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无锡招商】无锡专精特新加速包:32 项权益赋能企业梯度成长
无锡专精特新加速包:32 项权益赋能企业梯度成长 一、梯度培育:精准服务全生命周期 无锡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推出 “加速包” 32 项服务权益,形成 “培育 — 提升 — 领航” 梯度体系: 市级培育企业:提供免费诊断(如智能制造诊断、知识产权布局)、培训(如北交所上市辅导)等 10 项基础服务,2022 年已服务企业 200 家; 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增加技术攻关对接(如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对接(如加入无锡物联网产业联盟)等 12 项进阶服务,某智能传感器企业通过联盟获订单超 5000 万元; 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定制资本服务(如 Pre-IPO 融资)、国际合作(如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等 10 项高端服务,2022 年推动 5 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 二、核心服务: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 技术赋能:华为无锡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云资源补贴(最高 50 万元)、AI 算法优化等服务,某工业机器人企业使用后产品故障率降低 15%,产能提升 20%; 资本对接:联合无锡金投设立 10 亿元专精特新基金,2022 年已投资 8 家企业,平均持股比例 10%,带动社会资本跟投超 20 亿元; 市场拓展:组织 “专精特新企业走进长三角” 活动,2022 年促成 30 家企业与上海、杭州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签订合同额超 12 亿元。 三、成效与典型案例 企业成长:2022 年一季度,无锡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35 家,总数达 380 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增至 65 家,数量居全省第二; 标杆案例: 微茗智能:通过加速包获得华为云诊断服务,开发的智能刀具管理系统精度提升至 0.005mm,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营收增长 80%; 锡产微芯:借助资本服务完成 Pre-B 轮融资 2 亿元,用于车规级芯片生产线建设,预计 2023 年产能达 50 万片 / 年; 中科微至:通过国际合作服务参加 CeMAT Asia 展会,获得欧洲订单超 1 亿元,海外市场占比提升至 25%。 四、未来展望:打造专精特新 “无锡样板” 无锡计划 2025 年培育 1000 家市级、200 家省级、80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形成 “物联网 + 智能装备 + 集成电路” 特色集群。通过 “加速包” 持续迭代,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 5% 以上,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30%,成为长三角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标杆。
2022-05-24
-
【2022年江苏招商】江苏外资:逆势增长背后的结构密码
江苏外资:逆势增长背后的结构密码 一、数据透视:规模与结构双突破 2022 年 1-4 月,江苏实际使用外资 159.3 亿美元(同比 + 41.5%),稳居全国第一,呈现三大特征: 制造业主导:制造业外资 60.6 亿美元(+86.9%),占比 38.1%,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投资分别增长 120%、90%、75%; 高技术引领:高技术产业外资 47.8 亿美元(+65.5%),其中半导体、新能源领域占比超 60%,某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南京投建研发中心,带动产业链投资超 30 亿元; 区域集聚:苏南地区吸收外资占比 65%,苏州工业园、南京江北新区等载体贡献全省 50% 的外资项目。 二、核心动力:政策与生态双优势 开放政策:自贸试验区试点 “跨境数据流动负面清单”,吸引微软、亚马逊等企业设立区域总部,2022 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15 家; 产业链优势:完备的 “屏 — 端 — 芯” 产业链吸引台积电、京东方等企业追加投资,某台企在昆山扩产,带动 50 家配套企业跟进; 服务效能:推行 “外资项目服务专班”,某德国汽车零部件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用 90 天,刷新外资项目落地纪录。 三、典型案例:高端产业与外资深度融合 集成电路领域:英飞凌(无锡)新增投资 10 亿美元扩产,建设车规级芯片生产线,预计 2025 年产能占全球 15%; 生物医药领域:药明康德(苏州)与德国拜耳合作设立研发中心,聚焦肿瘤药物开发,年投入研发资金超 5 亿元; 新能源领域:挪威 Equinor 在南通投建海上风电总部,规划开发 10GW 海上风电项目,带动氢能装备配套投资超 200 亿元。 四、未来展望:稳存量与拓增量并重 江苏将聚焦 “稳链强链”,实施外资 “培优计划”: 存量升级: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开展利润再投资,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2022 年已引导 30 家企业再投资超 50 亿美元; 增量突破:在欧盟、日韩举办专题招商会,目标引进 100 个超亿美元高端制造项目,巩固 “制造业外资第一大省” 地位。
2022-05-24
-
【2022年上栗县招商】萍乡上栗工业经济:三箭齐发促升级
萍乡上栗工业经济:三箭齐发促升级 一、烟花爆竹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焕新生 上栗县作为 “中国烟花爆竹之乡”,打造全国转型升级集中区,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 环保工艺革新:投资 20 亿元建设烟花爆竹绿色生产基地,推广无硫烟花技术,硫化物排放降低 90%,产品通过欧盟 REACH 认证,出口额增长 35%。 智能生产试点:引入机器人装药、自动化筑模等设备,某企业生产线操作人员从 50 人减至 10 人,事故率降为零,产能提升 3 倍。 文旅融合发展:举办 “国际花炮文化节”,打造焰火花海实景演出,2021 年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带动花炮相关消费增长 40%。 二、电子电路产业聚集:新兴产业挑大梁 上栗县瞄准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全国知名聚集区,2021 年至今签约项目 70 个,其中 “5020” 项目 10 个,新落户电子电路企业 15 家: 产业链布局:引进深圳景旺电子、珠海方正科技等龙头,形成 “覆铜板 — 线路板 — 终端应用” 链条,达产后年产值超 150 亿元。 政务服务创新:设立 “园区集中审批专窗”,推行 “拿地即开工” 模式,某电子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8 个月,较传统流程缩短 12 个月。 人才保障:与萍乡学院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开设 SMT 贴片、PCB 设计等专业,年培养技术人才 500 名,企业用工本地化率提升至 60%。 三、数字经济聚集:新基建赋能未来 作为江西省首批数字经济聚集区,上栗县布局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 5G 全覆盖:建成 5G 基站 800 个,覆盖园区和重点企业,某智能终端企业通过 5G+MES 系统,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20%,生产成本降低 15%。 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 “上栗工业云”,接入企业 100 家,提供智能排产、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降低 40%。 电商产业崛起: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入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2021 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超 10 亿元,花炮、电子元件等产品出口至 20 国。
2022-05-24
-
【2022年赣州招商】赣州经开区外贸:创新驱动与结构优化
赣州经开区外贸:创新驱动与结构优化 一、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与新能源双轮发力 赣州经开区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2022 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3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比提升至 45%。禾江科技、同兴达电子等企业扩大产能,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产量占全球 15%,成为华为、小米核心供应商;孚能科技动力电池出口至欧洲,订单同比增长 200%,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出口增长 80%。 二、创新能力:技术突破与品牌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某钨业企业研发的超细钨粉纯度达 99.9995%,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出口价格提升 50%;金力永磁研发的稀土永磁材料打破日本垄断,进入特斯拉供应链,2022 年一季度出口额超 10 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 120 家,研发投入强度达 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业态创新:跨境电商与保税物流崛起 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2022 年新增跨境电商企业 50 家,通过 “9710”“9810” 模式出口额超 20 亿元。保税物流中心(B 型)投入运营,某电子企业利用 “保税研发 + 全球维修” 政策,研发成本降低 20%,维修业务收入增长 150%。 四、政策保障:通关便利与资金支持 推行 “提前申报 + 两步查验” 模式,进出口通关时间压缩 30%;设立 2 亿元外贸发展基金,对企业参加国际展会、认证等给予补贴,某企业获补贴 200 万元参加德国电子展,斩获订单超 5000 万美元。
2022-05-24
-
【2022年山东招商】烟台港滚装船产业:全球最大双燃料船赋能新通道
烟台港滚装船产业:全球最大双燃料船赋能新通道 一、船舶交付: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升级 2022 年,烟台港交付全球最大双燃料冰级滚装船 “赋能使者” 轮,船长 230 米,载重 2.1 万吨,可搭载 3000 台车辆,采用 LNG / 燃油双燃料动力,氮氧化物排放降低 85%,续航力达 1.2 万海里,满足北极航线冰级要求。该船由烟台中集来福士建造,集成 30 项专利技术,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二、疫情下的行业机遇 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商品车海运需求激增,烟台港滚装运输量 2021 年增长 42%,2022 年一季度再增 35%。“赋能使者” 轮首航欧洲,满载三一重工挖掘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单航次货值超 2 亿元,较传统航线时效提升 20%,成本降低 15%。 三、产业链协同:制造与运输双轮驱动 船舶制造:烟台形成 “研发 — 设计 — 建造 — 维修” 全链条,2022 年在建滚装船 8 艘,占全国订单量的 30%,带动配套企业如中集安瑞科(气瓶供应)、杰瑞集团(动力系统)产值增长 50%。 港口运营:烟台港汽车码头升级智能调度系统,单船作业效率提升 25%,2022 年一季度滚装吞吐量突破 50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 18%。 四、战略布局:链接 “一带一路” 的海上门户 依托滚装运输优势,烟台港开通 “烟台 — 汉堡”“烟台 — 东京” 等 10 条国际航线,2022 年计划新增 3 条北极航线,预计年运输量突破 200 万辆,成为东北亚最大滚装枢纽之一,助力山东打造 “国际领先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2022-05-24
-
【2022年辽宁招商】辽宁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创新驱动提速 平台建设提质
辽宁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创新驱动提速 平台建设提质 一、政策引领:顶层设计激发创新动能 辽宁省国资委以 “十四五” 科技创新规划为指引,印发《关于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 “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长 10%”“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20 个 / 年” 等量化目标。建立 “揭榜挂帅” 机制,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资金支持,推动省属企业从 “要素驱动” 向 “创新驱动” 转型。2022 年一季度,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 11.11%,增速居东北三省首位。 二、平台矩阵:104 个研发平台支撑产业升级 截至 2022 年 3 月,省属企业累计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 104 个,其中国家级平台占比 15%,形成 “基础研究 — 应用研发 — 成果转化” 全链条布局: 高端装备领域:沈阳机床集团建成国家级数控机床研发中心,攻克五轴联动核心技术,研发的 GMC 系列机床精度达 0.001mm,填补国内高精度机床空白; 新材料领域:东北大学与本钢集团共建先进钢铁材料实验室,研发的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应用于高铁车体,轻量化效果提升 20%,成本降低 15%; 新能源领域:华晨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建立氢燃料电池研发平台,首款氢燃料电池客车完成路试,续航里程超 600 公里。 三、企业实践: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双突破 华晨宝马:2022 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25%,重点攻关电动车平台技术,沈阳生产基地电动车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年,占全国宝马电动车产量 50%; 鞍钢集团:实施 “低碳冶金” 研发计划,投入 3 亿元开展氢冶金试验,预计 2025 年碳排放量降低 30%,建成全球首个百万吨级氢冶金示范项目; 辽宁方大集团:在炭素领域投入研发资金 2 亿元,开发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打破日本旭化成垄断,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18%。 四、未来规划: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辽宁省计划 2025 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 2.5%,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50 个,培育 10 家科技型上市公司。通过 “政策 + 平台 + 资金” 协同,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助力辽宁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建设。
2022-05-24
-
【2022年贵溪市招商】贵溪市 “项目为王” 激活发展动能:铜产业升级与招商攻坚
贵溪市 “项目为王” 激活发展动能:铜产业升级与招商攻坚 一、产业升级:铜基新材料的链式突破 贵溪市以铜产业为核心,2022 年一季度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682.85 亿元(同比 + 20.1%),依托 “链群配” 思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通过设立 12 支招商小分队,围绕铜基新材料、数字经济等 12 条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引进高端线缆线束、半导体引线框架等延链项目。例如,国信优助科技铜加工项目总投资超 20 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10 万吨精密铜带产能,填补江西省高端铜材缺口,预计年产值超 50 亿元。 二、创新驱动:从加工到智造的转型路径 引导企业走 “专精特新” 道路,推动铜文化产业园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贵溪经开区某铜企联合中南大学研发的高纯度阴极铜(纯度达 99.999%),成功应用于 5G 基站射频元件,产品溢价率提升 30%。同时,推动传统冶炼企业智能化改造,某炼铜厂引入 AI 炉温控制系统,能耗降低 15%,产能提升 20%,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三、招商攻坚:全链条服务与要素保障 实行 “市领导牵头 + 专班跟进” 机制,为项目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服务。2022 年新引进的 15 个铜产业项目中,8 个实现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某新能源铜箔项目从洽谈至落地仅用 120 天,得益于 “容缺审批 + 土地预供应” 政策。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 50 万平方米,对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前三年租金全免、后两年减半的优惠,吸引 20 余家配套企业集聚。 四、未来展望:千亿级产业集群蓝图 目标到 2025 年,铜产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形成 “采矿 — 冶炼 — 精深加工 — 回收利用” 全链条,培育 10 家产值超百亿企业。规划建设国家级铜产业创新中心,预计投入研发资金 10 亿元,重点攻关超薄铜箔、铜基复合材料等 “卡脖子” 技术,力争将贵溪打造成全球铜产业高端制造基地。
2022-05-24
-
【2022年四川招商】四川发展:国企担当下的稳岗保就业
四川发展:国企担当下的稳岗保就业 一、发展稳就业: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双提升 四川发展作为省属国企,以 “发展促就业” 为核心,2021 年新增就业 2500 人,近三年累计吸纳就业 4100 人(占员工总数 18%)。2022 年 1-5 月,发布招聘岗位 700 余个,释放需求 1500 人,重点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倾斜,招聘占比超 60%。 二、产业布局:三大抓手筑牢就业基本盘 实体产业:聚焦基础设施、先进制造,投资 200 亿元建设川藏铁路配套项目,带动沿线就业超 8000 人;控股川酒集团,整合 100 家中小酒企,新增就业 3000 人; 平台经济:运营省级融资担保平台,2021 年为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 500 亿元,稳定就业岗位 20 万个; 资本运作:设立 200 亿元产业基金,投资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企业 50 家,创造高端就业岗位 2000 个。 三、援企稳岗:精准服务与政策落地 技能培训:联合省人社厅开展 “国企工匠” 培训,2021 年培训产业工人 5000 人次,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超 90%; 政策落实: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 1.2 亿元,惠及商户 800 家,稳定就业岗位 5000 个; 退役军人安置:近三年接收退役军人 300 人,开设 “退役军人专项培训班”,定向培养基建管理人才,人均年薪超 12 万元。 四、经济效能:发展质量支撑就业容量 2022 年一季度,四川发展营业总收入 80.75 亿元(同比 + 89.33%),利润 4.54 亿元(同比 + 247%),得益于新能源、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增长。通过 “产业扩张 — 效益提升 — 就业扩容” 循环,预计 2025 年带动就业超 2 万人,成为四川 “稳就业” 的国企样板。
2022-05-24
-
【2022年临邑县招商】临邑县招商引资:首位工程驱动产业裂变
临邑县招商引资:首位工程驱动产业裂变 一、项目攻坚:131.7 亿省重点项目全速推进 临邑县以 “招商引资首位工程” 为抓手,2022 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 19 个,总投资 131.7 亿元。其中,薛记食品科技项目(投资 10.26 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0 万吨休闲食品产能,配套 300 公里半径配送圈,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市场;栝楼子种植合作社项目(投资 2 亿元)推广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预计带动 5000 户农民每亩增收 3000 元。 二、产业集聚:三大领域精准突破 化工新材料: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辐射效应,引进投资 8 亿元的高性能树脂项目,填补省内高端材料空白,预计年产值 15 亿元。 装备制造:签约投资 5.8 亿元的智能农机生产基地,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具,适配山东 60% 农田地形,投产后省内市场占有率达 35%。 生物医药:引入投资 3 亿元的中药饮片深加工项目,与省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 10 种新型中药制剂,预计年销售额超 5 亿元。 三、服务体系:全周期保障项目落地 建立 “洽谈 — 签约 — 建设 — 投产” 四级服务专班,实行 “要素跟着项目走” 机制: 土地保障:清理闲置土地 1200 亩,为 7 个超 10 亿元项目提供 “标准地” 供应,拿地至开工平均周期压缩至 90 天。 金融支持:设立 5 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对签约项目给予最高 2000 万元设备补贴,2022 年已兑现补贴超 6000 万元。 审批创新:推行 “模拟审批 + 容缺受理”,某智能装备项目通过并联审批提前 45 天取得施工许可,刷新 “临邑速度”。 四、未来展望: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 目标到 2025 年,引进超 10 亿元项目 20 个,培育上市企业 3-5 家,形成食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百亿级集群,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 500 亿元,成为德州对接济南的产业协作标杆区。
2022-05-24
-
【2022年上饶招商】上饶助企纾困 40 条:精准滴灌解企忧
上饶助企纾困 40 条:精准滴灌解企忧 一、政策框架:六领域全覆盖 上饶市出台《应对疫情助企纾困 40 条》,聚焦餐饮、文旅、物流等六大领域,实施 “应减尽减、应免尽免” 原则: 餐饮业: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给予 3 个月租金减免,最高 50 万元,2022 年已惠及企业 1200 家; 物流业:对跨境电商企业给予每单 5 元物流补贴,某物流企业获补贴 200 万元,国际物流成本降低 10%; 工业企业:对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 “即申即退”,一季度退还税款超 3 亿元,惠及企业 5000 余家。 二、调研先行:需求导向定政策 政策出台前,组织多部门走访企业 300 余家,收集问题 217 个,其中 85% 纳入政策条款。例如,针对文旅企业反映的客源减少问题,推出 “文旅消费券 + 景区联动” 政策,发放消费券 5000 万元,带动五一假期旅游收入恢复至疫情前 70%;针对农业企业融资难,设立 1 亿元农业纾困基金,提供贴息贷款,某果蔬合作社获贷 500 万元,保障了 2000 亩果园管护。 三、落地实效:真金白银稳主体 政策实施三个月来,累计为企业减负超 15 亿元,其中减免税费 8.2 亿元,发放补贴 6.8 亿元。某连锁餐饮企业通过社保减免、消费券支持,保住 32 家门店和 800 个就业岗位;某物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补贴,新增东南亚航线 3 条,外贸额增长 45%。 四、长效机制:政策评估与迭代 建立政策效果动态评估机制,每月监测企业活跃度、就业等指标,根据数据调整措施。例如,4 月监测到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上升,立即将纾困基金规模从 1 亿元扩大至 3 亿元,并推出 “无抵押信用贷” 产品,当月放款超 1.2 亿元。
2022-05-2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