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苏州招商】罗伦士汽车亚太总部落户苏州高铁新城 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罗伦士汽车亚太总部落户苏州高铁新城 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近日,世界著名汽车改装品牌罗伦士(Lorinser)亚太总部正式落户苏州高铁新城。作为德国 Lorinser 的全面战略永久合作伙伴,罗伦士汽车(江苏)有限公司将在苏州设立制造、出行、艺术中心三大业务板块,进一步拓展亚太市场。 罗伦士起源于 1930 年,拥有 90 年的品牌历史,以高端汽车改装和个性化定制闻名全球。其产品涵盖轿车、SUV、商务车等多个领域,凭借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忠实客户。此次落户苏州高铁新城,是罗伦士深化亚太市场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苏州吸引高端产业资源的重要成果。 苏州高铁新城作为苏州市重点发展的新兴板块,以 “枢纽经济、数字经济、高端制造” 为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和现代化新城。罗伦士亚太总部的落户,将进一步提升新城的产业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根据规划,罗伦士制造板块将在新城建设生产基地,专注于高端改装车的研发和制造;出行板块将推出定制化汽车租赁和高端商务出行服务;艺术中心则将展示品牌文化和汽车艺术,举办行业论坛和展览活动。 此次合作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苏州的汽车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苏州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生产,产业基础雄厚。罗伦士的入驻将促进苏州汽车产业向高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同时,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将吸引上下游企业和人才汇聚,形成产业集群,助力苏州高铁新城打造特色产业地标。 苏州高铁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为罗伦士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新城扎根发展。未来,双方将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高端汽车产业在苏州的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2-05-10
-
【2022年昆山市招商】昆山 “云签约” 9 个高端项目 德企领军智能装备产业集聚
昆山 “云签约” 9 个高端项目 德企领军智能装备产业集聚 苏州市昆山市举行 “聚新能再出发,促投资谋发展” 重点项目 “云签约” 活动,总投资超 60 亿元的 9 个项目落地,预计产出 120 亿元,彰显昆山在疫情下 “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 的坚定决心。 一、德资企业引领产业升级 此次签约项目中,德国 MIAS Group、PRO-HUB、OCS 等企业均为 “工业 4.0” 领域领军者。其中,PRO-HUB 公司的重载自动化装备项目投资 20 亿元,将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预计达产后年产值 40 亿元。MIAS Group 的智能仓储系统项目投资 15 亿元,将开发基于 5G 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服务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 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成型 昆山作为台资高地,近年来积极拓展德资等欧美资本,形成 “台资 + 欧美资” 双轮驱动格局。截至 2021 年底,全市累计引进德资企业 180 家,投资总额超 50 亿美元,涉及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德国工业园成为德资企业集聚核心区,已入驻企业 80 家,2021 年实现产值 300 亿元,同比增长 15%。 三、政策赋能项目加速落地 昆山为外资项目提供 “一站式” 服务,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实行 “拿地即开工” 审批模式,审批时限压缩至 20 个工作日内。在资金支持方面,对外资企业当年实际到账外资超 1000 万美元的,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对设立研发中心的,给予最高 2000 万元补贴。同时,依托昆山德国中心,为德资企业提供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本土化服务,累计服务企业超 500 家次。
2022-05-10
-
【2022年邳州市招商】苏州居民收入增长态势分析: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2143 元
苏州居民收入增长态势分析: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2143 元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今年一季度,苏州市在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多项惠企、惠民政策,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平稳有序,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数据显示,一季度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143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126 元,同比增长 5.4%。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苏州经济的韧性和民生保障的有效性。 从收入总量来看,苏州全体居民收入表现亮眼。一季度,苏州全体居民收入总量是江苏省全体居民(16490 元)的 1.34 倍,是全国全体居民(10345 元)的 2.14 倍,在江苏省十三个设区市中继续位列第一,充分体现了苏州作为经济大市的实力和居民的富裕程度。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先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241 元,较上年增加 1123 元,同比增长 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701 元,较上年增加 952 元,同比增长 6.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1.6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反映出苏州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苏州一直高度重视 “三农” 工作,通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举措,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例如,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帮助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这些措施都有效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收入构成多元化,转移性收入增速较快 从四项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增长平稳,占比小幅增加,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小,增速保持良好态势,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季度,苏州全体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 3165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211 元,同比增长 7.1%,与其他收入项相比,增速相对较快,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 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苏州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惠民政策,包括养老金上调、社会救助和补贴标准提高等。 相比之下,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均受疫情影响,增速相对较慢。一季度,苏州全体居民人均财产性净收入 2983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98 元,同比增长 3.4%,增速仅高出人均经营净收入 0.3 个百分点;苏州全体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 1966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58 元,同比增长 3.1%。疫情对个体经营户和中小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冲击,导致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同时,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投资理财环境的变化,也使得财产性收入增速放缓。 应对挑战,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尽管一季度苏州居民收入实现了增长,但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为进一步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苏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稳就业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减税降费、稳岗返还等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岗位。在促创业方面,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补贴,激发创业活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同时,苏州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此外,还将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幸福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和经济社会的全面恢复,预计苏州居民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22-05-09
-
【2022年四川招商】四川文旅科技融合:以创新赋能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四川文旅科技融合:以创新赋能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规划引领:科技创新驱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四川省 “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明确 “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和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省” 的发展目标。规划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六大方面,提出 30 项具体任务,旨在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供给力和产业竞争力。 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川渝共通)、九寨沟等世界级遗产,以及安岳石刻、自贡恐龙化石等国家级文物。科技创新为遗产保护提供新手段:乐山大佛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毫米级精度的数字模型,实时监测岩体变形;安岳石刻运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揭示宋代壁画的色彩构成和病害原因;九寨沟通过无人机巡查和物联网监测,实现生态环境实时预警,游客承载量调控效率提升 50%。 在活态传承方面,推动非遗与科技融合,渠县刘氏竹编开发数字化编织系统,将传统工艺与 3D 打印技术结合,产品精度提升至 0.1 毫米;泸州油纸伞引入防水涂层技术,使用寿命延长至 5 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年销售额增长 300%。 三、智慧旅游建设:场景创新与体验升级 四川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九寨沟、黄龙等景区建成 “一码游景区” 系统,游客可通过手机实现门票预约、智能导览、VR 观景等功能,入园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成都杜甫草堂推出 “草堂诗会” 元宇宙场景,游客佩戴 VR 设备可与虚拟杜甫互动,体验作诗、品茗等文化活动,上线首月访问量超 10 万人次。 旅游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全省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整合景区、酒店、交通等数据,实时发布旅游预警和客流信息。携程、同程等平台在川推出 “智慧乡村旅游” 板块,精准推荐民宿、农家乐,2021 年乡村旅游线上预订率达 45%,同比增长 20%。 四、产业融合创新:业态培育与动能转换 科技与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自贡灯会引入 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 “千年盐都・梦幻彩灯” 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停留时间从 2 小时延长至 4 小时,旅游收入增长 50%;攀枝花开发 “阳光康养数字平台”,整合医疗、健身、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康养方案,一季度平台注册用户超 10 万人,订单量达 5 万单。 在文旅装备制造领域,四川川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移动旅游厕所、智能景区摆渡车等产品,占据西南市场 30% 份额;成都影视硅谷建成虚拟拍摄基地,吸引《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在此制作,带动全省影视产业产值增长 25%。 五、人才与标准化建设:创新支撑与品质提升 四川实施 “文旅科技人才计划”,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智慧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每年培养人才超 500 人。建立文旅科技专家库,汇聚 200 余名跨领域专家,为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评审服务。 标准化建设方面,制定《智慧景区建设规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等地方标准 10 项,成都宽窄巷子、乐山峨眉山等景区通过标准化验收,服务质量投诉率下降 60%。推动川渝文旅标准互认,联合制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导游服务规范》,实现导游资格互认和跨区域带团。 六、未来展望:从科技应用到生态构建 到 2025 年,四川将实现 “三个突破”:文旅科技创新投入年均增长 10%,高新技术企业占文旅企业比重达 15%,科技对文旅产业增长贡献率超 50%。重点任务包括: 一是建设 10 个文旅科技创新平台,如省级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智慧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培育 20 个文旅科技示范项目,如九寨沟元宇宙景区、自贡彩灯数字产业园;三是推出 30 个科技赋能文旅产品,如三星堆考古盲盒、大熊猫 VR 探险等。 通过科技创新,四川将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为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大支撑。
2022-05-09
-
【2022年安徽招商】安徽省属企业一季度经济分析:疫情下的稳增长密码
安徽省属企业一季度经济分析:疫情下的稳增长密码 一、经营概况:产值与利润双增长 2022 年一季度,安徽省属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工业总产值 1303.1 亿元、工业销售产值 1288.8 亿元,同比均增长 14.6%。煤炭、有色、化工等行业表现突出,某煤炭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 20%,产值同比增长 18%。 二、效益提升:提质增效与成本管控见成效 省属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管控,实现利润总额 175.6 亿元、净利润 132.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1% 和 11.9%。某钢铁企业通过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降低能耗成本 5%,同时开发高端钢材品种,产品溢价率提升 8%。 三、改革赋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 安徽省属企业持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截至 2022 年 3 月,混改企业占比达 72%,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覆盖率 100%。某交通集团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 20 亿元,推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30%。 四、民生保障:稳产保供与社会责任履行 在疫情防控期间,省属企业全力保障能源、粮食等重要物资供应。省能源集团日供天然气超 3000 万立方米,确保民生用气稳定;省粮食集团投放储备粮 5 万吨,平抑市场价格。同时,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超 2 亿元,支援各地抗疫一线。
2022-05-09
-
【2022年合肥招商】合肥广邀 “合伙人” 共建产业链:打造 “芯屏汽合” 产业生态
合肥广邀 “合伙人” 共建产业链:打造 “芯屏汽合” 产业生态 一、产业布局:十大领域诚邀全球合作伙伴 合肥市围绕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 产业链,向全球发出合作邀请,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其中,集成电路领域计划引进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完善 “设计 - 制造 - 封装 - 应用” 全链条;新能源汽车领域聚焦智能网联、动力电池、氢能源等方向,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合作优势: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并重 合肥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创新资源,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 36 家,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力支撑。同时,出台《合肥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引进的龙头企业给予最高 1 亿元奖励,对研发投入超 5 亿元的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三、典型案例:产业链协同发展示范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 “基金招商 + 生态培育” 模式,成功引进京东方、蔚来汽车等龙头企业,并培育出长鑫存储、科大讯飞等本土巨头。京东方带动上下游 300 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从玻璃基板、偏光片到终端整机的完整显示产业链;蔚来汽车与本地供应商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本地化配套率超 60%。 四、服务保障:全要素供给与营商环境优化 合肥市建立 “企业服务中心”,为合作伙伴提供工商注册、人才招聘、技术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在人才政策方面,实施 “合肥人才计划”,给予顶尖人才最高 500 万元安家费,对企业引进的海外专家提供科研经费补贴。2022 年一季度,全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23 个,落地产业项目 18 个。
2022-05-09
-
【2022年温州招商】温州鹿城多部门联动:精准施策打通企业货运 “生命线”
温州鹿城多部门联动:精准施策打通企业货运 “生命线” 一、疫情下的物流困境与应对 2022 年,面对疫情带来的物流阻断挑战,温州鹿城多部门协同发力,为企业打通货运渠道。以润新机械为例,山福镇安排专人驻守交通卡口,对进入该镇的外地货车实行 “统一消杀、闭环管理”,督促企业落实货车司机不下车、员工防护到位等措施,确保供应链安全畅通。 二、全流程服务保障:从卡口到港口 鹿城区建立 “货车通行白名单” 制度,为重点企业开具《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确保货运车辆优先通行。同时,协调宁波北仑港等物流枢纽,为企业提供 “点对点” 运输服务。润新机械的订单产品通过该机制顺利运抵港口,出口时间较原计划缩短 3 天,保障了国际市场订单交付。 三、政策支持体系:纾困与转型并重 鹿城区出台《物流保通保畅若干措施》,对承担防疫运输任务的企业给予每车次 500 元补贴,对采用多式联运的企业给予运费 10% 的奖励。2022 年一季度,全区发放物流补贴超 200 万元,帮助 100 余家外贸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四、长效机制建设: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优化 为提升物流效率,鹿城区推动 “智慧物流平台” 建设,整合运输、仓储、报关等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共享。同时,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鼓励润新机械等企业在东南亚设立海外仓,降低对单一物流通道的依赖。
2022-05-09
-
【2022年湖州招商】湖州南浔 “十百千” 行动:梯度培育机制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湖州南浔 “十百千” 行动:梯度培育机制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一、行动背景与目标:构建创新企业矩阵 2022 年,湖州南浔区启动科技企业 “十企领航、百企攀高、千企创新” 行动,聚焦 “2+6+N” 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六大特色产业、若干新兴产业),旨在通过三年时间,培育 10 家行业领航企业、100 家科技骨干企业,实现每年 1000 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形成 “龙头引领、骨干支撑、全员创新” 的发展格局。 二、梯次培育路径:分类施策精准扶持 领航企业培育:针对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研发投入补贴、创新平台建设等专项支持。如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行动扶持,建立省级企业研究院,研发的智能电梯物联网系统已应用于全国 200 多个项目,带动企业营收增长 20%。 骨干企业提升:对创新积极性高的中小企业,实施 “专利清零”“研发机构覆盖” 工程。2022 年一季度,全区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 150 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 65%。 创新企业激活:开展 “研发活动普及年” 活动,通过政策宣讲、上门指导等方式,引导小微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南浔区某木业企业通过引入数字化改造技术,生产效率提升 15%,成功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 三、保障措施:政策与服务双轮驱动 南浔区设立 1 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领航企业最高给予 500 万元研发补贴,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 20 万元奖励。同时,建立 “科技管家” 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2022 年一季度累计服务企业超 500 家次。
2022-05-09
-
【2022年杭州招商】杭州临安经济 “开门红”:多项指标领跑背后的产业升级密码
杭州临安经济 “开门红”:多项指标领跑背后的产业升级密码 一、经济指标亮点:高增长与优结构并行 2022 年一季度,杭州临安区克服多重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9.95 亿元,同比增长 7.9%,增幅居杭州市第一。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增幅跻身杭州前三,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65%,显示出创新驱动的显著成效。 二、产业强区战略: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临安区实施 “传统产业焕新” 和 “新兴产业崛起” 双轮驱动: 传统产业方面:电线电缆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引进德国全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 30%,产品合格率从 92% 提高至 98%,2022 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18%。 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引进微策生物等企业,建成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园,2022 年一季度新兴产业投资增长 25%,成为新的增长极。 三、富民安区实践:生态经济与乡村振兴 临安区依托生态优势,打造 “天目山” 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产品电商化。2022 年一季度,全区网络零售额增长 22%,其中山核桃、笋干等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亿元。同时,推进 “天目村落” 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一季度接待游客同比增长 15%,旅游收入增长 20%。 四、要素保障:土地与人才双轮供给 在土地保障方面,临安区推行 “标准地 + 弹性年限” 供地模式,2022 年一季度出让工业 “标准地” 500 亩,吸引 20 家企业落户;在人才方面,实施 “天目人才计划”,给予顶尖团队最高 1000 万元资助,一季度引进高层次人才 100 余人,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2022-05-09
-
【2022年绍兴招商】绍兴嵊州 “链条矩阵” 战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进化
绍兴嵊州 “链条矩阵” 战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进化 一、产业链延伸案例:陌桑高科的跨界升级 位于绍兴嵊州经济开发区的陌桑高科二期项目,总投资超 10 亿元,年产 10 万吨蛋白质纤维,预计 2022 年底投产。该项目将丝绸产业链从传统服饰延伸至医疗、美容等领域,开发出胶原蛋白纤维等新产品,附加值提升 300%。陌桑高科常务副总经理何锐敏表示,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蛋白质纤维生产基地。 二、产业集群布局:“三传统 + 三新兴” 格局 嵊州围绕领带服装、厨具电器、机械电机三大传统产业和数字 5G、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开展 “五链” 建设: 园区链集聚:建设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集聚企业 500 余家,形成 “研发 - 生产 - 销售” 一体化园区。 创新链支撑:建立厨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合浙江大学开发智能厨房系统,获得专利 120 项,推动嵊州厨具产业产值增长 15%。 配套链建设:为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培育本地配套企业 100 余家,厨具产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 70%。 三、招商与品牌策略:精准招商与区域品牌共建 嵊州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2022 年一季度引进数字 5G 项目 3 个、生物医药项目 2 个,总投资超 50 亿元。同时,打造 “嵊州制造” 区域品牌,在上海举办厨具产品博览会,签约订单超 20 亿元,品牌知名度提升 20%。
2022-05-0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