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招商】新疆实施六项行动 构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新疆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实施工业绿色发展六项行动,推动招商引资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此举旨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互支撑。 (一)推动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建设。新疆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统筹推进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艺创新、绿色生产、绿色管理及绿色供应链协同发展。通过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实现从产品研发到废弃处置全链条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转型,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二)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提升行动。围绕工业领域重点用能企业,新疆组织实施能效对标管理,引导企业参照国家及行业能效标准,查找能耗差距,制定节能改造方案。通过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工艺,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推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为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奠定能耗管控基础。 (三)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程。新疆在各地(州、市)组织开展工业领域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行动,依托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节能技术咨询、能效评估及改造建议。针对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开展深度专项节能诊断,聚焦生产环节能耗瓶颈,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 (四)强化节能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新疆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专题培训等活动,普及工业绿色发展政策法规与先进经验,提升企业节能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加强节能管理骨干人才培养,建立企业节能人才库,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绿色发展氛围。 (五)提升工信系统绿色服务能力。为保障工业绿色发展政策落地见效,新疆针对各地(州、市)工信系统开展政策及业务提升支持性服务行动,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工信干部对绿色制造、节能降耗等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服务水平,推动各项绿色发展措施精准落实。 (六)推进绿色制造示范体系建设。新疆组织开展绿色制造名单专项复核,严格评估已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的持续达标情况。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新的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动创建绿色园区和绿色示范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促进国家及自治区级绿色制造示范工程实施,引领工业绿色发展方向。 近年来,新疆深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已创建一定数量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通过六项行动的系统实施,新疆将进一步完善工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推动工业经济向低碳、循环、高效方向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工业力量。
2025-07-23
-
【伊犁招商】奎屯物流枢纽赋能特色产品畅销海内外
新疆奎屯市依托区位优势和招商引资政策,打造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物流园,通过智慧物联网平台整合资源,助力棉花、煤炭、玉米等特色产品高效流通至国内外市场。当地物流企业通过优化运输组织与拓展国际通道,显著提升了新疆农副产品的集散能力,为"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注入新动能。 一、智慧物流平台提升运输效率 新疆奎屯新亚科工贸有限公司建设的智慧物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了货物出入库、公检、发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该平台整合铁路专用线与公路运输资源,使棉花日均入库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并保障了煤炭、棉纱等大宗商品的快速周转。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物流成本,为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加工企业提供集约化服务。 二、多式联运网络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园区拥有5条铁路专用线,构建起"公铁联运"立体运输体系。货运列车每日常态化开行,将新疆特色农产品运往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市场,同时通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口至中亚及俄罗斯。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传统运输耗时长的问题,又打通了跨境贸易的物理阻隔。 三、季节性农副产品运输保障机制 每年第四季度,物流园区会启动专项调度方案应对农副产品运输高峰。通过提前调配车厢、优化装卸流程、24小时轮班作业等方式,确保番茄酱、玉米等易腐货物及时发运。统计显示,园区农副产品外运量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量占比逐年提升。 四、区域协同发展培育新增长极 奎屯市联合石河子、乌苏等周边城市形成产业集群,将物流服务半径扩展至整个北疆地区。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基础设施配套等政策,吸引更多加工企业入驻物流辐射圈。这种"产地+仓储+运输"的一体化模式,正推动新疆从资源输出地向贸易枢纽转型。 目前,奎屯物流枢纽已形成年吞吐量数百万吨的规模效应,其运营经验被列入全国物流业提质增效典型案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该枢纽将持续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为新疆特色产品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支撑。
2025-07-23
-
【新疆招商】新疆棉花产量创新高 全国占比超八成巩固领先地位
新疆棉花产业在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4.9%,创历史新高。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和机械化采收技术,新疆棉花品质和效益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的地位。 一、棉花产量与种植规模持续领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6%,总产量突破500万吨。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新疆逐步调减棉花品种数量,推广"一主两辅"用种模式,主栽品种占比达73%以上。南疆棉区积极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机采种植模式,实现节本增效。 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新疆棉花机采面积首次突破1150万亩,北疆棉区90%以上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地区机械化采收率逐年提高,带动生产效率整体提升。规模化种植比例增加和种植成本降低,推动棉花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品质与效益同步提升 在产量保持高位的同时,新疆棉花品质一致性稳步提高。通过标准化生产管理,棉花质量指标持续优化。新疆已成为国内纺织企业优质棉原料的主要供应基地,商品棉调拨量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 四、产业优势持续巩固 新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支持,构建了完整的棉花产业链。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棉花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国家重要的棉花战略基地,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25-07-23
-
【新疆招商】新疆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实现量增面扩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新疆通过优化金融政策与深化招商引资,推动民营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持续扩大,覆盖行业与主体显著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多措并举引导信贷资源倾斜,助力小微企业、高技术服务业及重点领域发展,区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信贷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新疆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保持两位数增速,截至9月末达3340.2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800亿元,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同步增长15%,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信贷格局。租赁商务服务业、基础设施领域成为主要投向,三大行业新增贷款占比近七成。 二、惠及市场主体数量大幅攀升 金融服务覆盖面加速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增长超三成,普惠小微贷款惠及12.48万户经营主体。私人控股企业获贷户数同比增长36.8%,反映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同步提升。政策红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关键支撑。 三、高技术服务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科技创新领域信贷投放表现亮眼,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143.8%,信息传输软件业增速突破100%。信贷资源向新动能领域集中,推动新疆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精准施策构建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通过完善融资对接平台、优化监管考核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首贷、信用贷款投放。差异化货币政策工具与财政贴息政策协同发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资金直达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新疆通过系统性金融政策创新,形成“量增、面扩、价降”的良性发展态势,为民营小微企业营造更优融资环境。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2025-07-23
-
【新疆招商】新疆财政多措并举降费减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通过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约6035万元。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为促进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和春耕生产,展现了财政政策服务大局的积极作用。 一、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惠及企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特定年份4月起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调整政策,将征收上限由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至2倍。新政策执行差异化征收措施:用人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不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的,按实际工资水平计征;超过2倍的则按2倍标准执行。经测算,该政策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840万元,既保障了残疾人就业权益,又合理均衡了企业用工成本。 二、取消居民身份证工本费减轻群众负担 同步实施的惠民政策包括停征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工本费。根据历史数据测算,该项费用减免每年可使约920万元直接惠及各族群众,简化了行政办事流程,提升了民生领域的获得感。这项政策尤其对边远地区居民和流动人口具有积极意义。 三、降低农资运输成本服务春耕生产 在特定年份春耕关键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收费公路化肥运输车辆实施为期两个月的计重收费优惠。政策执行期间累计减免通行费1480万元,直接降低了农资流通环节成本,有效平抑了化肥市场价格波动,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规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发改部门出台专项文件,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进行结构性调整,涉及4大类37项收费标准的全面下调。新标准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企业支出1795万元,主要惠及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部门表示,将持续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动态完善减负措施,重点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财税环境。
2025-07-23
-
【阿克苏招商】新疆5G网络建设提速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和民生服务。阿克苏地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政企协作,推动5G网络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截至统计时点,全地区累计开通5G基站819个,重点区域实现信号覆盖,为智慧城市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5G基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阿克苏地区工信部门公布数据显示,当地上半年新建并开通5G基站325个,基站开通率达100%。通过倒排工期、按月分解任务等措施,协调电信运营商争取资金与技术资源,全地区5G基站总数达819个,初步形成重点区域覆盖网络。这一进展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相契合。 二、跨领域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在医疗领域,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联合通信企业申报的《5G+糖尿病平台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自治区级评审并进入国家级示范项目候选名单。教育方面,新疆理工学院开展5G+智慧校园建设,探索产学研协同培养技术人才的模式。此外,5G技术已应用于工业互联网远程运维、农业物联网监测等场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试点示范工程全面铺开 阿克苏地区计划在工业园区推行5G智慧化管理,提升生产调度效率;在部分县市开展5G智慧农业试点,实现农田精准灌溉与病虫害监测;水利领域将搭建5G+水文监测系统。交通方面拟改造升级公交、出租车辆管理系统,并探索公路收费智能化,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四、政策保障持续强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部门将5G建设纳入重点督导项目,要求各地州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阿克苏地区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基站选址、电力配套等环节,同时引导运营商优化网络质量。根据规划,后续将重点解决偏远区域覆盖难题,并探索“5G+北斗”等融合应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数字支撑。
2025-07-23
-
【襄阳招商】11.6亿基金集群落户襄阳自贸片区 赋能创业创新发展
襄阳自贸片区近日迎来重大招商引资成果,汉江产业基金三只子基金成功落地,总规模达11.6亿元。这批基金聚焦创业培育、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将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为片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助力打造改革开放新引擎。 (一)立足自贸区政策优势构建基金赋能体系 2023年,襄阳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汉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抢抓改革契机,依托自贸区在股权投资、跨境金融等领域的政策便利,推动三只子基金集中落户。作为汉江产业基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基金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集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股权投资模式,为片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求 此次落户的基金集群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进行差异化布局。其中,天使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为自贸片区内从事创新创业的团队提供启动资金和资源对接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项目孵化。青春邦襄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则聚焦上市企业并购重组,通过资本运作推动企业产业链整合与转型升级。长江长证(襄阳)产业投资基金则定向投向汽车、先进制造、医药医疗、新材料等片区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深化产融结合激活片区发展动能 基金落地以来,已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对自贸区内11家企业完成投资,覆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软件信息等多个领域。这些投资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引入产业资源、管理经验等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对华虹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投资推动其关键技术研发加速,普创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则借助资本力量扩大生产规模。基金的持续投入有效激发了自贸片区市场主体活力,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3
-
【湖北招商】邓卓海率队考察天鼎微波科技推动军民融合项目落地
襄阳自贸片区主要领导带队赴深圳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考察天鼎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的毫米波雷达项目。此次对接旨在推动军民融合产业与当地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协同发展,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 一、考察团队深入了解了天鼎微波科技的核心技术与市场应用。该公司专注于通讯设备天线及毫米波雷达模块的研发生产,产品覆盖汽车传感、智慧城市、无人机等多个领域。企业计划在襄阳投资建设毫米波雷达项目,并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双创基地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二、襄阳自贸片区主要领导对天鼎微波科技的投资意向表示欢迎,并指出其技术方向与当地产业布局高度契合。毫米波雷达在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项目落地将有效促进襄阳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强化军民融合产业链条。 三、考察期间,双方就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等关键问题交换意见。襄阳自贸片区明确表示将优化营商环境,协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需求,确保合作顺利实施。 四、天鼎微波科技的技术实力与产业化能力得到充分肯定。企业依托核心专利布局,已在毫米波雷达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未来与襄阳的合作有望形成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的良性循环。 五、此次考察进一步明确了襄阳在军民融合领域的招商重点。通过引进高端制造项目,当地将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后续工作将聚焦项目落地细节,推动政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5-07-23
-
【襄城区招商】襄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签约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襄州区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签约,涵盖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总投资规模显著,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襄阳正大百万吨饲料工业项目作为核心项目,将带动当地养殖业向现代化转型,进一步巩固襄州区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优势地位。 一、重大项目集中落地夯实产业基础 此次集中推进的11个项目中,开工项目5个、竣工项目2个、签约项目4个,涉及饲料加工、房地产开发、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襄阳正大百万吨饲料工业项目作为开工项目代表,总投资6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0万吨饲料的产能,直接服务正大集团3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推动襄州区农业产业化链条延伸。此外,清研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项目竣工,标志着襄州区在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取得突破,为区域制造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二、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强化农业现代化 襄州区依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优势,重点布局农业深加工项目。襄阳正大饲料项目通过“企业+农户”模式,预计带动超万户农户增收,促进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期竣工的襄阳本造轩蜂蜜酒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精深加工路径,提升附加值。这些项目落地后,将巩固襄州区作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与加工中心的地位,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三、优化服务机制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襄州区明确提出“项目签约是铜、落地是银、达产是金”的工作导向,通过强化“襄州服务”“襄州速度”“襄州质量”等品牌,为项目提供全周期支持。具体措施包括简化审批流程、专班跟踪对接、精准解决企业诉求等,确保签约项目快速落地、在建项目按期投产。此次集中活动中,浙江争游网游运营中心等签约项目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相关部门将重点协调资源,推动项目早见成效。 四、多元产业协同培育经济增长点 除农业和制造业项目外,襄州区积极引入现代服务业项目。襄阳蓝海豚智慧电商物流中心签约落地,将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提升商品流通效率;和信清河城开发项目开工,助力产城融合与城镇化建设。通过多元产业协同,襄州区逐步形成“农业稳基、工业强区、服务业赋能”的发展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此次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是襄州区深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举措。未来,襄州区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2025-07-23
-
临沂机场春运客流创新高 航空枢纽助力招商引资
新春伊始,临沂机场迎来运输生产"开门红",单日旅客吞吐量突破4800人次,刷新复航后历史纪录。作为鲁南地区重要航空枢纽,临沂机场通过优化航线网络、提升服务品质,为区域招商引资搭建高效空中通道,进一步推动临沂商贸物流国际化进程。 一、春运保障成效显著航空出行需求激增 今年春运期间,临沂机场多措并举应对客流高峰,通过增加值机柜台、优化安检流程等措施提升保障能力。数据显示,春运启动后机场日均客流较往年同期增长明显,其中单日最高吞吐量较历史峰值提升约15%,反映出临沂及周边地区航空出行需求的持续升温。 二、国际航线网络拓展赋能对外开放新格局 去年初,临沂至曼谷定期航线正式开通,标志着临沂机场国际航空市场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该航线不仅便利了商贸人员往来,更带动了临沂与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产业合作。目前临沂机场已累计开通十余条国内干线及国际航线,初步形成覆盖华东、联通东南亚的航线网络布局。 三、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服务能级全面提升 近年来,临沂机场相继完成航站区改扩建、智慧机场建设等重点工程,旅客保障容量提升至300万人次/年。通过引入自助值机、人脸识别等智能化设备,平均旅客通关时间缩短40%。航空口岸功能的完善,为临沂市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十四五规划引领擘画航空发展新蓝图 根据民航发展规划,临沂机场将重点推进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计划新增至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货运航线。同时深化"航空+"产业融合,通过发展临空经济、培育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助力临沂商城转型升级。未来五年,机场预计将实现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0%以上的发展目标。 当前,临沂市正以机场扩容提质为契机,加速构建"铁公机"多式联运体系。随着航空运输服务能力的持续增强,这座商贸名城将进一步凸显其在鲁南经济圈中的开放门户作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