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招商】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变革 传统竞争力焕发新活力—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泉州开幕
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论坛的核心使命在于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招商引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该论坛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导,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汇聚了全国各地行业代表和科研机构专家,深入探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路径,以招商引资为契机,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助力制造强国战略加速落地。 一、论坛旨在响应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重点聚焦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该届论坛于年份在福建省泉州市开幕,吸引了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人员参与,包括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代表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系列交流活动,如专家圆桌讨论和项目展示,强调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有效优化产业链条,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二、主议题围绕三大关键方向展开,即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企业数字化升级路径及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与会专家深入分析全球制造业新态势,认为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是传统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讨论指出,通过增强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制造业企业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从低附加值向高质量生产的转变,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系列活动强化实践导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分享成功案例,凸显了技术改造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上的积极作用。制造业企业代表与高校科研团队通过专题工作坊,共同探索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明确政策支持应结合实际需求,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推动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优化转变。 四、论坛强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的全局重要性,要求各地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制定实施方案。在活动开幕式上,相关领导指出制造强国建设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抓手,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制造理念。各省需加强区域协作,利用招商引资渠道引入先进技术,培育新动能产业群,确保传统产业在竞争中焕发新生。 五、本次论坛成果聚焦政策建议和未来行动,呼吁深化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及人才培养机制。专家一致认为,论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增强国际合作,传统产业可快速融入智能化浪潮。福建省泉州市作为承办地,展示了区域制造业升级样本,为中国制造从大转强提供可复制经验。
2025-07-24
-
【福建招商】福建联通打造东南云计算高地 赋能海西数字经济发展
在福建省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的背景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云计算产业园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支撑区域战略转型。该项目规划建设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及运营中心,首期投资达10亿元,标志着福建在新型算力网络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 一、战略定位与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中国联通在东南地区的重要节点,福建省分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强化通信技术与区域经济融合。2023年,该公司提出将云计算产业园纳入海西数字经济走廊建设体系,重点对接福州、厦门等地智能制造与海洋经济需求。产业园选址福州新区,依托当地政策优势与产业链基础,计划构建覆盖闽东北的算力服务网络。 二、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产业园首期工程聚焦高标准数据中心建设,采用液冷技术与模块化架构,设计PUE值低于1.3。2024年初披露的规划显示,研发中心将重点突破边缘计算与AI大模型应用,已与省内3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运营中心则承担联通全国云网资源调度功能,未来可实现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互联。 三、投资规模与产业带动效应 按照公开披露信息,项目总投资额超20亿元,分两阶段实施。其中首期10亿元投资主要用于土地购置与主体工程建设,二期将扩展至产业链孵化平台。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超500个技术岗位,并促进上下游企业向福州长乐区集聚,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云计算生态圈。 四、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福建省分公司在规划中明确碳中和目标,数据中心100%使用绿电交易配额,屋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预计达800万千瓦时。2023年第三季度公布的环评报告显示,项目采用中水回用系统,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相关指标均优于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标准。 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福建作为全国“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的地位,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后续建设进展将严格遵循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分阶段向社会公布成果。
2025-07-24
-
【厦门招商】莆田两大服务业项目签约助力产业升级
在福建省现代服务业专场对接活动中,莆田市成功签约骠骑网和“56找货”无车(船)承运物流平台两大项目,总投资达11.5亿元,标志着当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骠骑网项目将建设全国客服中心,赋能骑行旅游产业链;“56找货”平台则聚焦多式联运,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同期,莆田市安福电商小镇参与路演,展现区域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现代服务业对接活动推动项目落地 2018年,福建省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现代服务业专场对接活动,旨在促进服务业优质项目与资本对接。活动吸引了多地政府代表及企业参与,莆田市由分管领导带队出席。会上,骠骑网与“56找货”平台作为莆田市重点项目完成签约,凸显当地在数字经济与物流领域的布局。 二、骠骑网项目打造骑行产业数据中枢 骠骑网计划投资1.5亿元在莆田建立全国客服中心,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骑行旅游、户外运动等产业提供精准数据支持。该项目将整合全国骑行线路、装备销售及用户行为数据,助力相关企业优化服务。分析指出,该中心落地后,可带动莆田休闲旅游产业链升级,创造就业岗位超200个。 三、“56找货”平台构建智慧物流网络 总投资10亿元的“56找货”无车(船)承运物流平台,以多式联运为核心业务,通过智能匹配运输需求与运力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公开资料显示,该平台已接入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系统,年处理货运量预计突破500万吨。其运营模式符合国家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政策导向,有望成为闽中地区物流枢纽的关键节点。 四、安福电商小镇展示服务业创新成果 作为莆田市服务业集聚区代表,安福电商小镇在活动中进行了专题路演,重点推介电商孵化、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该小镇已入驻企业逾300家,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电商生态链。业内人士认为,此类特色小镇的推广,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产业链建设。 此次签约项目与路演活动,反映了莆田市以现代服务业为抓手推动经济转型的路径。未来,随着骠骑网数据中枢与“56找货”物流网络的建成,莆田市在数字经济和物流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2025-07-24
-
【福州招商】福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策略助力产业升级
在福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正迎来新动力,2024年初以来已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多家知名企业投资智慧旅游和滨海项目,计划打造一批标杆性项目,强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合作,为全域旅游注入创新活力。这一举措响应了地方政府近期工作部署,旨在以服务优化和市场拓展为核心,推动经济与文旅深度融合。 一、基层服务机制全面强化,有效解决企业经营痛点。2024年一季度,福州市文旅系统启动专项服务活动,重点落实一线走访制度,整合挂钩联系机制,通过协调会等形式收集企业困难。针对新政策落地不畅、市场拓展受阻等问题,系统提供个性化方案,如简化报批流程和供应链保障,助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提升韧劲。同时,强化对各县区的监督服务,为基层争取更多资源扶持,营造高效协同的营商环境。 二、数字福州建设加速推进,智慧文旅生态系统初具规模。2024年初,依托技术创新,旅游大数据平台已在福州市上线试运行,整合数据分析功能优化游客体验。24小时自助图书馆项目进入调试阶段,部分街区完成设备安装;智慧博物馆体系全面升级,应用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这些举措提升了文化服务的便捷度,为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未来将扩展至景区管理和客流疏导。 三、海上福州战略深化实施,滨海旅游品牌持续壮大。2024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项目在邮轮母港建设中取得进展,主体结构预计年内完工;闽侯闽越水镇核心区开发提速,已完成主题公园规划。马尾、连江等滨海区域特色旅游带引入生态保护项目,强化红树林修复工程。2024年将继续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深化国际合作;同时推进海丝遗址申遗工作,加强考古保护力度,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平台福州布局逐步完善,海丝国际旅游中心开启招商新阶段。2024年,中心选址确定后功能定位规划成型,重点整合数字和海上资源,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招商工作已吸引多家投资方,协议金额稳步提升,构建旅游新模式如跨境线路定制。该平台将推动福州文旅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预期2025年完成主体建设并试运行,带动区域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现,产业生态链加速构建。2024年至今,福州市举办系列招商峰会,重点引入智能科技与文旅企业,签约项目涵盖智慧景区和主题公园。新投资优化了产业链短板,如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和培养专业人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未来,以海丝为纽带,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确保文旅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引擎。 六、挑战应对与未来规划并举,促进行业韧性提升。福州市正视文旅产业面临的挑战,2024年针对性推出扶持政策,应对如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强化监管机制。长期规划聚焦绿色转型与全球融合,2025年目标设定为打造国际级文旅名片,通过创新驱动避免同质化竞争。这些系统性工作确保福州市文旅产业稳步前行,惠及民生与经济发展。
2025-07-24
-
【福州招商】福州台企新四板挂牌启新程 两岸共促经济融合成长
在福州市积极推动招商引资的战略布局下,2024年5月,福州市首家台资企业在自贸片区成功举行新四板挂牌仪式,为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和台湾生物科技优势实现规范化成长拉开序幕,这一标志性事件彰显了福州市招商引资的成效与两岸经济深化合作的新机遇,推动更多台资企业迈向转型升级。 一、福州市近年来着力优化招商引资政策,重点聚焦台资企业引进与培育,通过自贸片区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支持,吸引了多家生物科技类企业落户。福建春秋展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在新四板挂牌,体现了福州市作为台商投资重要枢纽的角色,在生物医药领域结合台湾研发资源,逐步拓展产业链条。相关部门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和提供专业咨询,加速了企业资本对接进程,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助力福州市招商引资目标的稳步推进。 二、该挂牌仪式于2024年5月的一个日子在福州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正式举行,现场汇聚众多两岸嘉宾共襄盛举。活动采用了简洁而隆重的环节设计,突出资本市场正式启动的意义。企业代表强调,挂牌将促进企业规范治理规模拓展,利用区域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为同类型企业提供可借鉴路径。福州市有关部门全程提供协调服务,确保仪式流程高效顺畅,反映出福州市台资企业服务的优化升级。 三、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代表机构,该企业依托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深耕福建福州市的市场需求,产品覆盖健康环保等多个方向。通过新四板平台的对接,企业计划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并强化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协作。此举不仅强化了企业自身竞争力,还间接带动福州市生物科技产业的集群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创新动力。 四、新四板作为区域性股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展了新渠道。在2024年,福建福州市区域市场功能持续完善,通过信息披露和治理规范要求,帮助挂牌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专家观点指出,该举措将为台资企业提供灵活的融资选项,避免过度依赖传统银行贷款,从而降低运营风险并推动可持续增长。对于福州市而言,这增强了自贸片区的金融创新氛围,支持更多中小规模机构步入规范化轨道。 五、福州市台资企业协会高层在仪式中表达,这一事件是福州市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示范,可激励其他机构效仿资本运作路径。协会推动定期交流活动,分享类似案例经验,以优化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当前,福州市台资企业群体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领域过渡,此类里程碑事件强化了区域经济韧性,突显两岸合作在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上的核心价值。 六、展望未来,福州市将进一步释放招商引资潜能,深化自贸片区对台资企业的政策扶持。依托生物科技等产业协同,此类挂牌活动有望形成带动效应,促进福建福州市融入更广泛区域经济网络。长远看,此举将加速福州市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提升对高质量企业的吸引力,并持续增进两岸产业互惠共赢。
2025-07-24
-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逆势增长 招商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展现出强劲韧性,前7月实现16.5%的同比增长,增速较同期进一步提升。这一成果得益于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精准招商引资策略,通过吸引高端项目落地、优化产业生态,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领域突破发展。同期举办的专题对接会聚焦新基建与关键技术攻关,为产业未来布局提供战略支撑。 一、产业逆势增长凸显发展韧性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在特殊时期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信部门分析指出,这一增长源于龙头企业产能释放和新兴领域快速扩张,其中5G、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贡献显著。配套政策如“1234”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二、核心领域突破构筑竞争优势 以集成电路为例,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已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链条,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显示产业加速向柔性OLED、MicroLED等高端领域升级,相关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超三成。网络安全产业依托本地科研优势,在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方向形成技术储备,为未来竞争奠定基础。 三、院士专家把脉未来发展方向 专题对接会上,学术界与产业界代表围绕前沿技术展开深度研讨。有观点指出,量子计算配套产业链建设是重要机遇,建议依托本地成熟的电子器件配套能力,提前布局系统开发和软件生态。毫米波技术、超高清视频等热点领域也被多次提及,与会者呼吁加强产学研协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四、新基建赋能产业升级新路径 四川正加速推进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5G基站超3万个,规模居西部前列。这一布局为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供应用场景,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聚焦创建国家级科学中心,突破关键设备、材料等瓶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通过系统性政策引导与市场化机制结合,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随着招商引资项目陆续投产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这一支柱产业有望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5-07-24
-
【福建招商】中国外贸稳中向好彰显经济韧性 民营企业活力增强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外贸持续展现强劲韧性,实现连续十五个月的同比正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贡献度显著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同期,招商引资成效显现,区域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凸显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一、外贸规模与增速双提升 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3%,较疫情前同期增长近23%。其中,出口增长23%,进口增长24%,贸易顺差保持稳定。单月数据显示,进出口总额达3.4万亿元,出口增速15.7%,进口增速23.1%,内外需协同拉动特征明显。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突出,铁矿砂、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二、贸易伙伴结构持续优化 东盟作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巩固,双边贸易额占外贸总值14.5%,增速达22.8%。欧盟、美国、日本分列主要贸易伙伴二至四位,中美贸易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4.6%,占外贸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运量同比增幅超过30%,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效显著。 三、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凸显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近12万亿元,增速接近30%,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48.1%,成为稳外贸的核心力量。以深圳、苏州、东莞为代表的外贸重镇中,民营企业贡献率均超六成。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中,民营企业参与度达90%,显示其创新活力与市场适应能力。 四、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跨周期调节政策显效,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扩大至中小微企业,全国综保区进出口额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以来,对成员国进出口增速较非成员国高出3个百分点。海关通关时效持续压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创历史最优水平。 当前外贸发展仍面临全球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等挑战,但完整产业链体系、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开放的政策红利,将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增长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5-07-24
-
【赣州招商】赣州新增化妆品企业获海关AEO认证 助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赣州市持续深化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赣州澳丽尔化妆品有限公司成功通过海关AEO(经认证的经营者)高级认证,成为江西省首家获此资质的化妆品企业。这一成果标志着赣州市外贸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AEO认证赋能企业国际化发展 AEO制度是世界海关组织倡导的核心制度,旨在通过认证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和贸易安全,为其提供全球贸易便利化支持。赣州澳丽尔化妆品有限公司通过认证后,可享受极低通关成本、部委联合激励措施及国际互认便利。目前,中国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AEO互认协议,高级认证企业进出口查验率显著低于一般信用企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 二、赣州市AEO认证企业梯队逐步壮大 赣州澳丽尔化妆品有限公司是赣州市第四家获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此前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先后通过认证。这些企业覆盖钨业、钴材料、稀土及化妆品等多元领域,反映赣州市外贸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与竞争力。海关数据显示,高级认证企业对区域外贸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三、精准培育机制助力企业提质升级 赣州海关通过“重点培育、动态监控”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认证辅导方案。依托“十百千万”服务计划,建立专项跟踪机制,通过企业服务微信群实时响应需求,提供政策解读、流程优化等帮扶措施。此类精细化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认证成本,缩短了认证周期,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跻身国际贸易高端平台。 四、AEO认证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赣州市将AEO认证作为优化外贸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育认证企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获认证企业不仅享受通关便利,还可获得金融、税务等40个部委的49项联合激励,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赣州海关表示,将继续深化AEO制度推广,支持更多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为赣州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提供支撑。
2025-07-24
-
【四川招商】政策力推短流程炼钢转型 绿色钢铁助力双碳目标
在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正通过政策引导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加速推动传统长流程炼钢向短流程绿色转型。相关部门透露,旨在促进电炉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此举将显著提升废钢资源利用率,优化钢铁产业能源结构,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一、政策框架加速完善 多部门协同制定的短流程炼钢发展指导意见已进入最后研讨阶段,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该政策将明确电炉炼钢在钢铁工业绿色转型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产能置换机制严格管控新增产能,重点支持符合环保标准的短流程炼钢项目落地。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开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废钢资源进入黄金期 随着社会钢铁积蓄量突破百亿吨级,国内废钢回收量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废钢消耗量突破亿吨规模,同比增幅超过15%。废钢作为可循环铁素资源,其大规模应用使得铁矿石进口量出现近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有效降低了行业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度。 三、环境效益显著提升 短流程炼钢的环保优势已获实践验证。相比传统高炉工艺,电炉炼钢可减少六成以上的碳排放,每吨钢产品能节约1.6吨铁矿石消耗。京津冀地区作为试点,已率先将短流程改造与超低排放标准挂钩,要求区域内重点钢铁企业2025年前完成工艺转型。 四、区域布局深度调整 根据最新产能调控方案,华北地区将成为钢铁产能优化的重点区域。河北省计划将粗钢产能控制在2亿吨阈值内,天津市则明确1500万吨的产能天花板。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地区也在规划建设若干短流程炼钢示范基地,推动钢铁产业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匹配。 五、电力配套持续完善 电力体制改革为短流程发展扫清障碍。部分省份已开展钢铁企业直供电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电炉炼钢的清洁能源供给保障,为构建全生命周期低碳钢铁生产体系奠定基础。 六、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短流程炼钢的能耗限额、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首批团体标准已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框架下发布,重点规范废钢加工配送、电弧炉能效提升等关键环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遵循。
2025-07-24
-
【长沙招商】中国出口印度最大直径盾构机助力孟买基建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成功实现招商引资合作,将自主研发的12.19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发往印度孟买,参与当地沿海公路隧道建设。这是中国出口印度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标志着我国高端隧道掘进装备打破西方垄断,正式进入南亚核心基建市场。 一、核心装备技术参数与定制化设计 该盾构机整机长度80米,总重量2300吨,采用八辐条八面板复合式刀盘结构,配备20英寸大尺寸滚刀和多重泥浆冲刷系统。针对孟买沿海公路隧道1920米长的玄武岩、角砾岩复合地层,设计团队特别强化了水平转弯与爬坡能力,单轴抗压强度突破200兆帕极限,解决了硬岩掘进易结泥饼的技术难题。 二、项目背景与基建合作深化 孟买沿海公路是印度重点战略工程,全长30.7公里,建成后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此次盾构机出口是继向班加罗尔交付4台地铁隧道掘进机后,中国装备再次服务印度重大基建。此前在班加罗尔地铁建设中,中国盾构机已成功应对高强度岩层和软硬不均地层,形成可复制的极端工况解决方案。 三、产业链突破与国际市场布局 该设备通过上海港海运至孟买,采用模块化拆装运输方案,盾体分8块、刀盘分5块运输。中国铁建重工已建立覆盖研发设计、核心部件制造、现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其自主研制的盾构机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累计应用里程超过2000公里。此次出口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直径12米以上盾构机市场的全球竞争力。 四、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体系化升级 作为全球少数具备大直径盾构机全链条生产能力的企业,中国铁建重工已实现从材料工艺到智能控制系统的136项关键技术突破。该设备搭载的智能传感系统可实时监测刀盘磨损、土压平衡等数据,其技术水平较早期进口设备提升30%以上运维效率,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装备支撑。
2025-07-2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