过政策协同、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加速构建“一极两中心”的发展格局。经济圈内聚集了大量制造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孵化平台,尤其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优势领域拥有显著集群效应。2021年,重庆市南岸区政府、重庆经开区管委会与成都市双流区政府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多方主体,响应政策导向推出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旨在打通双城产业壁垒,深化协同合作。此举不仅彰显了区域联动决心,更为其他城市圈提供了可借鉴模式,助力中国西部工业数字化腾飞。 (三)基金的启动是双城经济圈深化工业互联网布局的关键一环。2021年,该基金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市南岸区政府、重庆经开区管委会和成都市双流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计划总规模约5亿元人民币。基金管理机构将依托专业团队,结合产学研资源优势,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基金运作以市场化原则为导向,聚焦于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包括智能制造、通信网络、工业平台、工业软件、工业供应链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重点扶持高成长性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这一机制不仅优化了区域产业生态,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稳定融资渠道,避免陷入资本困境。多方共建模式体现了政策支持与企业活力的高效结合,夯实了成渝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基础。 (四)投资领域的细致划分有助于最大化基金效益,推动产业生态良性循环。核心投资方向覆盖智能制造领域的自动化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通信网络领域的5G、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平台领域的云平台运营和服务拓展,工业软件领域的研发设计和管理工具创新,工业供应链领域的数字物流和协同优化,以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如能源、医疗行业的定制化服务。基金管理强调对早期和中期的优质企业倾斜,通过股权投资、孵化加速等方式,培育一批本土标杆企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这种聚焦策略避免盲目扩张,确保资源流向高附加值环节,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并加速技术商业化。在实操层面,基金将联合重庆和成都的科技园区建立项目筛选机制,引导企业聚焦创新研发,形成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产业”的闭环链条。 (五)招商引资是该基金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资本牵引激发市场活力。2021年基金启动后,重庆市政府和成都市政府依托其区位优势和政策配套,联合打造“投资+招商”双轨模式,吸引国内外工业互联网企业入驻。例如,重庆市南岸区利用经开区政策红利,整合产业园区资源提供税收优惠和人才补贴;成都市双流区则强化与高校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孵化落地。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成渝地区的企业黏性,带动外资和民资涌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预期将创造多个就业岗位,拉动相关产业链投资,同时促进区域内外技术交流和人才流动。长期来看,招商引资策略可强化成渝双城作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高地的定位,实现从“引资”到“引智”的跨越,为区域经济注入持久动能。 (六)基金对成渝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深远而持久。通过打破行政区隔和资源壁垒,基金运作将加速两地技术共享、标准统一和市场融合,形成“重庆研发—成都应用”或“双城互补”的创新模式。这不仅增强产业链韧性,抵御外部风险,还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助力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预计在短期内,基金投资项目将带动产业链升级案例涌现,中期则贡献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长期强化双城经济圈在全球工业互联网价值链中的竞争力。此外,基金的成功经验可复制推广到其他行业或地区,支撑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同时需关注潜在挑战,如项目落地效率和技术转化障碍,但协同机制已预设了优化路径。 (七)未来展望以基金为基础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成渝双城经济圈将结合基金投资成果,深化与国内外机构合作,探索跨境技术协作和标准制定。聚焦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工业场景的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和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落地。重庆市和成都市政府的政策倾斜将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力,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生态的自我驱动。总之,基金的启动是2021年成渝产业协同的里程碑事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夯实中国工业数字革命的西部支点。
2025-07-01
-
盐城台资5G项目跻身省级重大项目清单
2021年,盐城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台资企业和硕集团的5G项目成功纳入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这标志着盐城市在吸引高科技产业投资方面迈出新步伐,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入选的背景与过程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1年发布年度重大项目清单,旨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点培育。盐城市台资5G项目经由严格审核流程列入清单,体现了江苏省对产业创新项目的重点支持。该决策基于权威信息平台如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社报道,突出了项目在5G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盐城市借助沿海区位优势,持续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强化产业合作,这契合江苏省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的整体布局。项目入选不仅受益于盐城市招商引资政策的系统性发力,还呼应了国家深化两岸经贸交流的号召。 (二)项目核心内容与建设规划 盐城市台资5G项目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计划建设智能化生产线,主要产出5G智能终端元件、车载AI系统及屏显模块等核心产品。在投资规模上,项目涉及数十亿元资金,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建设周期预计延伸至2023年,投产后将实现规模量产。弱化数据表达后,项目设计注重产能优化与市场需求匹配。盐城市政府通过官方平台如省发改委网站阐明,项目规划严格遵循绿色制造标准,致力于减少环境负荷。这一安排彰显盐城市对高科技产业的精准扶持,确保项目从孵化到落地稳步推进,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结构失衡。 (三)对盐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该项目入选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为盐城市经济注入强劲动力。5G产业链的深度布局将促进本地就业机会增加和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盐城市从传统制造向智造城市转型。结合新华社发布的信息,项目落地有助于盐城市构建区域性创新中心,提升其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竞争力。2021年正值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盐城市以此为契机,强化与台湾企业合作,深化招商引资机制。这不仅加速产业链升级,还响应国家关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号召,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韧性。 (四)2021年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 面对2021年宏观经济环境,盐城市政府制定专项措施支持入选项目。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盐城市聚焦资源整合,强化用地、资金和政策保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政府牵头组建专班,定期督导建设进度,确保高效落实。政策导向强调对台资企业的一体化服务,避免歧视性待遇。2021年作为“十四五”起航年,盐城市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优先推进高科技项目,凸显其在重大项目中的引导作用。盐城市通过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保障机制包含风险防控方案,严防项目延期或失效,体现对经济稳定和民生的双重重托。 (五)未来展望与长期影响 盐城市台资5G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区域内产业生态,赋能数字化转型。展望未来,项目可望带动更多外资企业集聚盐城市,加速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江苏省发改委在官方解读中强调,重大项目持续跟进将促长三角区域协同。盐城市需保持政策连贯性,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确保项目早投产、早收益。长期看,此事件树立了招商引资典范,激励盐城市立足国家海洋经济战略,成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最终,项目成功将检验盐城市治理能力和产业规划的实效性,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可复制经验。
2025-07-01
-
表面拉丝工艺的几种纹理
1.概述拉丝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在金属压力加工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的技术加工方法称为金属拉丝工艺。表面拉丝工艺主要包括:直纹、螺纹、波纹、乱纹、旋纹等。2. 直纹拉丝直纹拉丝是指在铝板表面用机械磨擦的方法加工出直线纹路。它具有刷除铝板表面划痕和装饰铝板表面的双重作用。直纹拉丝有连续丝纹和断续丝纹两种。a. 连续丝纹连续丝纹可用百洁布或不锈钢刷通过对铝板表面进行连续水平直线磨擦(如在有装置的条件下手工技磨或用刨床夹住钢丝刷在铝板上磨刷)通过改变不锈钢刷的钢丝直径,可获得不同粗细的纹路。b. 断续丝纹断续丝纹一般在刷光机或擦纹机上加工制得。制取原理:采用两组同向旋转的差动轮,上组为快速旋转的磨辊,下组为慢速转动的胶辊,铝或铝合金板从两组辊轮中经过,被刷出细腻的断续直纹。3. 螺纹拉丝螺纹表面拉丝工艺是用一台在轴上装有圆形毛毡的小电机,将其固定在桌面上,与桌子边沿成60度左右的角度,另外做一个装有固定铝板压茶的拖板,在拖板上贴一条边沿齐直的聚酯薄膜用来限制螺纹竞度。利用毛毡的旋转与拖板的直线移动,在铝板表面旋擦出宽度一致的螺纹纹路。4. 波纹拉丝波纹一般在刷光机或擦纹机上制取。利用上组磨辊的轴向运动,在铝或铝合金板表面磨刷,得出波浪式纹路。5. 乱纹拉丝乱纹拉丝是在高速运转的铜丝刷下,使铝板前后左右移动磨擦所获得的一种无规则、无明显纹路的亚光丝纹。这种加工,对铝或铝合金板的表面要求较高。6. 旋纹拉丝(太阳纹)旋纹拉丝工艺也称旋光,是采用圆柱状毛毡或研石尼龙轮装在钻床上,用煤油调和抛光油膏,对铝或铝合金板表面进行旋转抛磨所获取的一种丝纹。它多用于圆形标牌和小型装饰性表盘的装饰性加工。
2025-07-01
-
金属或合金的电化学氧化
金属或合金的电化学氧化将金属或合金的制件作为阳极,采用电解的方法使其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改变了表面状态和性能,如表面着色,提高耐腐蚀性、增强耐磨性及硬度,保护金属表面等。例如铝阳极氧化,将铝及其合金置于相应电解液(如硫酸、铬酸、草酸等)中作为阳极,在特定条件和外加电流作用下,进行电解。阳极的铝或其合金氧化,表面上形成氧化铝薄层,其厚度为5~20微米,硬质阳极氧化膜可达60~200微米。阳极氧化后的铝或其合金,是高了其硬度和耐磨性,可达250~500千克/平方毫米,良好的耐热性,硬质阳极氧化膜熔点高达2320K,优良的绝缘性,耐击穿电压高达2000V,增强了抗腐蚀性能,在ω=0.03NaCl盐雾中经几千小时不腐蚀。氧化膜薄层中具有大量的微孔,可吸附各种润滑剂适合制造发动机气缸或其他耐磨零件;膜微孔吸附能力强可着色成各种美观艳丽的色彩。有色金属或其合金(如铝、镁及其合金等)都可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机械零件,飞机汽车部件,精密仪器及无线电器材,日用品和建筑装饰等方面。为什么要阳极氧化:为了克服铝合金表面硬度、耐磨损性等方面的缺陷,扩大应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表面处理技术成为铝合金使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阳极氧化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且较成功的。什么是铝的阳极氧化:所谓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电解氧化过程,在该过程中,铝和铝合金的表面通常转化为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摸具有保护性、装饰性以及一些其他的功能特性。从这个定义出发的铝的阳极氧化,只包括生成阳极氧化膜这一部分工艺过程
2025-07-01
-
电镀
c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相关作用利用电解池原理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此外,依各种电镀需求还有不同的作用。举例如下: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铜容易氧化,氧化后,铜绿不再导电,所以镀铜产品一定要做铜保护)2.镀镍:打底用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其中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注意,许多电子产品,比如DIN头,N头,已经不再使用镍打底,主要是由于镍有磁性,会影响到电性能里面的无源互调)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金最稳定,也最贵。)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高于金。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快被其他替物取代(因含铅现大部分改为镀亮锡及雾锡)。6.镀银: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银性能最好,容易氧化,氧化后也导电)电镀方式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挂镀适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如汽车的保险杠,自行车的车把等。滚镀适用于小件,如紧固件、垫圈、销子等。连续镀适用于成批生产的线材和带材。刷镀适用于局部镀或修复。电镀液有酸性的、碱性的和加有铬合剂的酸性及中性溶液,无论采用何种镀覆方式,与待镀制品和镀液接触的镀槽、吊挂具等应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镀层分类若按镀层的成分则可分为单一金属镀层、合金镀层和复合镀层三类。若按用途分类,可分为:①防护性镀层;②防护性装饰镀层;③装饰性镀层;④修复性镀层;⑤功能性镀层单金属电镀单金属电镀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元素周期表上已有33种金属可从水溶液中电沉积制取。常用的有电镀锌、镍、铬、铜、锡、铁、钴、镉、铅、金、银等l0余种。在阴极上同时沉积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所形成的镀层为合金镀层。合金镀层具有单一金属镀层不具备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如非晶态Ni—P合金,相图上没有的各蕊sn合金,以及具有特殊装饰外观,特别高的抗蚀性和优良的焊接性、磁性的合金镀层等。复合镀复合镀是将固体微粒加入镀液中与金属或合金共沉积,形成一种金属基的表面复合材料的过程,以满足特殊的应用要求。根据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电化学性质分类,电镀层可分为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两大类。凡镀层金属相对于基体金属的电位为负时,形成腐蚀微电池时镀层为阳极,故称阳极性镀层,如钢铁件上的镀锌层;而镀层金属相对于基体金属的电位为正时,形成腐蚀微电池时镀层为阴极,故称阴极性镀层,如钢铁件上的镀镍层和镀锡层等。按用途分类可分为:①防护性镀层:如Zn、Ni、Cd、Sn和Cd-Sn等镀层,作为耐大气及各种腐蚀环境的防腐蚀镀层;②防护.装饰镀层:如Cu—Ni—Cr、Ni-Fe-Cr复合镀层等,既有装饰性,又有防护性;③装饰性镀层:如Au、Ag以及Cu.孙仿金镀层、黑铬、黑镍镀层等;④修复性镀层:如电镀Ni、Cr、Fe层进行修复一些造价颇高的易磨损件或加工超差件;⑤功能性镀层:如Ag、Au等导电镀层;Ni-Fe、Fe-Co、Ni-Co等导磁镀层;Cr、Pt-Ru等高温抗氧化镀层;Ag、Cr等反光镀层;黑铬、黑镍等防反光镀层;硬铬、Ni.SiC等耐磨镀层;Ni.VIEE、Ni.C(石墨)减磨镀层等;Pb、Cu、Sn、Ag等焊接性镀层;防渗碳镀Cu等。工作原理电镀需要一个向电镀槽供电的低压大电流电源以及由电镀液、待镀零件(阴极)和阳极构成的电解装置。其中电镀液成分视镀层不同而不同,但均含有提供金属离子的主盐,能络合主盐中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剂,用于稳定溶液酸碱度的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特殊添加物(如光亮剂、晶粒细化剂、整平剂、润湿剂、应力消除剂和抑雾剂等)。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包括液相传质、电化学反应和电结晶等步骤的金属电沉积过程。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联接。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电镀时,阳极材料的质量、电镀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首先电镀液有六个要素:主盐、附加盐、络合剂、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添加剂。电镀原理包含四个方面:电镀液、电镀反应、电极与反应原理、金属的电沉积过程。电镀反应中的电化学反应:下图是电镀装置示意图,被镀的零件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金属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联结,阳极与阴均浸入镀液中。当在阴阳两极间施加一定电位时,则在阴极发生如下反应:从镀液内部扩散到电极和镀液界面的金属离子Mn+从阴极上获得n个电子,还原成金属M。另一方面,在阳极则发生与阴极完全相反的反应,即阳极界面上发生金属M的溶解,释放n个电子生成金属离子Mn+。
2025-07-0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