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招商】外资加速集聚中国 高技术产业与西部区域成投资新热点
今年以来,中国招商引资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速超7%,高技术产业与西部地区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增长极。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发展平台。 一、外资规模稳步扩大单月增速创新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同比增长7.2%。值得注意的是,6月单月外资使用量同比增幅达8.5%,创下近年来的新高。这一趋势表明,尽管面临国际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 二、高技术产业引领外资结构升级 外资投向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高技术产业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力领域。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超过40%,占外资总量的比重接近三成。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速尤为突出,同比增幅超70%,反映出外资正加速向研发创新、信息技术服务等高端领域集聚。 三、区域开放协同效应显现 西部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外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超20%,自贸试验区增速同样突破20%,表明区域开放政策与制度创新成效显著。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西部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四、国际资本来源多元化 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欧盟对华投资同比增幅超20%,东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速均高于7%,显示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贸纽带持续深化。 五、制度型开放释放政策红利 近年来,中国通过修订外商投资法、缩减负面清单、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等举措,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这些制度型开放措施有效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提升了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期。 当前,中国正进一步推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改革,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随着开放力度加大,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投资目的地。
2025-07-20
-
【新疆招商】新疆减税降费政策显成效 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今年以来,新疆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通过优化服务、精准施策,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前四月,新疆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7.35亿元,惠及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 新疆税务部门围绕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包括9条落实意见、13条复工复产支持措施和15项优惠政策,形成多层次政策体系。通过“非接触式”办税、多渠道支付等便利化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某包装企业受惠于政策扶持,迅速恢复产能并实现全面达产,成为政策落地的典型案例。 二、服务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新疆税务局建立政策落实清单,实施“项目管家”制度,为重点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同时,拓宽网上办税渠道,简化流程,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针对困难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延期缴税、减免缓退等差异化措施,切实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三、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 中小微企业是减税降费的重点对象。新疆通过降低税费负担、延长政策期限等方式,帮助企业缓解经营压力。以乌鲁木齐某食品包装企业为例,政策扶持使其克服疫情影响,稳定就业并扩大生产规模,展现了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 四、持续深化政策落实 下一步,新疆税务部门将强化“一企一策”服务,动态响应企业需求,推动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力。通过加强政策宣传辅导、优化监管方式,确保减税降费与培育税源相结合,为市场主体长期健康发展创造更优环境。 新疆减税降费政策的扎实落地,不仅缓解了企业短期困难,更通过增强内生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疆营商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形成良性循环。
2025-07-20
-
【新疆招商】金融支持重点项目成效显著 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系统持续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通过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举措,有效促进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648个重点项目提供3537.9亿元授信支持,重点项目贷款余额实现较快增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重点项目获授信规模显著提升 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前三季度授信总额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3%,覆盖18个重点行业。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获得58.3%的贷款资金,体现出金融资源对自治区重大基建工程的倾斜支持。贷款余额环比增长7.4%,增速明显高于全疆贷款平均水平,反映出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持续投入。 二、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惠及实体经济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新疆重点项目融资成本呈现下降趋势。新增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较全疆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低0.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有效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提升了项目投资回报率,增强了市场主体发展信心。特别是对农、林、牧、渔等涉农领域重点项目,金融机构通过优惠利率政策给予特殊支持,相关贷款余额实现31.5%的高速增长。 三、信贷结构优化服务重点领域 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自治区发展战略,信贷资源配置呈现明显结构性特征。除基础设施领域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获得11.9%的信贷份额,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分别占比8.6%和6.9%。这种信贷结构既保障了传统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又支持了现代服务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新疆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林、牧、渔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相关领域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这种差异化信贷政策,既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025-07-20
-
【新疆招商】金融支持重点项目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与农业领域获重点倾斜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业围绕"六稳""六保"工作部署,通过加大信贷投放、优化利率定价等措施,有效支撑了重点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前三季度,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648个重点项目提供3537.9亿元授信额度,占项目总投资的35.3%,贷款余额增速显著高于全疆平均水平,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一、信贷投放规模与结构特征 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的特点。基础设施类项目获得58.3%的信贷资源,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水利等关键领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11.9%的占比居次,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分别获得8.6%、6.9%的信贷配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31.5%,高出全疆同行业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凸显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的精准倾斜。 二、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通过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传导机制,新疆重点项目融资成本呈现"量增价降"态势。新增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至4.5%,低于全疆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0.5个百分点。利率下行有效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基建领域受益明显,部分重大项目获得基准利率下浮10%-15%的优惠。 三、重点领域突破性进展 在能源项目方面,金融机构围绕"十四五"规划布局,重点支持了准东、哈密等能源基地的煤电油气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交通领域累计授信超800亿元,用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格库铁路新疆段等枢纽工程建设。农业产业化方面,75.7亿元信贷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助推南疆四地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政策协同效应显现 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占比达42%,商业银行配套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平均延长1.2年。银保监部门推动"银团贷款+债券承销"综合服务模式,18个跨省区项目获得联合授信支持。财政贴息与担保增信措施协同发力,使得项目资本金比例平均降低3-5个百分点。 五、可持续发展动能增强 信贷资源配置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导向。清洁能源项目授信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速达24%,均高于全疆贷款平均增速。乌鲁木齐、昌吉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得"投贷联动"专项支持。同时,金融机构建立ESG评价体系,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执行差异化授信政策,绿色信贷余额占比提升至19.3%。 当前,新疆重点项目建设已形成"信贷牵引、多元融资"的良性循环机制。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推动建立重点项目融资对接长效机制,优化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并探索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工具应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更坚实的金融保障。
2025-07-20
-
【新疆招商】新疆以重点项目牵引有效投资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创新机制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建立“1+N”项目推进模式,通过省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六重”清单动态管理、审批联席会议等机制,破解项目落地瓶颈。全年召开多次视频调度会议,推动近50个重大项目问题解决。在制度保障下,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超时序进度。 二、重大工程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截至9月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20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0%。G7高速公路梧桐大泉至伊吾段、昭苏机场、南疆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20个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总投资逾500亿元。库尔干水利枢纽、将军庙至淖毛湖铁路、5G网络建设等81个项目提前实现开工,超额完成年度新开工目标。这些工程既完善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硬件支撑。 三、投资结构凸显高质量发展导向 在重点项目带动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资金更多投向民生改善和新兴产业领域。农房抗震改造工程惠及基层群众,铁塔5G项目加速数字基建布局,反映出投资正从传统领域向补短板、促创新方向转型。通过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既拉动当期经济增长,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 四、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明确将保持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效能。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惠企政策等措施,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未来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能源资源转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谋划更多战略性项目,形成投资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2025-07-20
-
大丰港招商新动向 全力筑强实体根基
今年以来,盐城大丰港以招商引资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推进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通过系统性举措助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港口区域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优化布局,深化政企协作与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发展质效,展现出强劲的区域经济增长动能。 一、招商引资战略优化布局 在2024年春季,盐城大丰港积极响应省级号召,开展专题招商引资行动,构建专业化、精准化项目引介机制。港口管理局设立常驻工作小组,强化国际国内联动,依托江苏沿海经济带区位优势,深度挖掘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潜力产业,组织多层次项目评审会议,确保项目源头导入高质量、高效益。同期,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框架下,拓展区域协同网络,策划系列专题推介,如近期在苏南城市举办的生物技术洽谈活动,强化项目信息捕捉与转化效率。 二、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步伐 进入2024年,盐城大丰港多领域重点项目提速建设。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结合国家级产业政策,支持如大型风电整机制造项目于今年一季度启动主体施工;在农产品加工板块,港区重点协调仓储与深加工项目落地,促进产销融合。同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进程加快,联动上海等城市资源,引进生物技术企业项目投产运营。项目开工率提升,得益于例会制度的完善,港区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设计、审批与施工环节无缝衔接。 三、项目服务保障体系强化 为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盐城大丰港在2024年强化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与要素供给,推动企业入园与用工协同,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金融支持等便捷服务。针对建设中的重大项目,港区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及时化解难点,如加快重工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此外,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升级,港口物流、仓储等系统全面联动,确保项目竣工后顺利运营。 四、创新招商机制多元拓展 2024年上半年,盐城大丰港深化招商模式创新,组织多场异地推介活动。招商团队密集出击,以产业链群为核心导向,精准锁定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巡回路演与合作洽谈。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项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提升项目跟踪效率。港口还强化产学研融合,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推动技术转化类项目签约,为实体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五、经济生态与未来展望展望 目前,盐城大丰港实体经济生态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成果逐步显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展望后续发展,港口将继续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项目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韧性,助力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迈向更广阔经济图景。
2025-07-20
-
盐城沿海工业经济动能强劲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拉动全域增长
今年以来,盐城市通过深化招商引资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沿海工业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沿海区域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九成,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一成果得益于盐城市统筹推进开放合作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为东部沿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一、沿海经济带成为工业增长主阵地 盐城市5个沿海县(市、区)在前三季度的工业总产值达2475.2亿元,占全市比重54.9%,凸显其主导地位。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区域新增产值261.6亿元,贡献率高达92.9%,增速较全市平均水平快5.2个百分点。这表明沿海区域通过产业链集聚效应,已形成规模化的经济增长极。 二、开放合作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盐城市将招商引资作为关键抓手,重点引进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通过举办国际经贸洽谈会、建立跨国企业合作平台,累计落地多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其中,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超200家,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三、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盐城市沿海区域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例如,大丰港经济区通过建设智慧工厂,使单位能耗同比下降18%,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这种“存量优化+增量提质”的模式为工业增长提供了双轮驱动。 四、基础设施完善强化发展支撑 盐城市近年来投入专项资金完善沿海港口、铁路等交通网络,建成深水航道和万吨级泊位,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5%。同时,沿海县区建成3个省级科创孵化平台,吸引科研机构入驻,为产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硬件与软件的双重提升,显著增强了区域竞争力。 五、政策协同释放制度红利 盐城市出台《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土地、金融等要素向沿海倾斜。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席机制,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企业平均投产周期缩短40%。此外,税收优惠和人才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当前,盐城市沿海工业经济已进入量质并举的发展阶段。未来,该市将继续深化“向海发展”战略,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为长三角北翼经济崛起注入持续动力。
2025-07-20
-
【盐城招商】盐城工业投资增速领跑全省 重大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盐城市以“产业项目载体提升年”为抓手,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和全流程服务保障,推动工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市工业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省级督查组的专项指导下,当地聚焦基础设施升级和民生工程,构建起覆盖9个省级、156个市级项目的动态管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重大项目集群式推进形成示范效应 盐城市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版头条”,建立“一项目一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以静脉产业园、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为代表的省级重点项目,通过挂图作战实现建设进度可视化。徐宿淮盐铁路盐城综合客运枢纽等交通枢纽工程,不仅完善了区域立体交通网络,更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集聚发展。督查组现场考察的351省道等国省干线改造项目,显著提升了沿海经济带的物流效率。 二、工业投资结构呈现高质量特征 前7个月全市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同比提升,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幅明显。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主要载体平台通过产业链招商,吸引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关键项目落户。在投资拉动下,当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同期提高,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数量居苏北地区首位。 三、体制机制创新破解要素制约 为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盐城市建立市、县两级联动服务专班,对用地审批、环评等环节实施并联办理。通过“拿地即开工”等改革措施,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缩。在资金保障方面,创新运用专项债、产业基金等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督查组特别关注的新水源地工程,正是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模式解决了重大民生项目的资金需求。 四、民生工程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惠及数万户居民,同步配套建设的教育医疗设施提升了城市宜居度。铁路盐城北站等交通枢纽的建成,使县域经济融入长三角两小时通勤圈。督查过程中发现,当地将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布局深度绑定,如在建设351省道时同步规划了物流产业园,实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的复合效应。 当前,盐城市正以省级督查为契机,对重大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机制。随着后续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的陆续开工,工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持续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2025-07-20
-
【盐城招商】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提速 重点项目投资超51亿
今年以来,盐城市以“五个一”战略工程为引领,通过招商引资加速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1月份,“三带一群”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港口吞吐量、央企投资等关键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海洋经济、临港产业等新动能持续释放,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战略布局驱动沿海开放新格局 盐城市紧扣“大交通”“大生态”“大海洋”“大上海”“大开放”五大方向,系统性推进沿海开放开发。通过整合港口、产业、城市资源,构建“三港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培育海洋经济、飞地经济等特色业态。1月份,沿海5个经济区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3%,税收增幅达10.6%,显示政策红利逐步转化为发展实效。 二、重点项目支撑产业升级 “三带一群”100个重点项目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领域,1月份投资进度达年度计划的7.6%。其中,央企在盐城布局的92个项目总投资超1579亿元,涉及海上风电、绿色石化等战略性产业。港口枢纽功能同步提升,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8%,外贸吞吐量增幅达26.1%,凸显开放型经济活力。 三、绿色创新引领发展转型 盐城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打造“蓝色增长极”。通过创新沿海服务机制,推动临港产业低碳化改造,如大丰港区建成全国首个“零碳”码头示范区。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保持稳定,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占比提升至34%,为绿色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四、区域协同激活开放潜能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盐城市强化与上海等城市的产业链协作。1月份新增跨区域合作项目7个,飞地经济园区引进企业19家。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联动效应增强,外贸进出口额同比提升21%,开放载体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盐城市沿海经济带已形成“港口拉动、产业联动、生态推动”的发展态势。随着新一轮行动计划落地,预计全年将新增投资超800亿元,进一步巩固区域高质量发展优势。
2025-07-20
-
【盐城招商】盐城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重点技术研发投入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盐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重点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百项重点开发新产品(技术)研发投入达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5.7%,同时重点推广的百项新产品实现开票销售8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8%,多项技术已在国家级重点工程中示范应用。 一、重点技术研发投入稳步推进 盐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季度,全市百项重点技术研发投入规模达32亿元,接近全年计划的半数。其中,恒力客机垂直尾翼加工技术装备、金风6MW海上风机等项目的突破,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中科重工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锅炉的成功研发,进一步提升了盐城市在能源装备领域的竞争力。 二、新产品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盐城市重点推广的百项新产品已实现开票销售85亿元。捷士通5G天线、丰海海水淡化系统等产品在市场上表现突出,长虹飞机涂装机器人、海特海工平台等高端装备的研制进展顺利。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本地产业链升级,还为上海商飞C919、滨海港风电场等国家级项目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盐城市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重点布局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华星LED超薄高亮背光板、汉印6代PCB高速喷印机等产品的研发成功,标志着盐城市在电子信息领域取得新突破。此外,金风科技的海上风机项目已在滨海港风电场实现示范应用,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四、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盐城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优质项目,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盐城市将继续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07-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