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1—7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1—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能源工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能源生产与供应,通过招商引资激活产业活力,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一)能源生产态势良好,多品类产能协同释放。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能源品类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煤炭领域,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市等主产区持续优化生产布局,推动煤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有力保障了区内电煤供应及外送需求。油气产业方面,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油气田开发有序推进,常规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原油生产保持平稳,为下游化工、交通等行业提供稳定原料。电力生产领域,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等多地电源结构持续优化,火电与新能源发电协同发力,发电量实现较快增长,有效满足夏季用电高峰需求。 (二)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壮大,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哈密市新能源基地、昌吉州准东新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并网发电,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同时,储能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有序落地,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产业的壮大,不仅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也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国家战略通道提供了清洁电力和能源资源支撑。 (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围绕“三基地一通道”建设目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焦能源产业链延伸和基础设施完善,一批重大能源项目落地实施。在招商引资带动下,煤炭深加工、油气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能源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能源输送通道方面,输电线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了能源资源外送能力和区内调配效率。此外,能源科技创新项目有序推进,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新能源并网技术等领域取得进展,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四)保供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确保能源稳定供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健全能源保供协调机制,加强供需监测和调度。在煤炭保供方面,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发电企业用煤需求;电力供应上,优化调度运行,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重点工业企业用电。同时,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提升煤炭、油气等战略能源储备水平,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稳定的能源供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生产恢复、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5-07-01
-
泉州签约十五个国际投资项目 总额超百亿
2023年,福建省国际投资促进大会在福州举办,期间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泉州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共对接签约国际投资项目15个,投资总额153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0个、投资总额136亿元,对外投资项目5个、投资总额17亿元,涵盖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签约项目凸显产业升级方向。此次签约的国际投资项目紧密围绕泉州市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例如,石狮市乐科石狮服装电商产业园项目,通过整合纺织服装产业资源与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晋江市海纳机械成套设备生产项目专注高端机械装备制造,将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增强本地机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泉州台商投资区嘉能新型生物技术项目则布局生物医药领域,聚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为泉州市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二)外商投资彰显开放合作活力。10个外商投资项目的成功签约,体现了国际资本对泉州市投资环境的持续看好。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市近年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外商投资促进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此次外商投资项目覆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既有对纺织鞋服、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投资,也有对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通过引入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泉州市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对外投资拓展全球发展空间。5个对外投资项目的推进,展现了泉州市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主动姿态。晋江市信泰(越南)科技高档纺织鞋面材料生产厂区建设项目,通过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贴近国际市场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南安市九牧集团并购THG集团项目,则通过整合海外优质品牌与渠道资源,加快国际化品牌建设步伐。这些对外投资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泉州市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泉州品牌”升级,为构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01
-
三大新材料项目落户自贡 助力千亿产业集群建设
2023年,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现场签订年产30万吨烧碱、甲烷氯化物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年产6.3万吨锂电新材料和华特气体西南总部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可观,全部落户沿滩区的该园区。此次签约是自贡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将进一步补齐建强当地氟化工、锂电材料产业链,为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一)项目布局完善产业链条。此次签约的3个项目涵盖基础化工、锂电新材料及气体供应等关键领域。其中,烧碱与甲烷氯化物项目作为氟化工产业的重要上游环节,其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下游含氟精细化学品、氟橡胶等产业提供稳定原料保障;锂电新材料项目聚焦新能源产业需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助力自贡在锂电材料细分赛道形成竞争力;华特气体西南总部项目则将搭建区域性气体供应与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及周边企业提供电子级特种气体等关键配套,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二)浙川协作深化区域联动。3个签约项目中,2个源自浙江,这是自贡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的具体实践。近年来,自贡与浙江在产业转移、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持续深化互动,依托浙江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资源优势,结合自贡在化工产业基础、园区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条件,形成“东部技术+西部资源”的协作模式。此类合作不仅推动浙江优质产业项目向西部有序转移,也为自贡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与创新要素,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与共同发展,是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的务实举措。 (三)园区承载助推产业升级。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作为沿滩区重点打造的产业发展平台,近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服务、强化安全环保管控等措施,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此次3个项目的集中落户,得益于园区在土地保障、能耗指标、审批服务等方面的全流程支持。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年税收贡献显著,进一步壮大园区产业规模。同时,通过补链强链作用,推动自贡新材料产业从单一产品生产向“原料—中间体—终端产品”全产业链延伸,加速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四川打造万亿级能源化工支柱产业贡献自贡力量。
2025-07-01
-
红安县上半年建筑业产值达30亿元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红安县在2021年上半年建筑产业发展中,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有效克服疫情后行业复苏挑战,实现建筑业产值30亿元,资质企业数量增至102家,在建项目57项,全年产值有望突破70亿元,展现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夯实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梯队。红安县以“打造样板、学习样板、推广样板”为抓手,聚焦建筑企业资质升级与培育,推动行业结构优化。截至2021年6月,全县取得建筑业资质企业达102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家、壹级资质企业4家,形成“特级引领、壹级支撑、多级协同”的企业发展格局。为支持企业发展,当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资质审批流程,落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技术、人才等难题,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为建筑产业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项目建设,筑牢产值增长支撑。2021年上半年,红安县在建工程项目57项,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190亿元,项目涵盖住房建设、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项目推进中,当地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监管与施工安全生产要求,推行“样板引路”制度,通过设立施工样板区明确质量标准,加强现场巡查与隐患排查,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同时,优化项目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等问题,保障项目按进度推进,为建筑业产值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激发发展动能,全年目标稳步推进。依托上半年30亿元的产值基础,红安县2021年建筑业产值有望达到7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地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建筑企业与项目落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聚焦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绿色建筑、智能建造水平,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及企业活力的持续释放,红安县建筑产业正以强劲动能推动全年目标实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重要力量。
2025-07-01
-
深圳224个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 总投资超4400亿
2021年第四季度,深圳市举行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224个项目纳入集中开工范围,总投资约445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23亿元。此次活动是深圳强化招商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布局覆盖多元领域,协同提升城市功能。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在领域分布上体现了系统性布局,既聚焦产业发展核心,也兼顾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产业领域项目重点投向半导体显示、智能制造等前沿产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道路交通领域项目着力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社会民生领域项目则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切,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其他领域项目也将在城市更新、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重点产业项目引领发展,夯实先进制造根基。在此次集中开工的产业项目中,多个龙头企业投资的产业园和研发生产基地备受关注。例如,大族数控产业园、国显科技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富城科技产业园、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等项目,将进一步壮大深圳在半导体与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为深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三)全年投资推进有序,持续释放发展后劲。2021年以来,深圳市已分批次推进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其中,前三季度已组织两批次集中开工活动,共开工项目463个,总投资59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999亿元。加上第四季度新开工的224个项目,全年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的良好态势,为深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项目保障。 (四)招商引资成果落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是深圳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成果体现,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将直接拉动投资增长,还将带动就业扩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为城市长远发展积蓄能量。
2025-07-01
-
中国移动加码香港数据基建 助力科创中心建设
2023年12月,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火炭举行自建数据中心动土仪式。该数据中心预计2025年投入服务,将与大湾区其他5个核心数据中心构成体系,协同国际海缆及跨境陆缆资源,强化“数据中心+传输网络+本地通信”优势,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助力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 (一)筑牢数字基建根基,强化国际信息枢纽功能 作为香港国际信息枢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移动持续加码本地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此次动土的火炭数据中心位于香港火炭,投运后将成为中国移动在大湾区自建的第6个核心数据中心,与已投产的其他5个数据中心形成覆盖香港及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核心数据中心体系。该体系协同5条国际海缆及5个粤港骨干跨境陆缆系统,构建起“陆海联动”的国际传输网络,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数据流通节点的能力。同时,中国移动在香港的5G网络已实现广泛覆盖,光纤网络通达率位居行业前列,“自有数据中心+跨境国际传输资源+本地5G及光纤网络”的一体化优势,为香港科创企业提供了高速、稳定、安全的数字底座,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落地应用。 (二)赋能科创产业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依托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中国移动积极支持香港科创产业发展。在金融科技领域,其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网络为香港金融机构提供了高频交易、区块链结算等场景的技术支撑,助力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生物医药领域,火炭数据中心及大湾区数据中心体系将提供强大算力支持,满足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等数据密集型任务的需求,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此外,中国移动与香港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科创企业提供定制化通信解决方案,降低初创企业的技术门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5G+AI技术赋能交通、医疗、环保等领域,例如支持实时路况分析、远程诊疗系统搭建等,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为科创应用提供广阔试验场。 (三)深化大湾区协同发展,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火炭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中国移动服务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大湾区核心数据中心体系的关键节点,该数据中心将促进粤港数据要素跨境流动,推动“香港研发+大湾区转化”的产业协作模式。通过跨境陆缆系统,香港的数据资源可与深圳、广州等内地城市的算力中心高效联动,形成“国际数据在港汇聚、内地算力协同支撑”的创新格局,降低科创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中国移动的全球通信网络助力香港科创企业对接国际市场,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技术项目落户,而大湾区的产业链优势则为香港科创成果提供产业化空间,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促进的开放创新生态,进一步增强香港对全球科创资源的吸引力,助力招商引资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01
-
邢台高能级产业平台:集聚动能促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邢台市聚焦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将其作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主战场,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群与创新赋能,持续提升平台承载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优化布局引领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邢台市印发《关于推进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以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为核心载体,重点打造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该市坚持“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原则,推动新引进项目向主导产业和省级产业平台集聚。邢台经济开发区作为重点平台,规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吸引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带动数十家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邢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聚焦新能源产业,构建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二)创新赋能提升平台发展能级。2024年,邢台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高能级平台提质增效的核心动力。该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力度,支持平台内企业建设研发机构,2024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多家。同时,持续推进众创空间和科创综合体建设,邢台经济开发区科创综合体投入运营后,已吸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提供研发设计、成果转化、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服务。此外,邢台市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平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服务集成优化发展保障体系。为保障高能级产业平台高效运转,邢台市坚持服务集成供给,2023年以来推出“平台服务集成化”改革举措。在招商引资环节,建立“产业招商地图”,精准对接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项目,推行“签约即开工”审批模式,压缩项目落地时间;在要素保障方面,统筹土地、电力、人才等资源向平台倾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建立平台建设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通过全方位服务保障,邢台市高能级产业平台吸引力不断增强,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项目相继落地,成为拉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7-01
-
红桥区深化东西部协作 聚力支援合作促发展
天津市红桥区在2023年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通过强化统筹谋划、聚焦产业协作、深化多元帮扶、加强总结宣传等举措,着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精准发力,推动招商引资、人才交流、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为甘肃省合水县、碌曲县发展注入红桥力量。 (一)强化统筹谋划,压实协作责任。红桥区严格对标国家东西部协作和天津市支援合作工作的标准要求,结合甘肃省合水县、碌曲县发展实际,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责任分工。建立由区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分析研判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举措,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加强与合水、碌曲两地的常态化沟通对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为协作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聚焦产业协作,激活发展动能。立足合水、碌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红桥区把产业协作作为支援合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导辖区企业赴两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在合水县,围绕苹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支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帮助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在碌曲县,结合当地生态畜牧业优势,协助打造畜产品品牌,推动建设冷链物流设施,畅通销售渠道。同时,搭建消费协作平台,组织开展“红桥—合水/碌曲”农产品展销活动,推动合水苹果、碌曲牛羊肉等特色产品进入天津市场,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三)深化多元帮扶,凝聚支援合力。整合街道、企业、社会组织、医院、学校等多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援合作体系。教育领域,推动红桥区优质中小学与合水、碌曲两地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和资源共享,帮助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医疗领域,组织红桥区医院专家团队赴两地开展义诊巡诊、专题讲座和临床带教,协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人才支援方面,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合水、碌曲挂职帮扶,同时接收两地干部来红桥跟班学习,通过双向交流促进能力提升。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捐赠教学设备、医疗物资和帮扶资金,助力当地民生项目建设。 (四)加强总结宣传,讲好协作故事。注重经验提炼和成果宣传,定期组织红桥区各结对单位与合水、碌曲两地开展交流座谈,总结在产业协作、民生帮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亮点成效。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主流媒体等平台,宣传报道红桥区与合水、碌曲在东西部协作中的生动实践,讲述两地干部群众携手攻坚、共谋发展的感人故事。同时,加强对协作工作的档案归集和经验梳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为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提供借鉴,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协作工作的良好氛围。
2025-07-01
-
潍坊市领导调研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2024年,潍坊市领导赴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强调要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实地察看产业园区与企业项目现场,对招商引资成果转化、项目建设效率提升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为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指明方向。 (一)坚守发展底线,筑牢项目建设基石。调研过程中,潍坊市领导深入航空动力产业园、和瑞电投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布局、施工进度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察看过程中强调,项目建设必须始终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同时,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组织施工,打造经得起检验的优质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项目建设严格执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保措施,推动绿色施工,实现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优化服务保障,激活项目推进动能。针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潍坊市领导指出,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包靠服务机制,加大包靠服务力度,明确包靠责任,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全程跟进。包靠人员要深入项目一线,紧盯项目规划、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高效有序推进。 (三)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方向。调研中,潍坊市领导对高新区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聚焦高新技术产业的做法给予肯定。强调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航空动力、储能科技等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要依托现有项目基础,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同时,要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实行错峰施工、科学施工、高效施工,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01
-
上杭县精准招商引育新材料产业“金凤凰”
上杭县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通过精准招商引资,成功引入由三家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共同投资的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作为当地新材料产业龙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战略引领,锚定新兴产业赛道。上杭县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项目落地。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落地,正是上杭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成果,项目由吉利集团、杉杉新能源和紫金矿业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超65亿元,主要生产三元前驱体,填补了当地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二)资源整合,构建产业协同生态。依托紫金矿业在上杭县的钴、镍等矿产资源优势,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原料就近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企业所在工业园区配套完善,生产所需的蒸汽、硫酸等物资可就近解决,形成“资源-生产-配套”一体化的产业协同体系。2019年12月,该企业投资超11亿元的一期项目竣工投产,2023年1至10月实现产值约9亿元,预计全年生产三元前驱体1.6万吨,实现产值约11亿元,目前产能已达设计产能的80%。 (三)持续发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建设设计产能3万吨的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上杭县将继续优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企业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同时围绕三元前驱体等核心产品,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逐步形成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025-07-0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