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招商】东莞海关优化服务助力中欧班列提速
在粤港澳大湾区外贸加速复苏的背景下,东莞海关通过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流程,为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按下“快进键”,为本土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稳定物流通道。此举不仅强化了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更推动“广东制造”通过陆路运输网络加速走向全球。 一、定制专列纾解企业出口困境 受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国际海运运力波动导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出口承压。东莞海关联合物流及铁路部门,针对家电、电子等高需求品类开通定制化专列。例如,一列满载电热水器、洗碗机等产品的专列从东莞石龙枢纽启程,经满洲里口岸直达莫斯科,全程仅需15天,较传统海运节省近三分之二时间。此类专列优先保障本土企业订单交付,缓解供应链压力。 二、流程再造实现通关效率跃升 通过推行集装箱智能施封、电子化申报等改革,东莞海关将中欧班列整体通关时长压缩至30分钟内。监管流程采用“系统预警+人工抽检”模式,减少重复开箱查验环节,货物验放效率提升超50%。数据显示,东莞海关监管的国际班列货值占广东省总量半数以上,成为联通欧亚的关键节点。 三、多式联运网络强化枢纽功能 依托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东莞已形成“班列+港口+保税区”联动体系。海关协同中铁集团动态优化中亚、欧洲方向线路布局,新增冷链、跨境电商等特色班列服务。这种立体化物流网络既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又增强应对突发风险的弹性,吸引更多外向型产业集聚。 四、长效机制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 东莞海关明确将持续深化智慧口岸建设,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措施。未来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物流溯源,进一步缩短中转时间。相关举措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凸显陆路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价值。
2025-07-26
-
【广东招商】粤港金融合作深化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在粤港金融合作论坛上,两地代表围绕新经济背景下的金融互联互通展开探讨,强调通过政策协同与市场开放推动招商引资,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生态圈。粤港澳大湾区凭借科技创新与资本融合优势,正成为全球金融合作的新高地。 一、政策协同拓宽合作领域 近年来,粤港两地通过高层协商机制持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自贸区框架下深化金融开放试点。以2018年深港通全面实施为标志,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融资规模近7500亿港元。广东自贸区通过简化跨境投融资流程、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举措,为科技型企业赴港上市提供制度保障。 二、科技创新驱动资本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湾区前列,区域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3万家,形成丰富的上市资源储备。香港资本市场为生物科技等新经济企业量身定制上市规则,吸引珠三角创新型企业加速对接国际资本。数据显示,内地企业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近半数,日均交易占比近八成,凸显双循环格局下的协同效应。 三、金融基建赋能产业升级 香港交易所在粤港合作中发挥枢纽作用,通过优化上市机制、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助力大湾区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广州等城市积极对接港交所新政,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企业利用香港离岸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受益于港股18A章节改革,已有数十家内地药企通过香港平台获得国际资本认可。 四、财富管理联动释放潜力 香港成熟的财富管理体系与广东庞大的高净值客群形成互补,跨境理财通等创新工具促进资金双向流动。粤港金融机构联合开发挂钩大湾区基建的金融产品,为居民资产配置提供多元化选择。两地正探索共建风险管理机制,在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跨境数据验证等领域先行先试。 当前,粤港金融合作已从单一市场对接转向全生态链构建。随着跨境支付结算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互认等举措落地,大湾区将进一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提供示范样本。
2025-07-26
-
【廉江市招商】廉江市创新机制绘制重点项目攻坚路线图
在粤西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廉江市将招商引资与重点项目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动态管理清单、实施挂图作战等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园区升级和民生工程落地。2020年,当地确立为重点项目攻坚年,围绕基础设施、工业转型等领域系统部署,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构建项目全周期管理体系 廉江市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等核心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制度。2020年初,相关部门建立问题台账管理系统,累计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环评等关键环节障碍。通过倒排工期、季度督查等方式,工业园延伸区道路管网工程较原计划提前完成主体施工。 二、强化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 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制约,廉江市在2020年整合闲置低效用地,优先保障工人文化宫等民生项目需求。设立跨部门融资对接平台,为经贸领域重点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安铺工人文化宫项目通过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建设成本并缩短工期。 三、完善督查考核提升执行效能 推行“红黄绿”三色进度预警机制,对滞后项目责任单位下发督办函。2020年第三季度起,开展重点项目现场巡检,发现施工质量问题立即限期整改。建立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制度,推动职能部门服务效率提升。 四、推动产城融合优化发展格局 廉江市将重点项目建设与城镇规划同步推进,2020年启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产业转移园区配套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相继动工,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良性循环。同步完善交通路网,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当前,廉江市正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建立长效推进机制,确保各类项目早投产早见效,为粤西地区产业升级提供实践样本。
2025-07-26
-
【云浮招商】云浮两家企业获评广东改革开放杰出典范
在云浮市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当地两家龙头企业凭借卓越贡献荣获省级重磅荣誉。近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与广东省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名单,云浮市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双入选,成为全省64家标杆企业中的杰出代表。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云浮企业的综合实力,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一、省级荣誉见证企业发展里程碑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广东省通过严格评审遴选出64家具有时代意义的企业典范。云浮市两家企业凭借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维度的突出表现脱颖而出。其中,温氏食品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构建了贯穿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凌丰集团则以不锈钢餐厨具制造为核心,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际技术壁垒。两家企业负责人同时获评优秀企业家称号,体现了企业在战略引领与经营管理上的双重优势。 二、创新驱动铸就行业领军地位 温氏食品集团持续投入生物育种和智能养殖技术研发,其首创的"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全国超百万农户增收。第三方数据显示,该企业年生猪出栏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形成的产业集群对云浮市农业产值贡献率超过三成。凌丰集团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超400项,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产品出口覆盖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两家企业均建立了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研发投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社会责任诠释企业时代担当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两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温氏食品集团近年参与乡村振兴项目投入累计达数亿元,通过产业帮扶带动粤西地区脱贫;凌丰集团连续十余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其绿色工厂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两家企业多次捐赠物资并组织应急生产,展现出新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四、标杆效应助推区域经济升级 云浮市相关部门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当地已形成以两家企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集群,吸引配套企业超200家。专家分析指出,标杆企业的示范效应将加速云浮市从传统资源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为粤北生态发展区建设提供可复制经验。 此次评选结果充分证明,云浮市企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两地企业表示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26
-
【云浮招商】罗定华耀科技玩具厂建设提速 年度投资目标完成超九成
在云浮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罗定华耀科技有限公司玩具厂项目作为当地重点产业项目,目前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聚焦电子、毛绒及塑胶玩具的研发生产,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外贸出口能力,并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一、项目投资与建设进度 罗定华耀科技玩具厂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5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厂房施工。截至2017年11月中旬,实际完成投资额已占年度计划的92%,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目前,办公大楼及A栋厂房主体结构已封顶,进入内部砌筑阶段;B栋厂房完成三层楼面施工;C栋厂房完成封顶及砌筑,正同步推进装修与水电消防设施安装。此外,员工宿舍区已建成超1.1万平方米,为后续投产提供配套保障。 二、产业定位与区域经济带动 该项目专注于高附加值玩具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所有产品均面向国际市场。据规划,项目全面投产后可提供逾40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预计突破6亿元,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税收约1500万元。这一布局将强化云浮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尤其推动罗定市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三、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 云浮市将该项目纳入2017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清单,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用地保障等措施加速落地。当地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解决施工中的电力接入、道路配套等问题,确保“三通一平”等基础工程高效完成。这种“一项目一策”的服务模式,成为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典型案例。 四、未来展望与产业链延伸 按当前进度,项目预计于2018年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分析指出,其建成将带动周边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玩具制造产业集群。此外,企业计划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结合研发设计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25-07-26
-
【惠州招商】惠州抢抓大湾区机遇推动云计算产业升级 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市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布局云计算产业,以潼湖科技小镇为载体加速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第八届粤港云计算大会的举办,标志着惠州正依托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优势,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为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一、大湾区战略赋能云计算产业集聚 惠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将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核心引擎。潼湖科技小镇通过举办高规格行业会议,吸引粤港澳三地政府机构、企业及科研单位参与,围绕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展合作。多份战略协议的签署,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支撑云端转型 惠州市拥有完整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体系,为云计算技术落地提供硬件保障。当地重点推动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导企业将生产管理、供应链系统迁移至云平台。这种"硬件+云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有效促进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智能化改造,实现研发设计效率提升与生产成本优化。 三、创新生态培育激发产业新动能 惠州市通过启动系列创新创业赛事,构建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潼湖科技小镇已形成云计算相关企业集群,配套建设测试认证平台和人才培训基地。这种创新环境吸引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催生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兴业态,持续扩充"2+1"现代产业体系内涵。 四、政企协同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惠州市政府部门率先推进政务云平台建设,示范带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云服务应用。通过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建立标准规范体系,保障数据安全与互联互通。这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路径,既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环境,形成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良性互动。
2025-07-26
-
【东莞招商】清溪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清溪镇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项目落地,以14宗市级重大建设项目为引擎,带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当地通过强化执行力和环保监管,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重大项目布局聚焦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 清溪镇申报的23宗市级重大项目中,14宗在建项目涵盖青湖湾科创中心、岭南VR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8宗已进入施工阶段。惠科一期、铭利达项目预计年内投产,6宗新项目计划三年内陆续建成,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二、强化全流程管理保障项目落地效率 当地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判土地供应、审批流程等制约因素,通过“一项目一专班”优化服务。在环保方面实施动态监测,要求投资方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近两年未发生重大环境违规事件。 三、产业招商突出亩均效益导向 清溪镇制定单位面积产值、税收贡献等硬性指标,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青湖湾科创中心因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被同时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和市级重特大招商项目库。 四、配套完善助力产城融合发展 针对即将投产项目,当地同步推进道路管网、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消防验收、安全生产等环节实施预审服务,确保项目竣工即可投产,目前相关配套工程已完成总进度的70%以上。 通过系统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清溪镇在市级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居前列,形成“大项目支撑大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5-07-26
-
【深圳招商】深圳中轴线崛起智谷高地 梅彩片区打造"东方曼哈顿+硅谷"生态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福田区通过招商引资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梅林-彩田片区正形成"CBD+科技城"双轮驱动格局。随着招商局金融科技、中科院创新孵化等机构入驻深业上城,以及华为、大疆等企业在CEEC设立展示平台,该区域已成为深圳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标志着城市中轴线智谷产业带的全面崛起。 一、顶层设计构建世界级发展蓝图 福田区依据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指导方针,将梅彩片区定位为融合曼哈顿商务功能与硅谷创新基因的复合型城区。2023年启动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工程,采用TOD模式串联地铁6号线、10号线等交通枢纽,同步规划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率提升30%。这种"科技金融+硬核研发"的立体化布局,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产城融合新范式。 二、头部企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 深业上城总部基地已吸引正大集团南方总部、深圳第一健康等跨国机构设立区域中心,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圈。CEEC则汇聚光峰光电、优必选等16家高新技术企业,其8K显示、机器人等展品技术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初,西门子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落地,进一步补强了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 三、创新生态体系持续完善 片区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培育机制,建成3个国家级实验室和5个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孵化平台已培育23家科技型企业,其中7家进入上市辅导期。配套建设的国际人才社区提供2000套人才公寓,并引进双语学校、国际医疗中心等设施,构建起"类海外"生活环境。 四、绿色智慧城区标杆初现 按照LEED-ND铂金级认证标准,片区所有新建建筑均采用光伏幕墙、雨水回收系统。2023年投入使用的能源管理中心,通过AI算法实现片区能耗降低18%。规划中的中央绿轴公园将连接笔架山与莲花山生态廊道,形成贯穿中轴线的"城市呼吸系统"。 当前,梅彩片区每平方公里GDP产出已达深圳平均水平2.3倍,其"商务中枢+科技磁场"的双重优势,正推动深圳在全球创新坐标系中实现能级跃升。福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三年内使该区域成为大湾区最具标识度的创新极核。
2025-07-26
-
【佛山招商】深化粤港澳合作 以大湾区动力源赋能佛山高质量发展跨越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引领下,佛山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强化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深化广佛同城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持高端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齐头并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源。这一系列举措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减负与金融赋能、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等关键领域,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助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引擎。 一、加快区域一体化与创新集群建设 佛山市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深化与广州等城市的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广佛地铁网络一体化,实现轨道交通无缝衔接,构建“一张网”格局。在科技创新领域,佛山市高标准建设季华实验室,加速推进三龙湾科技城和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此外,佛山市积极参与共建若干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如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珠三角枢纽机场前期筹建工作,重点建设西江干流一级航道,参与打造高效的世界级港口群,为区域物流与经济联动提供坚实支撑。这一系列工作在大湾区战略实施后稳步推进,显著增强了佛山市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与服务 针对民营经济面临的挑战,佛山市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实质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佛山减税降费走在广东省前列,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通过信贷政策倾斜和金融产品创新,提升资金供给效率。实施企业上市“添翼计划”,支持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更多上市后备资源。这些政策举措在国家宏观减税政策和金融改革背景下落实,为企业减负增效创造有利条件,稳固了佛山市作为制造业重镇的竞争实力。 三、提升高等教育资源与人才引育水平 佛山市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全力支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并在全新体制下筹建佛山理工大学,增强本土科研与人才培养能力。同时,加大招才引智步伐,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落地,目标将佛山打造成为南方高等教育名城。通过高校合作与产学研融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推动高端人才集聚。这一系列行动在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进程中深化,为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储备了核心人才资本,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通过上述系统性推进,佛山市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区域协同中实现跨越式提升。这些工作在大湾区战略框架下持续推进,凸显了佛山市作为大湾区西岸门户的战略地位,为长期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2025-07-26
-
【东莞招商】东莞重金引才助推产业升级 最高500万资金支持领军人才创新创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东莞市近期启动新一轮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计划,面向全球招募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此次政策聚焦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通过提供最高500万元的组合资金支持,吸引具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与产业化经验的领军人才,进一步强化本地产业链竞争力。 一、政策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 东莞市此次人才引进重点覆盖五大产业方向,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其中,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方向的技术突破;新材料领域则倾向引进在复合型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有研究成果的团队。申报条件明确要求人才需拥有国内外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 二、资金支持力度创历年新高 根据政策条款,入选的创业人才可获得最高200万元启动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团队建设。对于在三年内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或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还将追加300万元奖励资金。此外,配套提供办公场地免租、税收优惠等政策,形成"资金+场地+服务"的全方位扶持体系。东莞市近年已累计投入近亿元用于同类人才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超50亿元。 三、申报门槛体现高标准定位 申报者需满足学历、职称、行业经验等多重条件:需持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曾在跨国企业担任高级职务者优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评审标准强调技术的创新性与市场前景,要求提供完整的产业化可行性报告。 四、政策实施助力区域经济转型 东莞市作为制造业重镇,近年来持续推动"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前七批人才引进,已集聚近百个高端团队,带动形成多个新兴产业集群。此次政策升级,将进一步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相关部门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此次申报工作将持续推进,评审环节包含材料初审、专业答辩和实地考察等流程。成功入选者除获得资金支持外,还可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分析指出,该政策将有效提升东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中的竞争力。
2025-07-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