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重庆芯中心位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核心区域,是东湖高新集团与两江产业集团联合打造,并且成立项目公司重庆东湖高新发展有限公司。项目18亿元,占地377亩,总建筑规模44万平方米,容积率1.49,绿化率29%,建筑密度32%。 项目用地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成有22万方,项目二期有16.8万方。交付日期预计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 厂房有三层、五层、六层、七层、九层 面积从396到900m²。有2500个停车位 三层厂房,一层一户,一、二层 900m²,三层 625m²,层高7.2米和4.2米 五层厂房(小户型),五层,每层分2个房间,面积565m²,首层高6.6米,其余高4.2米 五层厂房(大户型),五层,每层分2个房间,面积575和720m²,首层高6.6米,其余高4.2米 六层厂房,每层都是6.6米、每层分两间,面积635m² 九层研发厂房(地标建筑,首层5.1米,其余全是4.2,每层分4间,面积470m² 九层研发厂房,首层5.1米,其余全是4.2,每栋分2间,面积400和545m² 十层研发厂房,首层4.5米,其余全是3.9,每层分3间,面积2个410和1个675m²
北京
公司目前拥有上海奉贤区杭州湾沿岸25亩园区服务中心,环境优美,整个园区厂房面积10000多平方米,可租用面积8000多平,其中包括船艇制造车间一幢并配有5T起重机一台;精装修办公楼一幢;三层楼仓储厂房一幢,内含2T货梯一部,30米试航码头一座,标准停车位二十余个,员工餐厅等等。整个园区配有高压电房核准最大限额630千瓦。
浙江-台州-三门县
一、历史沿革2006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同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核定面积为0.57平方公里。2017年8月,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大湾区开发战略,整合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和沿海工业城等产业平台,成立台州市北部湾区,在三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增挂台州市北部湾区管理委员会牌子。2020年,三门县在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基础上整合临港型区块、沿海工业城区块进行整合提升,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方案,核定面积为67.58平方公里。二、开发区域三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严格贯彻省、市、县委、县政府领导,着力于开发建设滨海科技城、大湖塘新区、工业园区、铁路站场四个区域。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滨海科技城启动区块基础设施投入近30亿元,建成城市道路60公里,填筑路基92公里,完成绿化面积80万平方,滨海新城首期13.5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区域交通、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大民生格局逐步完善,浙大医院三门湾分院正式运营,三门技师学院、启超中学、英华外国语学校等一批学校成功落户,国药健康产业园、文旅小镇、元创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滨海新城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大湖塘新区共有30多家部门和10余家金融机构进驻办公,居住人口近3万,春之谷幼儿园动工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已发展成为我县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局部区块“退二进三”有序推进,形成以海市黄龙饭店、装饰城、青蟹市场、客运中心为中心的商业圈与交通枢纽,三门湾科创广场建成投入运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项目到装修装饰阶段,基本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大体系。三、机构设置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县政府派出机构,为正科级建制。四、发展概况2020年,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182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0.7亿元(同比增长18.75%),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78%;财政总收入23.4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2.38亿元,同比增长35.28%;固定资产投资64.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5.2亿元,技改投入1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09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0%。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主导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分别实现增加值65.98亿元、191.18亿元、91.47亿元,71.12亿元增速分别为23.55%、49.35%、74.10%、22.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78亿元,同比增长120.7%。2020年入选浙江省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五、重点产业链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将重点打造以高性能塑料及树脂、聚氨酯材料及原料、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为核心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以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和先进轨道交通用钢为核心的先进钢铁材料,以特种陶瓷和新型建筑材料为核心的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积极拓展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到2022年,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0%左右,规模突破12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实现进出口额17000万美元,其中出口额突破16000万美元;力争新建设2家以上国家级新材料领域创新中心或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2家以上高水平研究院(所)等科技创新载体;建成高性能橡胶基地、先进轨道交通基地、新型建筑材料基地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到2025年,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将完成新材料产业链全方位布局,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60亿元。
河南-新乡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3年,2006年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目前已形成高科技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高成长性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并拥有绿色纤维专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人造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全产业链配套体系。在经济活动方面,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以项目之“进”促进发展之“稳”。该区曾多次邀请外地企业到新乡参观考察,并成功促成了合作项目。同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持续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督导工作机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此外,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开展烟花爆竹禁售禁运禁燃禁放宣传活动,以引导和督促本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遵守相关规定,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同时,该区还关注群众来访和诉求,积极接待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广东-江门-新会区
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位于新会区,是江门市五大万亩产业园区之一,是经省确认保留的化工园区,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园区初步规划总面积约9421亩,重点发展先进材料(新能源电池、石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战略产业集群。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水路运输便利。集聚区位于江门大道东南线旁,距西部沿海高速出入口仅5公里;广珠铁路在园区的东边通过,与古井货运站场距离仅6.5公里;西面濒临银洲湖黄金水道,可通航万吨海轮。加上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集聚区将融入到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地区的1.5小时经济圈内。珠西新材料集聚区规划总面积约9421亩,位于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东组团(新会区古井镇)。园区共分为五个区域,属于省产业转移园,具备承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条件,是大湾区范围内可提供连片三类工业用地的省级专业化工园区。集聚区已建有一座220KV变电站,为园区提供电力支持。年供蒸汽热量145万GJ,年供电量6亿千瓦时的集中供热设施、处理量为2.5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已同步建成为企业提供配套保障。珠西新材料集聚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石化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主要包括高端环保型涂料产品、油墨产品、建筑化学品、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等,形成集聚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兼具发展生物化工、食品添加剂等,并大力完善配套的物流产业、服务产业等配套,形成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特征明显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越南-莱州
货运站距离:距离莱阳站91公里 高铁距离:距离烟台站164公里 港口距离:距离烟台港165公里 机场距离:距离烟台蓬莱国际机场126公里 区位介绍:烟台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城市、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海滨城市,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与威海同为中国著名的“雪窝”。 公路运输:G20青银高速公路、G18荣乌高速公路、G25长深高速公路、G22青兰高速公路 铁路运输:济青高铁、京沪二通道 园区周边房价:8950 元/㎡ 两居室租金:2000 元/月 本市住房均价:8340 元/㎡ 园区生活配套:医院、学校、超市、便利店、食堂餐厅、银行ATM、菜场、汽车维修、家政服务、快递点、理发店、公交站一应俱全 居住环境:区内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绿化率较高,交通便捷,物业服务周到。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商业环境: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 区内有地价评估事务所、房地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 超市:1.兴业超市(开建小区北) 2.大润发(莱州店) 3.家家悦(莱州开发区店) 4.家家悦(莱州城港路店) 5.彩虹超市 百货商场:1.印象城购物中心 2.百货大楼 3.莱州市商业中心 4.世纪阳光购物广场 5.兴隆土产超市 酒店商务:1.速8酒店(莱州市城港路店) 2.奥城国际大酒店 3.莱辉酒店 4.新悦大酒店 5.莱州曼哈顿商务酒店 休闲娱乐:1.掖县公园 2.莱州河滨公园 3.雕塑公园 4.公园北路 5.公园南路 医疗:1.济生医药 2.城港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孙玉娟内科诊所 4.杜桂林口腔诊所 5.莱州市妇幼保健院 教育:1.莱州市玉皇中学 2.莱州双语学校 3.莱州实验中学 4.烟台理工学校 5.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广西-贺州
灵峰标准厂房工业园位于贺州市灵峰镇,地处粤、桂二省(区)交界处,是珠江三角洲通往桂北、湘西和西南各省区的必经之地。是贺州乃至广西的东大门,东连广东省肇庆市,南连广西梧州市。207、323和信怀公路等三条国道、省道贯穿全境。园区西侧广州-贺州高速公路距广州170公里,南临省道S323,园区距洛湛铁路信都站30公里,以及园区内规划的“一纵四横”的高等级道路,内外织就了工业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灵峰标准厂房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约3000亩的工业园区,其中一期开发约2000亩。工业园总投资约4.8亿元,其中一期投资3.2亿元,二期投资1.6亿元。工业园按照前瞻性、高起点的理念建设。工业园配套设施完善:工业园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等级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园区一座自来水厂已建成供水,供水能力5000吨/日;园区已建有110KV变电站一座,南方电网公司220KV变电站已在设计施工阶段;规划有日处理量150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建成后将引入铝材深加工、电子产品、金属制品等高附加值产业及产业链。工业园将以环保绿色的环保理念将其建设成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是广州市政府为优化商贸流通格局、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而打造的战略性平台。作为广东省及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该园区选址番禺化龙镇,规划占地约4800亩,依托区位优势与政策引导,致力于构建集商品展示、国际采购、保税物流、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展贸生态圈。广东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以“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为发展导向,通过创新功能布局与服务体系,形成商贸展览、研发创新、金融支持、生活配套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业态。园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位,依托高效交通网络,可快速连接珠三角主要城市群,为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便利。在功能定位上,广东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注重与传统商贸业态错位互补,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全链条贸易服务平台。广东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始终以提升产业能级为目标,分阶段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完善,逐步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展贸生态体系。园区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为企业提供从产品展示到跨境贸易的全方位支持,助力商户拓展全球市场。近年来,园区持续推动硬件设施升级与服务模式创新,逐步实现从传统交易市场向智慧展贸基地的转型。广东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招商引资,欢迎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享招商政策!咨询电话:400-162-2002
广西-贺州
信都工业区八桂工业园包括:八桂木材加工集散中心和八桂建材工业基地,工业园区位于八步区仁义镇保福村蝴蝶寨,地处湘、桂、粤三省结合部,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离贺州市区60公里,毗邻207国道,距广贺高速公路6公里,离拟建的洛湛铁路信都(仁义)火车站6公里,东去广州200公里,南下梧州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基地。
广西-贺州-八步区
铺门扶隆产业区,位于风光优美的八步区铺门镇扶隆村,总规划用地面积10000亩,总投资为36亿元,项目建设为铝型材,园区采用模块化规划,分期建设,首期开发3000亩,项目建设投资约25亿元。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已完成了对产业的详细规划,完成了项目的备案登记。建设周期5年。项目建成后可容纳200多家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入驻,首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后,22012年可迎接首批产业转移的企业入驻投产。铺门扶隆产业区属八步区信都工业区直辖,区位优越,环境秀美,交通便利,207国道和洛湛铁路均从产业区旁经过,境内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开发资源潜力大。作为产业区硬件工程在建110KV变电站,2年内计划投资建设的项目有:日制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以及占地200亩的物流中心场所若干幢。这些硬件工程的建设,为推进和发展“工业房地产”和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东莞
道滘小河村沥江围工业区坐落于道滘镇的北部,与万江仅一河之隔,京港澳高速更是横穿其境,使得这里的交通极为便捷。一期计划更新面积约150亩,未来将依托道滘镇的新材料产业基础,聚集5G产业,助力小河村乃至道滘镇的经济增长。小河项目占地约950亩, 预计总投资达110亿元,分三期进行开发。目前,第一期150亩的启动区已有5栋建筑封顶,预计今年内将实现主体建筑全面封顶。在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并行推进的策略下,一期项目已与超过100家优质企业进行了深度对接,并成功吸引了71家企业表达落户意向,其中不乏“专精特新”企业。 若项目一期能顺利投产,预计将为小河村集体带来每年600万元的租金收入。展望未来,小河村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
广东-东莞
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通过垂直化产业空间构建,建设70-150米高的工业大厦、产业大厦及超高层办公配套,容积率提升至4.5-5,土地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高4-5倍。园区形成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等主导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8月已签约企业59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4家、华为等品牌供应商67家。配套网红食堂、人才公寓及商业品牌,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2022年实现总产值112.62亿元。作为东莞工业上楼典范案例,吸引全国47个考察团调研学习。2018年完成一期A区19.5万平方米建设并交付使用,2020年实现B区26万平方米厂房交付。2024年8月新增88家企业通过"整体达标"验收,累计141家企业获得不动产权证 。2025年4月C区工业厂房顺利封顶,标志着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的三期建设全面完工。一、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产业空间突破传统厂房形态,构建三类垂直化载体:工业大厦:建筑高度70米,层高6-8米可实现重型设备上楼,楼面荷载达0.75-1吨/㎡;产业大厦:100米高度空间整合研发与生产功能,形成"前店后厂"布局;超高层配套:150米办公大楼集中展示中心与总部基地,配套空中连廊实现楼宇互通。二、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招商产业截至2024年8月形成"5+N"产业体系: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占比37%;高端电子信息企业占比28%;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占比19%;大数据及物联网企业占比11% 园区构建"上下楼即上下游"生态链,67家华为/VIVO供应商形成协同制造网络。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5%。三、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配套设施生活配套包含:可容纳3000人就餐的智能食堂;配置1300套人才公寓;麦当劳、肯德基等商业品牌入驻空间布局中绿化率达50%,通过空中连廊串联12万平方米景观园林。2024年组织专利培训、青少年科普等68场产服活动。
广东-东莞
东莞市虎门镇现代化产业园南栅西头智能制造项目位于南栅六区民昌路西南侧,占地6.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6万平方米,共建设8栋十层的标准厂房及配套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工期912天,预计2026年4月建成投用。项目定位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致力打造优质产业成长平台,意向招引新型通信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工业互联网、高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相关产业入驻,主动承接深圳等先进地区产业溢出,引导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助推虎门产业升级。作为虎门镇现代化产业园首宗集体工业项目,南栅西头智能制造项目的动工,必将有效提升虎门对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聚集能力和承载水平,对激活集体经济活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东莞
东莞寮步百业工业园位于寮步镇西部,由寮步对外经济发展总公司与东莞市外资引进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占地面积1500亩。园区邻近莞樟公路,距莞深高速公路入口约2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该工业园以高新科技企业集聚为定位,已入驻韩国三星、香港伟易达、日本先锋、澳洲安姆科等国际企业,201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90亿元。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现有从业人员2万余人,预计三年内人口规模将增至5万。作为寮步镇重点招商载体之一,其发展规模在东莞市内居于前列。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国际性企业云集,特别适合国际性著名的高新科技企业进园设厂。
广东-东莞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东莞高新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地处东莞中部,形成以华为为龙头的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涵盖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2020年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园区建有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拥有6所高校、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89%,R&D投入强度超10%,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2家。2024年位列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第20位,获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2025年启动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方案,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0.2966公顷保障华为研发中心建设。全年部署AED设备100台,建成全国首个“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一、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月正式获国务院授牌。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地处东莞几何中心,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为广东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提供示范。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省部共建中国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等荣誉称号。2024年5月,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点打造的全国首个“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落地,截至2024年底,累计接通视频电话11984通,视频接通率74%,成功指导心肺复苏32例,指导海姆立克法20例,指导压迫止血957例,完成AED部署100台,培养急救志愿者12920名。二、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规划松山湖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共山水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努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园区按照功能布局,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区、中心区、台湾高科技园和南部区四大片区:北部区是高科技产业、研发平台聚集区。中部区是教育、研发、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IC设计产业聚集及高新技术创业区。台湾高科技园是台湾高端产业项目主题园区。南部区是研发总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产业区。三、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置交通园区位于广东东莞市的几何中心,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道路】有107国道、莞樟公路、石大公路、松山湖大道等多条国家、省、市一级公路。【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和常虎高速在园区南北交汇,有四个出入口,并与广深高速、龙大高速和南光高速相连。【铁路】距东莞火车站15分钟车程,深圳火车站60分钟车程,广州火车站70分钟车程。【港口】距东莞虎门港20分钟车程,广州港60分钟车程,深圳盐田港80分钟车程,香港货柜码头120分钟车程。【机场】距深圳机场30分钟车程,广州机场80分钟车程,香港机场120分钟车程。
广东-深圳
广东-珠海-香洲区
广东-汕尾
安徽-亳州-蒙城县
安徽-滁州-天长市
提交选址计划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意向区域
计划描述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预计产值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